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以《惠农助农“卖菜公交”暖人心送来满城“烟火气”》为题,报道了湖北省武汉市开通“卖菜公交”的做法。在今年7月,他们重点开设了十多条服务菜农的“卖菜公交”,受到当地菜农们的欢迎。
公交车既能载人,也能载菜,贴心的惠民政策极大地方便了菜农,卖菜一天可以有一到两百元的收入。这些满载着烟火气的“卖菜公交”,直接拉近了从田间到市场的距离,增加了菜农收入。
同样,在贵州省贵阳市,“惠农专线”公交也开到了村口,改造车内货架,人和菜的单程车费四五元左右,方便又实惠。重庆4号地铁线也有菜农的一席之地,在日复一日的“背篓专线”上,一个个背篓里装的是一家子的生计。这些城市交通的踏实保障,为这部分农民振兴路上出把力、送一程,平添了温暖。
而武汉、重庆、贵阳等地相继出现的惠农公交、背篓地铁,直面城乡居民长期的产销难点、堵点,不仅改善甚至治好了地方的农民卖难,丰富了城市居民的餐桌,也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农产品对电商的被动依赖。
这些城市增加农产品变现渠道,是在社会公共建设上寻求新突破,使之成为促进城乡融合的新手段,帮助小农小户拓宽了销售渠道。这是民生兜底的实办法,民生效果立竿见影。可见,惠农公交不仅是一条运输专线,更是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纽带,不只是缩短了空间距离,促进了城市与乡村共享繁荣,更让农民感受到了重视与关怀。
城乡处处有民生。在宏大复杂的社会治理中,这些地方之所以能够抽丝剥茧、精准施策,既是有扎实的工作能力,也是因为眼里看得见农村,心里装着农民,把为老百姓纾难解困作为头等大事,才不会让服务乡村、服务民生流于一句空话。这类叫好又叫座的惠民做法,是地方政府求真务实、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生动示范,值得在全国广大城乡地区推广。事实证明,只要心里装着农民,惠农公交就有望成为广大农民的致富专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