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近期发布的两份文件《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到同一个关键词——智慧农业。这是推动农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切入点。
这些年,智慧育种、智慧种养、农产品智慧物流、覆盖全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等,不断推动现代生物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和业态创新由点到线成面,助力农业强国建设不断走向战略制高点。2024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预计可达1000亿元。“空天地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已经形成,在环境传感器、卫星遥感、农业无人机、水肥一体化、北斗导航、设施园艺等方面取得不少新突破。
不过,一些短板弱项依然存在。例如,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在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又如,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户和农村经营主体的数字素养总体较低,加大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难度。此外,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不足,导致发展成果难以有效惠及广大农户,帮助农民增收。对此,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发力、解决问题。
加强智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鼓励涉农科技创新国家队发挥领军作用,推动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研发制造有效衔接的智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加大对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行业领军企业的支持,鼓励其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方面发挥带动作用。
完善产业支持政策和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实施智慧农业产业链供应链提升行动,鼓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脱颖而出,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加快智慧农业商业模式创新和成果转化。企业家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家是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应重视发挥其作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场景创新等,培育发展“领头雁”。要注意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把这方面成效作为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依据,鼓励领军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吸纳就业等方式加强对农户的培训。
【责任编辑:陈延特】
手机客户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主办:中国教育电视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17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