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建议及我局红盾护农工作情况

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2、;土壤肥料站;农业、林业技术推广机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农药生产企业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经营单位。)化肥经营根据国务院国发199839号文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只有化肥生产企业、各级农资公司、农技推广站、土肥站、植保站、农垦、林业、烟草、军队系统的经营单位在本系统可以销售化肥、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有化肥内贸经营权。这些对农资经营主体的限制性要求使得一些单位或个人难以从事此类经营,但真正的情况是,大多数供销社、农资公司和农业“三站”将农资经营权承包给了个人,一些个体户也以连锁经营的名义,挂靠农技部门、供销部门经营。一些具有专营资格的单位,根本就不经营农资,而是靠出让农资经营资格证收取

3、“管理费”。农资专营造成不同经营者之间竞争地位不平等,在相当程度上保护了专营企业的高额垄断利润,造成其他市场主体难以合法进入,干脆就无证无照地非法经营,加剧了农资市场经营主体的混乱,导致农资价格居高不下,而且,农资专营制度未能消除假冒伪劣现象,不少专营机构本身就在出售假劣农资。农资专营制度使得其他经营者不能在公平的环境下参与市场竞争,农民难以买到称心如意的农资。由于目前这些限制性政策、法规仍然有效,也使行政机关执法处于两难境地。如果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则限制了个体私营农资经营者及连锁、加盟经营者参与农资经营,极大地不便农民购买农资,也不利于农资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不严格执行法律,对农资经营不加

4、限制,又违反了政策规定,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有监管责任风险。在现实中,地方党委政府要发展农业,稳定就业,鼓励和支持并要求行政机关放开农资经营渠道,行政机关只好采取默许、变通的方式放开农资经营主体。二是农资经营行为不规范。农药经营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销售过期、失效农药或国家禁止销售的高毒农药。化肥经营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假冒*品牌,养分虚标等。兽药经营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经营原料药、经营兽用生物制品。饲料经营主要表现为经营无标签、无合格证饲料,经营过期或无批号饲料。种子经营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未经同意擅自经营相邻省市主要农作物种子,超越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有效区域范围委托代销种子,超越委托范围经营种子,拆包

5、销售种子,未向购种者开具销售凭证或者未在销售凭证上注明种子销售委托方。夸大宣传,误导农民,生产厂家低价直销,经销单位降价竞销,更是农资产品经营中累见不鲜的行为。此外,农资产品标签不规范的问题也很严重。最突出的是农药和肥料,农药上表现为擅自变更名称、商标、扩大适用范围、改变防治对象、修改使用方法、夸大药品效果、篡改毒性等级等。肥料上表现为多种肥料共用一个肥料登记证。三是工商部门监管农资市场难度大。根据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农资监管主要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虽然部分法律法规也有规定工商部门的处罚权,但涉及面很窄。目前,工商

6、部门监管农资市场更多的是依据产品质量法和国务院2001年8月的“三定方案”的规定(该方案确定了工商部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职能),由于工商部门监管的是流通领域的农资商品质量,可以说属于农资商品质量监管的终端,只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加上农村基层工商所辖区范围广,监管任务重,对农资质量标准等不熟悉,存在监管力量薄弱、监管手段匮乏和监管效果弱化的现实问题,影响了执法监管效能。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农林部门对农资生产经营者颁发工业品生产许可证或农资经营许可证,自身都有检测机构,农业部门还对农药、肥料进行登记管理,监管能力和手段都较工商为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作为监管农资商品质量源头的部门,农林部门作为

8、营者收取,财政安排的专门检测经费少,依靠执法部门有限的经费难以保障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六是农资经营加盟和连锁经营难以落实。按照我国现行的农资经营专营的规定,实施农资经营加盟和连锁经营难以落实。二六年,商务部在全国供销系统开展搞活农村经营市场“千乡万村”农资经营加盟连锁示范店活动,利用供销系统网络,以供销系统为龙头,吸纳个体业户加盟连锁经营,然而,在企业登记时,按照我国现行的农资经营专营的规定,个体工商户不得经营肥料、农药,因此,在没有国家相应的配套政策时,企业登记难以落实。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并举:(一)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确保农资市场管理有法可依。建议国家以立

