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方面,金融机构助力必不可少。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多家银行结合粮食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因地制宜提供各类信贷产品,全面助力粮食产业的生产发展。
????多位专家向记者表示,金融扶持粮食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在产品类别、服务模式和精准扶持方面。
????银行提升涉农信贷规模
????《通知》明确,“围绕春耕备耕、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制定差异化信贷支持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粮食市场化收购,主动对接收购加工金融需求”。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受地缘政治等因素扰动,全球粮食供给受到了较大影响。尽管我国农业自给率较高,但国际粮价上升仍产生了一部分输入性通胀。中国目前占据了世界9%的耕地面积,但需养活全球20%左右的人口,因此粮食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明明认为,前述一系列金融措施能够有效优化当前的粮食生产金融体系,为粮食的稳产保供提供资金助力,合理引导粮食资源配置。在当前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时,可以有力保障国内粮食生产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产销渠道的畅通。
????近年来,在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推进和多方共同努力下,涉农信贷投放力度逐渐加大。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涉农贷款余额43.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83%,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8.8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48%,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6.19个百分点。
????记者此前从银保监会获悉,2022年银保监会将引导金融资源优先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着重加大对产粮大县的信贷投入。
????金融精准扶持关键领域
????记者注意到,促进大豆和油料生产发展是最近几年我国农业工作的重点之一。《通知》提到,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大豆、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购销、加工等环节信贷投放力度,加强对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金融保障。
????“目前我国大豆产业对外依存度比较高,我国大豆产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种子研发攻关,大豆单产水平较低,农机具改良等。特别是在全球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风险的双重背景下,我国大豆产业的振兴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黑龙江大豆协会会长唐启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大豆上下游企业在金融需求方面呼声较高。我国东北地区某大豆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两年地租、种子、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使得农户的种植成本增加,春耕前后需要大量的资金给予支持。希望银行可以给予农户资金支持,如低利息贷款等。另外,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大豆玉米复合带种植,农用机械需要更专业化,希望政府给予相应的购买补贴,减少农户的成本输出。
????另有某大豆贸易企业也同样面临着现金流短缺问题;一方面是大豆原料价格高企占用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则是银行贷款利息也增加了成本,“希望银行能够提供低利率资金扶持,并且地方银行优化优惠政策,提供质押融资等业务,促进企业的现金流通。”该企业负责人说。
????对于大豆加工企业而言,还面临着煤电气等生产物资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东北地区某大型油脂加工企业负责人同样表达了他的诉求,“建议金融机构延续对大豆采购的贴息政策,加大对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购销、加工等环节的信贷投放力度,并合理降低贷款利率。”
????此外,记者从建设银行乡村振兴金融部获悉,2020年5月份,建行黑龙江省分行与黑龙江省农担公司共同探索创新“农业大数据+金融+担保”的银担合作模式,联合开展线上涉农贷款担保业务。截至2021年末,累计担保总额232亿元,其中,大豆作物生产经营贷款59亿元。
????在唐启军看来,金融扶持国内大豆产业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从种子的改良、研发上需要对重大项目给予资金信贷支持,加大育种企业的基地建设和攻关投入,提升研发企业融资的便捷性;二是对重点核心推广区域要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力度,适当放宽准入门槛、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对于复合种植地区的农机装备研发企业也要加大资金扶持,以备播种、植保、收获机械的研发及推广运用;三是对大豆上中下游产业的贷款给予绿色通道,以保障收购、流通、销售、仓储等环节的顺畅,从而提升流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