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发布

本报讯李姝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事关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切身利益。日前,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七部门印发《2024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

针对“忽悠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要点》要求,严格整治不合格农资产品。在春耕备耕、秋冬种等重点农时,组织各地开展农资质量拉网式排查,检查农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资质、进货查验制度、购销台账记录、产品标签标识等,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清理下架。针对“忽悠团”流窜作案、假劣种子坑农害农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从农资使用端倒查发现假劣农资违法线索,通过“飞行检查”、暗查暗访、群众走访等方式,主动提高问题发现率。

组织实施种子、肥料、农药、兽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对往年发现有不合格产品的加大抽检力度,线上销售的农资产品也要纳入监督抽查范畴。

从严处罚,集中侦破一批农资大要案件。《工作要点》还要求,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加强农资质量执法,部署实施“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部署“昆仑2024”专项行动,依法严打假劣农资犯罪。扎实推进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持续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开展农膜联合监管执法,严禁非标地膜入市下田,有力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

积极推动日常监管与执法办案有效衔接,对监督抽查、巡查检查、媒体曝光、群众投诉等发现的问题产品,要深入追查问题线索,上挖源头、下追流向,追根溯源、重拳出击,打出农资打假声势。对农资违法行为依法从严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强化全链条办案意识,加强农资案件串并办理,全面调查取证,集中侦破一批农资大要案件,必要时联合挂牌督办。

此外,通过优化农资审批和认证管理、推进农资追溯管理、探索农资信用管理和行业自律、强化社会监督等手段,健全农资监管制度。

THE END
1.专项治理新政农资安全,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收成,一头连着老百姓的菜篮饭碗。11月27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持续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确保农户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放心料,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凡含有甲拌磷、甲基异柳磷、水铵硫磷、灭线磷等原药及制剂产品的,均属禁用农药。”“http://xylh.jllh.gov.cn/zxzl/zxzlxz/202412/t20241203_3326778.html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风险监测形势会商制度,对风险监测结果进行会商分析,查找问题原因,研究监管措施。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上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报送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并向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卫生行政、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通报。 https://www.njifdc.org.cn/fg/2391.html
3.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总结6篇(全文)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第1篇 为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三农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工商机关认真开展肥料农药市场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和严重坑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肥料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和完善肥料农资市场监管,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农民利益。现将我局https://www.99xueshu.com/w/filejkpghbu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