9、法或政府文件形式设定农资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条件,消除政策与法规之间关于不同农资经营主体市场准入条件的矛盾规定。1、对于种子经营者,除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或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书面委托代销种子及农民在集市上出售交换剩余的个人自繁自用的常规种子之外的所有经营者,严格依照种子法的规定实施前置许可,领取种子经营许可证后办理营业执照。2、对于农药经营者实行区别对待。凡经营属于化学危险物品农药的,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由法定单位(即供销合作社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植物保护站;土壤肥料站;农业、林业技术推广机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农药生产企业;国务院规定的其他经营单位)办理经

10、营许可证后领取营业执照,合法经营。对经营不属于化学危险物品农药的经营者不限制经营主体性质或成分,允许自由竞争。3、对于化肥经营者不再设置限制,除国家储备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经政府指定或竞标外,放开批发和零售市场。(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农资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应进一步理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现行管理方式。目前,农资商品流通市场的地域广阔和网点分散与政府实施有效监管之间的矛盾,使不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难以保证连续有效地履行法定的监管职能,少数地方监管职能甚至处于缺位状态,使得农村市场成了假冒伪劣商品倾销地。同时,目前有关农资管理部门职能交叉与职能缺位状况同时存在。一方面,法律赋予了农业

12、。第三,建立和实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落实责任,把监管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个人、落实到岗位,从制度上保障监管工作的落实。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致使问题发展蔓延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责任。第四,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执法力度。随着农资市场专项整治的不断深入,制售假劣农资产品的行为更加隐蔽,违法当事人反查处的能力不断增强,农业执法部门要针对这种新情况,积极寻求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协助,开展联合执法,增强执法力度。要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坚决铲除制假售假窝点,对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不以罚代刑。(三)创新农资产品流通

13、模式,保证各类农资经营者公平竞争根据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状况,在农资商品市场的供销渠道、质量保证、价格监督、售后服务、监督检查及损害赔偿等环节,创新农资商品流通模式,逐步形成以经营企业为主体、专业服务为内容、农民利益为中心、政府监管为保障的农资产品流通体系,不仅有助于防范、减少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更有助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突破农资商品流通体制障碍,放宽农资商品经营主体的准入限制。国家应将工作重点转向对市场主体资格和规范经营服务的管理监督。凡符合国家规定的从事农资商品经营准入条件的各类经营者都可以从事农资商品经营。同时,加快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加快事企分开,实现

14、农资经营公平竞争。将农技站、植保站等政府管理部门下属的农资经销企业与政府脱钩,改制成独立的经营实体,与其他经营者一起公平竞争,彻底解决农技等部门既履行公益性服务职能,又从事经营性活动的事企不分的状况。鼓励农资生产企业进驻农村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其次,积极扶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业态,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资经营企业走上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良性发展轨道。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农资经营龙头企业或批发企业,建立农资现代物流中心或农资现代配送中心。另一方面,以现有零售经营农资网点为基础,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建立农资零售网络,这样,不但要建成一个进出把关严格、流通线路清晰、内在质量保证的

15、农资供应主渠道,而且要形成一个布局合理、销售行为合法规范,标志标识统一、农民购买方便放心的农资零售网络。第三,建立诚信档案,开展农资诚信经营活动。在对农资经营单位全面管理的基础上,组织农资经营单位广泛开展诚信经营活动,评选农资诚信经营荣誉单位。对农资诚信经营荣誉单位加大宣传力度,为其创立营销品牌、扩大服务领域保驾护航。在对信誉好的企业给予扶持和鼓励同时,实行打假和扶优并举,对失信企业予以警示或限期整改,对违法次数多、信用差的企业向社会公布并进行重点监控。通过建立诚信守法经营自律机制,培植更多的农资诚信经营单位,并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建立良好的农资市场经济秩序。第四,规范广大个体农资

16、经营行为。对广大个体农资经营者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其规范经营,另一方面,必须加强监管,依法强制其规范经营。要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引导农资生产经营企业成立农资行业协会,制订实施行业自律公约,开展行业自我监督,保证整体利益,抵制、阻止各种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今年以来,我省工商系统积极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确保农资市场规范有序,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环境。针对今年初*各地遭遇干旱的形势,全省工商系统在红盾护农行动中,坚持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认真研究受干旱影响后农资市场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确立了开展红盾护农行动的目标,积极做好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确保春耕

