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纲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新闻专业,曾担任CCTV-2《经济半小时》栏目记者,专注于IT、投资、汽车和房地产等行业的报道。工作期间,他因卓越工作表现获得多项荣誉。
2017年7月1日,《大国品牌》于CCTV-1重磅首播。《大国品牌》以独特的三分钟“品牌纪录片”形式,聚焦全球品牌的成功精髓,梳理他们的发展脉络,致力于以最有效的表达方式为中国品牌未来发展赋能。
吴纲作为《大国品牌》总出品人,提出“大国品牌世界共享”的发展愿景。他洞察到,随着人工智能(AI)的智慧科技在各个行业中催生“新质生产力”,中国企业也正在开创独特的商业模式,引领行业新趋势。《大国品牌》致力于为品牌提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双重认证,助力中国品牌呈现“我想要的未来世界的样子”。
走向品牌:大国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作者吴纲
仅仅十年之前,中国经济的关键词,还是调整与追赶。十年之后,国家崛起与民族复兴的机遇,已经被中国人牢牢握于手中。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1万亿美元经济总量,依旧坚挺的增长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几代人上下齐心的奋斗,终于让我们打开了通向领跑者位置的路径。而在欢欣之余,一个全新的问题亦接踵而至:远离世界权力中心177年之后,再次走上国际舞台前列的中国,如何向世界展现自己的面貌与主张?
最佳的答案,是文化。史上任何一个具备世界影响力的国家,为近邻远邦所折服的,均是独有而先进的文化。而文化的流传,离不开真实物质的承载。其最优者,非商品莫属。
一、品牌:文化交流的使者
与坚船利炮相比,搭载着先进文化的商品,更能敲开闭关锁国的大门。因为它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的同时,教授了更文明的生活方式。从罗马人第一次披上长安织造的丝绸,到邢窑瓷盘摆上日耳曼蛮族的餐桌,再到武夷红茶成为欧罗巴竞相追逐的风尚,在交通塞绝的漫长岁月里,中国于世界的形象,就是由一件件商品搭绘而成。
而当商品获得现代商业意义上的品牌身份后,更拥有了影响大众心智与情感的力量。它渗透进所在国人们的衣食住行,在每一笔消费过程中传递着原产国的元素,再在每一次媒体传播中反复强调和美化,最终塑造出令人向往的国家形象。美国“超级大国”形象的背后,高人一筹的科技、军事、金融实力是基础,但真正令其影响世界的,是可口可乐、麦当劳、NBA、迪士尼、好莱坞等一众品牌所传递的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从千年前的东方盛世,到近百年的积贫积弱,再到今天的觉醒与复苏,中国国际形象与地位的变迁,也可视作一部中国品牌的兴衰史。如今,站在复兴门槛之上的中国,无疑需要再次借助品牌的力量,完成“大国崛起”这一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工程。
这是党和政府的宏观战略,也是每个中国企业家需要接受的一次挑战。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是中国企业崛起的四十多年。在政策支持与成本优势下,中国企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在固定资产、营收等有形指标上,许多家已经迈入世界前列。最新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上榜企业110家,仅次于美国,稳居第二。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品牌层面达到了同样的高度。虽然“中国制造”销遍全球,但在世界范围尤其是发达国家得到认可的中国品牌却寥寥无几——我们带来的低廉的使用价值,难入品牌经济下的西方人法眼。中国商品欲以品牌而非廉价品的身份在整体上得到认同,仍然路途遥远。
国内市场同样如此,外国品牌在众多行业浸淫多年,不仅占据主导地位,更培育了强大的美誉度与忠诚度。最为可怕的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国民消费迎来了快速升级。富起来的中国人,开始有意识地通过消费品牌,彰显财富、身份与个性,价格甚至质量(品牌必然优质)都不再是他们首要关心的东西。当本土企业无法提供满足这股庞大需求的品牌产品时,出国血拼、海淘代购应运而生。嗅到机会气息的外国品牌,也争先恐后地涌入当前全球仅有的一块需求旺盛的大市场。
二、品牌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当前商品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现状下,对于消费者来说,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品牌。面对需求的变化与技术的进步,这种对品牌的无知与淡漠,显然难以为继。告别成本时代的思维,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动向,正确理解品牌的意义,以品牌为核心统领企业发展战略,着力于产品创新,坚定地走向品牌,是企业经营者身份下的中国企业家明智、甚至唯一的道路。
走向品牌,也是新时期企业家群体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因为大国崛起,需要大国品牌。
品牌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产品的销售,更在于它还是承载民族文化的国家名片,是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今天的中国,需要突破“世界工厂”、“低端制造”等陈旧形象,打造一张以文化为核心、以品牌为载体的全新国家名片。有能力承接这一任务的大国品牌,不仅能够代表中国走向世界,还要在世界市场的博弈中掌握话语权,并最终完成千年前瓷器、丝绸、茶叶曾做过的事情——向世界传递一个富强、文明、先进、友好的中国形象。
三、企业家责任:打造大国品牌
综观当前的中国企业,向着品牌奋进的潮流已成,然能够即刻担起这一重任者寥寥。当然,企业从整体上成功走向品牌,离不开国家的鼓励与支持。
随着品牌竞争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我国同样认识到推动企业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品牌强国战略。2016年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宣布实施“品牌基础建设工程”、“供给结构升级工程”、“需求结构升级工程”三项重大工程。
面对供给体系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品牌化发展缺乏产品支撑的状况,国家在2015年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从产品这一企业实现品牌化发展的根基入手,为企业走向品牌、国家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开始,国家就明确了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品牌的角度而言,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之一,便是人们对品牌为代表的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尚未得到完全满足。可以预见,推动中国品牌发展将成为政府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企业走向品牌,也必会获得一个日益积极、有利的发展环境。
大国时代,呼唤大国品牌。它的铸就,需要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我们相信,以国家之力、企业家努力、消费者青睐为根本,不远的将来,中国必将诞生出众多优秀品牌,推动这个伟大的国家,再次赢得世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