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将军的肥料企业不是优秀的农资行业领先人,也不配口口声声一辈子唯一的职业从业人,因为,这样的农资人根本没有理解了人生的终极意义、商业的终极目的和企业存在的可以所依。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是第一?什么是农资行业的第一?农资企业的第一?
很多农资企业的老板压根不需要过脑的回答是:
销量第一!份额第一!品牌第一!利润第一!市值第一!
也有人会说,我的技术天下第一!
在笔者看来的第一,所谓第一,如下:第一是什么?什么是第一?普遍农资企业人心中的第一,比如销量、客户、渠道、服务、品牌、营收、市场份额、利润、市值甚至技术的第一,都不是真正的第一,这些第一是一种自我为主的假设性第一,是缺乏牢固根基的第一,一旦遇到更大的行业颠簸,或者周期性的行业遇冷,乃至更大维度的经济寒潮到来时候,这些第一都有可能瞬间分崩瓦解,隐入尘烟。
对于广大农资行业来说,真正的第一,是在顾客的心智中占领了一个定位。
这个实至名归的“第一”才是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最大的底气所在。
#1
定位的农资第一法则
如果问哪个企业可以代表中国的企业,华为当遥遥领先。
如果说哪个企业家更具备中国企业家精神,非任正非老先生莫属。
任老靠军队打仗的方式统驭华为这个巨舰型企业,企业的军国主义,企业竞争的寒冬论,你生我死的市场抵御,这些理念和方法无一例外都在传递出一个信息“企业真的不容易”,企业经营是在寒冬中走过四季,是在寒气逼人中暖热自己。
中国市场经济在过去四十年里,中国的企业家门受到小平同志的感召,杀出来一条血路,把中国经济带向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毫无疑问我们这个经济体的结构还有很大的问题存在,有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同样依存于中国经济大潮下的农资行业,也面临诸多待调整的方面,行业也经常性、周期性处于被寒冬侵袭的地步。在充满寒意的冬天时常到来农资行业之前,我们要看到前进的方向在哪里。今天我尝试给大家提供一个农资行业定位的视角,与各位通知行业的同仁一起探讨农资行业更加深层次的结构调整的方向。
定位的第一法则是定位理论创始人提出来的,这个广泛适用于竞争充分的行业和领域。
定位理论说必须——“成为第一。如果你不能在某一方面争得第一,那就寻找一个你可以成为第一的领域。这就是定位的第一法则。”
从定位理论的视角看,结合农资行业这20年的发展史去观察,中国农资行业发展终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太多的农资企业对第一法则遵循得不够。这样的理念还远远没有成为农资行业企业所坚守和坚持的关键。定位理论进入中国市场几十年以来,深度赋能了辅导了中国很多产业和行业,不管从最传统的白酒、快消、中餐,到最前沿的移动互联网、新能源和高科技领域,无一例外地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非常常见的“不合理现象”,几乎每个行业都会发现这样不合理的现象,行业第一太少、太少。
最为普遍的情况是:农资行业一旦有个所谓的新品出现,大家也不管对错,不论自我,不辩真伪,都一股脑蜂拥而至,成百上千家肥料公司蜂拥而至,都是同质化的产品同台竞技,乐此不疲。大家都满以为这样做就可以了,就可以实现安全路径下的创新,实则不然。
从第一法则来看,更多位农资企业家要警惕的是,只有第一才能存活下来。“迈向第一”已经不是一个愿景,而是众多农资企业生存的前提。大家看任何一个自身行业之外的产业都会发现,凡是不能把第一坐实的企业,会迅速衰败,不论它原来的规模有多大、利润有多高。原因很简单,不止农资企业、就连中国企业界,乃至现在的全球经济正面临着一场“哥白尼式的大翻转”。什么是“哥白尼式的大翻转”呢?托勒密认为地球是中心,太阳绕着地球转,这符合人们的日常直觉,成为社会的主流认知。但是哥白尼提出,太阳才是中心,地球其实是在绕着太阳转。
农资企业家们头脑里的“哥白尼反转”,是重构农资行业定位第一法则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