2022年新疆核桃红枣成本收益情况

根据新疆自治区政府有关专题会议安排,为科学制定2022年核桃、红枣托市收购政策,全面了解种植成本,合理确定托市收购价格。2022年9月,新疆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监审局在全疆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核桃、红枣成本收益情况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新疆林草局林果中心掌握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疆核桃种植面积630.88万亩,产量113.22万吨,主要涉及温185核桃、新新2核桃、扎343核桃、新丰核桃等品种;全疆红枣种植面积347.8万亩,产量139.86万吨,主要涉及骏枣、灰枣、冬枣等品种。

按照代表性、准确性、时效性的基本原则和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流程,结合全疆核桃、红枣种植分布和产量情况,本次调查共选取7个地州市、24个县市、403个核桃调查户;选取6个地州市、17个县市、262个红枣调查户,按照温185核桃、新新2核桃、扎343核桃、新丰核桃、骏枣、灰枣等6个品种分别进行调查。经调查户填报、县级调查人员录入、地州市调查人员审核、新疆自治区成本调查机构汇总复审,最终形成2022年新疆核桃、红枣的成本收益情况。

二、成本费用情况

(一)核桃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核桃每亩总成本(含自营地折租和家庭用工折价)1594.16元,其中:土地成本353.73元、人工成本562.41元、物质与服务费用678.02元,物质与服务费用主要是苗木费、化肥费、农家肥费、打药费、机械作业费、排灌费、保险费,分别是21.74元(按年限分摊)、182.13元、97.48元、66.46元、95.12元、105.26元、87.78元(含补贴收入70.22元)。每亩总成本:温185核桃1843.09元/亩、新新2核桃1916.65元/亩、扎343核桃1468.73元/亩、新丰核桃1148.18元/亩。单位成本:温185核桃8.06元/公斤、新新2核桃6.36元/公斤、扎343核桃5.45元/公斤、新丰核桃5.35元/公斤。

(二)红枣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红枣每亩总成本(含自营地折租和家庭用工折价)2031.06元,其中:土地成本404.91元、人工成本660.03元、物质与服务费用966.12元,物质与服务费用中主要是苗木费、化肥费、农家肥费、打药费、机械作业费、排灌费、保险费,分别是16.76元、327.06元、141.97元、147.39元、103.83元、132.77元、52.68元(含补贴收入42.27元)。每亩总成本:骏枣1830.84元/亩、灰枣2231.29元/亩,灰枣高于骏枣。单位成本:骏枣4.35元/公斤、灰枣5.13元/公斤,灰枣高于骏枣。

三、产量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核桃每亩总产量(去青皮晾晒后)253.42公斤,其中:温185核桃每亩总产量228.78公斤、新新2核桃每亩总产量300.87公斤、扎343核桃每亩总产量269.27公斤、新丰核桃每亩总产量214.75公斤,新新2核桃每亩总产量最高、新丰核桃每亩总产量最低。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红枣每亩总产量(略湿)428.03公斤,其中:骏枣每亩总产量421.29公斤、灰枣每亩总产量434.77公斤,灰枣的每亩总产量略高于骏枣。

四、价格和收益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核桃平均每公斤出售价格(部分品种为预估价供参考)8.15元,其中:温185核桃平均每公斤11.1元、新新2核桃平均每公斤8.18元、扎343核桃平均每公斤7.29元、新丰核桃平均每公斤6.05元,温185核桃的平均每公斤单价最高,新丰核桃的平均每公斤单价最低。

2022年核桃每亩净利润471.42元,其中:温185核桃每亩净利润697.12元、新新2核桃每亩净利润543.4元、扎343核桃每亩净利润495.55元、新丰核桃每亩净利润150.8元,温185核桃的每亩净利润最高,新丰核桃的每亩净利润最低。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红枣平均每公斤出售价格(价格为预估价)6.18元,其中:骏枣平均每公斤5.21元、灰枣平均每公斤7.12元,灰枣的平均每公斤价格高于骏枣。

2022年红枣每亩净利润614.28元,其中:骏枣每亩净利润362.78元、灰枣每亩净利润865.79元,灰枣的每亩净利润远高于骏枣。

五、存在的困难或问题

(一)种植成本只升不降,基本收益难以保障

随着近两年化肥、农药、柴油和人工等成本的不断增加,种植户们的种植成本不断上涨,如遇自然灾害等情况导致产量下降或销售价格低迷,将直接影响种植户们的收入,种植户的基本收益难以保障,极易产生亏损。

