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推出十件省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

4月28日,记者从甘肃省委依法治省办获悉,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切实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省委依法治省办围绕“用法治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更加满足人民群众法治新期盼新需求”主题,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经十四届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共推出2024年十件省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主要涉及校园安全、民生案件执行和司法救助、食品药品安全、青少年法治宣传、营商环境等领域。

深化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省委政法委以深入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抓手,结合主动创稳行动,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建立校园欺凌苗头性问题排查机制和应对处置机制,及时预防和稳妥处置校园欺凌案事件。开展校园欺凌和暴力案事件专项整治,持续加强涉未成年人校园欺凌案事件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和应对处置。加大校园周边网吧、电竞酒店、旅馆等重点行业场所整顿,严肃查处违规接待和招用未成年人等违法行为,防止此类场所成为涉未成年人案件高发地带,努力营造学生最安全、家长最放心,安定和谐的师生教学生活环境。

深入开展警调对接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吸附在基层

加强命案防范治理推动主动创稳提质增效

开展民生案件执行和司法救助专项行动让司法守护民生

省法院持续推动“陇原风暴”执行行动,集中开展涉民生案件和其他小标的案件执行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存、生活案件的执行力度,集中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赔偿款等案件,及时兑现人民群众胜诉权益;依法开展涉民生小标的案件司法救助专项活动,重点加大对特困妇女、因案致伤致残特困人群的救助力度,有效补位“执行不能”,以“执行”+“救助”组合拳,让司法守护民生。

发挥检察监督职能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省检察院聚焦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作用,开展“检护质量安全”专项工作,依法从严打击生产、销售伪劣食品药品犯罪,深挖原料源头和生产销售链条,全面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推进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专项行动,打击保健品领域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犯罪,助力规范特殊保健品市场秩序,巩固和加强对销售假药、劣药等违法犯罪的惩治力度;聚焦社区团购、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涉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专项监督,加强对涉伪劣商品合同纠纷的民事检察监督,开展网络新业态涉食品药品安全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助力健康甘肃建设。

简化事故处置流程轻微交通事故可视频快处

省公安厅依托“交管12123”APP轻微交通事故线上视频快处模块,简化事故处置流程、取消当事人签名,符合视频快处条件的交通事故可使用线上视频快处方式,公安部门通过接警、回访、推送短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告知当事人。积极协调金融监管部门认可视频快处定责结果,有条件的地区可在远程处理中心引入保险公司联动受理席位,实现轻微事故责任快速认定、保险远程定损、快速理赔的网上“一站式”处理,为群众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事故线上快处快赔服务。

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覆盖用法治力量护航健康成长

省司法厅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基地)建设的意见》,研究制定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示范性教育基地建设标准,加强部门联动,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依托学校法治资源教室、少年法庭、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青少年宫、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等现有阵地,通过加挂牌子、提升打造、联合命名等方式,实现14个市州和重点县区青少年法治宣传示范性教育基地全覆盖,努力为青少年打造尊法的体验馆、学法的新课堂、守法的实践地、用法的功能区,让法治意识扎根心灵,用法治力量护航健康成长。

优化升级法治化营商环境“一键举报”平台让反映强烈的问题线索“一键直达”

省司法厅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结合开展“全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部署,优化升级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一键举报”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公告,明确受理范围、举报流程,让广大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问题线索“一键直达”,建立健全受理研判、督察转办、跟踪问效、追责问责机制,推动招商引资、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有效解决,以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开展全省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省农业农村厅加大农资市场巡查力度,加强农资产品质量抽查,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农资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农资打假“净网”行动,强化工业协同联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严查严打制售假劣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促进农资市场秩序健康平稳,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推动“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提质增效,确保全省农业生产安全、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实施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百千万”计划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省妇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做优100个“汇聚幸福·和合之家”婚姻家庭服务站点,建强100个诉前调解“巾帼工作室”,推选100个优秀“执委婚调工作室”进驻县乡综治中心,培育1000名专业素质强的巾帼婚调员,推动10000件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全力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据了解,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是深入践行法治为民宗旨的重要实践,是建设高质量法治甘肃的重要抓手,各责任单位要把法治为民办实事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闭环式落实,加强分析研究,完善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及时解决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确保项目有序开展。省委依法治省办将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积极与责任单位协同配合、共同发力,加强组织推进,强化跟踪问效,确保项目取得实效。同时,指导督促各市县组织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张萍龚利芳)

4月28日,记者从甘肃省委依法治省办获悉,省委依法治省办围绕“用法治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更加满足人民群众法治新期盼新需求”主题,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经十四届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共推出2024年十件省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

THE END
1.罚!山东公布12起农资打假案例金农网山东公布12起农资打假案例 近日,为深入推进农资打假工作,有力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山东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打防结合,依法查处一批假劣农资违法案件,严厉打击农资违法行为。现将部分典型案例予以公布。http://www.chinagrain.cn/jnnewsinfo.htm?id=5578550
2.擅自修改有效活菌数,罚!山东公布12起农资打假案例山东公布12起农资打假案例 近日,为深入推进农资打假工作,有力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山东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打防结合,依法查处一批假劣农资违法案件,严厉打击农资违法行为。现将部分典型案例予以公布。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0/16/37581541_1141642836.shtml
3.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行动黑河新闻网为抢抓农时,市市场监管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行动,严格农资市场生产、流通环节全链条监管,不断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农民权益。 加强产品质量抽查。把粮食主产区、农资主销区和农资市场作为重点抽查区域,把上年度抽检不合格、投诉举报多的农资产品作为重点抽查品种,统筹制订市县https://heihe.dbw.cn/system/2020/03/17/058372818.shtml
4.七部门联合启动2021年全国农资打假行动当前,春耕生产正在由南向北陆续展开。今天(16日),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等七部门联合启动2021年全国农资打假行动,力促农资稳价保供,保障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当前,化肥、种子、农药、兽药等农资进入销售旺季,也是不法分子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的高http://m.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FwH2FQ6udHQuI22h5i2P210316
5.内蒙呼伦贝尔阿荣旗质监局开展农资“护农打假”行动在农资打假过程中,对农民投诉多、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和重点市场加大检查力度,以确保辖区内农业生产关键时期广大农民群众能用上放心合格的农资产品。充分发挥服务、维权、监督三大功能,做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不手软。对坑农害农事件,坚决查处,并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农资整治http://www.chinatt315.org.cn/djxd/2014-3/24/42169.html
6.农业产品安全范文12篇(全文)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等一些活生生的事例,告诫我们,一旦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多年辛苦培育的产业,就会毁于一旦。这些教训,无不警示我们,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必须统筹好数量、质量、效益的关系,只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https://www.99xueshu.com/w/ikey1vlqwv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