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解读红薯行业发展现状以及研判未来走向,智研咨询精心编撰并推出了《2024-2030年中国红薯行业市场供需规模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不仅是对中国红薯市场的一次全面而细致的梳理,更是智研咨询多年来持续追踪、实地踏访、深入研究与精准分析的结晶。它旨在帮助行业精英和投资者们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脉搏,洞察行业趋势,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报告》自2020年开始出版,每年一版,目前已连续5年畅销。智研咨询研究团队持续跟进红薯发展历程,总结现状、深化研究、探索规律,《报告》总计13章,从运行环境、国内外产业现状、区域运行、关联产业、竞争格局、重点厂商、发展战略、产业趋势等多个方面,通过详实的数据,全面总结和回顾了2023年红薯行业的新趋向、新亮点,同时对现存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为下一步红薯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建议和未来的展望。
红薯别称番薯、甘薯,除可作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根、茎、叶还是优良的饲料。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薯生产国,多地采取“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模式,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资金扶持,鼓励引导农户种植有机红薯,红薯产业成为我国富民兴村的特色产业。考虑到气候条件、红薯生态型、行政区划、栽培面积、种植习惯等,一般将我国红薯种植划为三大区:北方春夏薯区、长江中下游流域夏薯区和南方薯区。
我国红薯种植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波动转折。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在解决饥饿问题面前,红薯以其产量高,淀粉含量高,饱腹感强等优势,作为一项重要的粮食补充,种植面积迅速扩张,产量不断增长。但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以及一系列农业促进政策的推进,我国粮食种植生产力快速发展,温饱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红薯种植热情下降,主粮种植面积的扩张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红薯种植面积,红薯产量和种植面积均有所下降。
红薯行业上游包括种苗资源、肥料农药等农资产品、农用薄膜、农业机械等,中游包括红薯种植与加工等环节,下游通过商超、便利店、电商平台等渠道将红薯及红薯制品销售给终端消费者及餐饮企业。
我国保存有2000多份甘薯种质资源。不同红薯品种之间淀粉、干物质含量以及产量差异较大。因此,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用途。红薯种苗的质量直接影响红薯的产量、品质、病虫害抗性,在红薯上游占据中药地位;肥料农药等农资产品、农用薄膜、农业机械等上游供应充足,主要影响红薯产量、种植与收获效率,对行业影响相对较小。
我国红薯市场存在众多种植户、中小型加工企业及少量大型加工企业,行业分布较为分散、产业集中度较低。目前,中国红薯主产区主要是安徽泗县、河北卢龙、山东泗水、河南等地区,红薯加工属于原料指向型产业,因此加工企业也基本分布在这些地区。
智研咨询研究团队围绕中国红薯产业规模、产业结构、重点企业情况、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红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各地政府、产业链企业、投资机构提供参考。
数据说明:
3:报告核心数据基于智研团队严格的数据采集、筛选、加工、分析体系以及自主测算模型,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
4: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智研团队的专业理解,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的研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