(二)质量等级存在差异,市场议价能力不足

因核桃、红枣种植户普遍规模较小,每户之间品质存在差异,难以形成统一标准和一定规模,在商品销售时处于劣势地位,市场议价能力不足,难以售出令种植户们满意的价格,影响种植效益和积极性。

(三)田间管理费时费力,亩均产出时好时坏

因核桃、红枣种植户规模有限,分布广泛,大都凭靠经验在田间管理,如若病虫不能及时防治、水肥不能及时跟进、灾害不能及时消除、修剪不能正确操作,都将直接影响当年核桃、红枣的产量和品质。核桃、红枣生产周期长,费时费力,5至10年才可完全达到盛果期,影响种植户们的积极性。

(四)新冠疫情持续反复,收获销售存在影响

新疆核桃、红枣主要分布在巴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等地,在核桃、红枣收获和销售的关键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户外出、车辆运输、客商收购和干果批发、精深加工等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影响,不利于市场稳定和长期发展。

六、有关建议

(一)调储农资市场供应,推广基本收益保险政策

(二)推广农村专业合作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效益

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将散、小、杂等种植户集中起来,通过技术培训、品种改良、统一管理等方式提升果品品质和标准,加大有机核桃、有机红枣认证面积,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加深与电子商务、助农带货等平台的合作,促进产地和销地有效对接,畅通农产品流通和物流,确保农产品“销得出”、“售价高”,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种植户效益。

THE END
1.关于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关于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资市场与农村农业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它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及农村的经济发展,牛屯镇地域广袤,耕地面积达13万余亩,眼下正值麦田治理时节,但是当前农资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资经营市场散乱。由于农村居住分散,地域广,农资经营户分散于各个行政村之间,各个经营户进货https://wsllz.henanrd.gov.cn/zgrd/news-detail/539198
2.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农资安全供应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做好化肥等农资生产储备调运,促进保供稳价”,省市也对农资市场经营和安全管理作出明确要求,但对照管理规范和群众期待,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一、存在问题https://www.gongwentang.com/doc/751306/
3.农资市场存在问题(精选十篇)农资市场存在问题(精选十篇) 农业生产基本要素是农业生产资料, 它可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农业丰收, 不过这并不表示这样的积极作用是一定的, 如果在管理上出问题, 那对农作物就会造成损害, 也污染了环境, 甚至危害人畜的健康。1 农资市场现状及主要问题农资经营资质审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6yps23.html
4.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资安全供应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做好化肥等农资生产储备调运,促进保供稳价”,省市也对农资市场经营和安全管理作出明确要求,但对照管理规范和群众期待,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http://www.fuye186.com/article/98456.html
5.调研报告上海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部署和上海乡村振兴工作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两个面向”“两个对标”的总体要求,以“三园”(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工程建设情况为重点,成立了以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为组长,由委员、专家、业内人士组成的课题组,通过走访考察、座谈交流、资料征集等形式,对上海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表现等进行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51865797345514724&wfr=spider&for=pc
6.关于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关于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农业组 民建楚州支部 ——建议案、调查报告、大会发言摘编 我区是一个拥有100万农业人口、113万亩耕地的农业大区。常年农作物复种面积222万亩,常年的农资经营户有886户。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水利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发放国家良种补贴、乡村道路http://www.oldha.net/7240/
7.农村消费市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农村消费市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农村消费市场监管工作中存在 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作者:耿忠 多年来监管部门积极推进农村消费市场监管工作,通过建章立制、加强质量检测、严打“假冒伪劣”农资等行动,提升农村消费维权便利度,推行城乡消费教育同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220/8101071070004057.shtm
8.DQ村镇银行盈利模式研究dq的盈利模式第4章 DQ村镇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调研设计 4.1.1 调查问卷 4.1.2 专家访谈 4.1.3 调研结果分析 4.2 DQ村镇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4.2.1 市场竞争力较弱 盈利水平逐年降低 4.2.2 盈利对象偏离“三农”市场定位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https://blog.csdn.net/2301_77166695/article/details/13643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