17、生产顺利进行。积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一是继续开展农资经营主体资格清理工作。结合企业年检,对未取得前置审批许可和超范围经营农资的,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全省共依法取缔违法经营主体264户。工商所结合经济户口管理,普遍建立了辖区农资经营户管理档案,做到一户一档,片区监管员对每户农资经营户的情况一清二楚。二是加强对农资经营者法律法规培训。利用企业年检的机会,组织各农资经营企业负责人进行法律法规培训。三是开展农资商品质量检测。今年以来已检测1035个批次,其中农药275个批次,肥料320个批次,种子220个批次,农机具140个批次,喷雾器80个批次。四是认真组织开展红盾护农保春耕专项执法行动。突出重点地区

18、、重点品种、重大案件、重点农时,紧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周密部署,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截止到4月中旬,全省工商部门共检查各类农资经营主体27672户,检查整顿农资市场1290个,取缔无照经营206户,没收查扣假冒伪劣种子1986公斤、肥料242700公斤、农药19925瓶、其他48台/件。查处农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875件,其中查处假冒伪劣种子126件、肥料383件、农药192件,总案值1362.4万元,同时还受理投诉116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89万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一是落实责任。基层工商所把农资专业市场、种子经营户作为重点监管对象,与农资经营户和农资市场开办者签订不制售假劣农资责任书。二是落实自律制度。全面推行“两账两票一书一卡”制度,使农资商品进货渠道清楚,销货去向明确。三是制定经营行为规范。*、*、*等地把乡镇农资经营户的规范达标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制定了农资经营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和商品质量承诺制度。四是推行农资

THE END
1.关于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关于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资市场与农村农业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它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及农村的经济发展,牛屯镇地域广袤,耕地面积达13万余亩,眼下正值麦田治理时节,但是当前农资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资经营市场散乱。由于农村居住分散,地域广,农资经营户分散于各个行政村之间,各个经营户进货https://wsllz.henanrd.gov.cn/zgrd/news-detail/539198
2.市场监管局关于农资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探讨在机构改革改革之前,国家工商总局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红盾护农行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机构改革之后,各级市场监管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一系列措施狠抓农资市场管理,农资市场秩序有了明显改观。但由于诸多原因,农资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亟需加以解决。 一、农资市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https://m.wydbw.com/show.asp?Id=239300
3.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农资安全供应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做好化肥等农资生产储备调运,促进保供稳价”,省市也对农资市场经营和安全管理作出明确要求,但对照管理规范和群众期待,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一、存在问题https://www.gongwentang.com/doc/751306/
4.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资安全供应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做好化肥等农资生产储备调运,促进保供稳价”,省市也对农资市场经营和安全管理作出明确要求,但对照管理规范和群众期待,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http://www.fuye186.com/article/98456.html
5.农资市场存在问题(精选十篇)农资市场存在问题(精选十篇) 农业生产基本要素是农业生产资料, 它可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农业丰收, 不过这并不表示这样的积极作用是一定的, 如果在管理上出问题, 那对农作物就会造成损害, 也污染了环境, 甚至危害人畜的健康。1 农资市场现状及主要问题农资经营资质审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6yps23.html
6.农村消费市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农村消费市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农村消费市场监管工作中存在 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作者:耿忠 多年来监管部门积极推进农村消费市场监管工作,通过建章立制、加强质量检测、严打“假冒伪劣”农资等行动,提升农村消费维权便利度,推行城乡消费教育同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220/8101071070004057.shtm
7.农产品加工发展的对策建议6篇(全文)但是, 目前新罗区农产品加工率仍较低, 加工企业的竞争力不够强, 与发达省份相比有明显差距。因此, 要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以更好地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作用。本文从描述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入手,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潜在优势, 提出了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https://www.99xueshu.com/w/filem4scp643.html
8.最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汇报材料(4篇)4、矿区污染、交通便利带来新问题。西柞高速贯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给我们三品认证工作带来新的考验。 造成我县农产品三品认证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1)安全意识不强,市场监管难度大;(2)认证检测能力不强:(3)认证经费没保障。 三、建议和对策 为促进我市的“三品”认证工作由数量型向质效型转变,借http://cooco.net.cn/zuowen/1113412.html
9.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分析及进一步提升我市食品安全举措建议(2)食品加工生产者存在的问题 疏于管理。自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制度(QS)实行以来,大多数食品加工企业能够按照相关卫生规范要求进行生产,但是市场经济的博弈是无情的,食品消费者期望得到的是物美价廉产品,食品加工企业总是为了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尽量降低成本,维持尽可能小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在市场博弈多重压力之下,http://www.xmmj.cn/index.php/home/index/page/id/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