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
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很多人开始担心以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呢?
一度淡出大家视野的供销社,重新回到了为农服务的第一线。
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作为全省最大为农服务组织,如何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轻松种地、稳当挣钱?
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张建军
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发展规划处处长杨帆
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以服务规模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张建军:大国小农是我国基本国情农情,我省人均耕地面积0.72亩,从事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小农户200多万户。现在留在农村种田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为此,我们实施了“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行动,加快服务主体建设,提高托管服务面积,以服务规模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重视供销社。他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围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继续办好供销社。
江苏省委、省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供销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2020年以来,省供销社连续4年召开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2021年,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施意见》;今年5月,省政府与全国总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国总社明确我省为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单位。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构建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的实施方案》,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
耕种管收灵活“点单”
农民种田更轻松!
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发展规划处处长杨帆:具体来说,供销社可以提供农资供应、技术集成、农机作业、粮食烘干、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等服务。
对全托管农户,可以提供从种到收、到销一体化农业生产服务。同时也可以根据小农户要求,提供耕、种、管、收、烘干、仓储、加工和销售等单一环节或多环节服务,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办好,既满足农户需求,又实现农业节本提质增效。
苏合农服:
两端带动中间助力增产增收
目前,公司在淮安市洪泽区及宿迁市泗洪县、洋河新区陈圩村、李楼村打造了4个种粮一体化示范基地,上半年,农业社会化服务20.45万亩,订单农业面积11.9万亩。苏合农服计划从下一季小麦开始,在全省打造10个种粮一体化全程服务示范基地,做到统一供种、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割烘干、统一粮食回购,让农民获得更专业的服务,让农业生产更加绿色、便捷、高效。
从“坐商”到“行商”
百家农资企业送农技到田头
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张建军:卖农资是供销社的老本行,现在依然是主渠道。但与过去不同,农资企业已经从“坐商”等生意上门,变为“行商”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将农资销售与农技服务结合起来,做到精准防虫治害,提高肥药利用率。
全省供销社有近百家农资企业、8000多家庄稼医院活跃在服务一线,为农民提供全天候、保姆式服务。今年在小麦抽穗扬花的防控关键期,我们积极开展“一喷三防”,有效防止了小麦赤霉病发生。
农资连锁配送
保农户用肥用药无忧
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发展规划处处长杨帆:农资供应是供销社的传统业务,保证农资供应是供销合作社服务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的光荣使命和重要任务。
江苏是肥药需求大省,年化肥施用量550万吨左右,农药使用量6–8万吨。供销社有农资企业近90家,农资配送中心230多个,连锁网点近1.6万个,有较为完整、覆盖全省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可以保证随时用肥用药。
2022年,全省供销社供应化肥近350万吨,农药近3.5万吨。今年上半年,供应化肥160多万吨,农药1.9万吨,体现了主渠道作用。目前,全省48家县级供销社开展了肥药集采统配工作,2022年服务面积820万亩,今年上半年600多万亩。
统筹调度数字赋能
解决“一机难求”问题
我们还通过数字赋能,搭建农机服务信息平台,提供农机作业供求信息,一边解决农户找不到农机,另一边解决农机闲置找不到活干的问题。比如,盐城滨海县通过数据平台统筹农机安排和农户需求,让农户找农机就像打网约车一样方便,一喊就到。
打开“滨农云”APP
一键呼叫农机手!
盐城市滨海县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成员单位朗坤集团副总裁刘晓飞:大家可以下载APP滨农云,打开APP找到农户联盟,就可以直接联系农机手上门服务。
目前,我们提供三种服务模式:第一,考虑到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户可能对智能手机操作不太熟练,我们提供了“一键呼叫”,由线上的村级或者镇级的人工客服进行实时应答,并记录为订单分配给附近的农机手;第二,我们可以直接跟附近的农机手进行联系,目前我们平台汇聚了1700多个农机手,让农机手进行上门服务;第三,我们成立了农机联合作业联盟,有联合作业需求的农户可以直接与盟主进行联系,由盟主组织协调线下的服务队进行上门服务。除了“网约农机”,我们还提供一些生产资料供应,农机、技术咨询等项目服务。
聚焦农之所急
解决农之所需
服务农之所盼
江苏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研究员袁灿生:站在农民的角度,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需要的是“能够节省成本、能够提高效率、能够增加收入”的服务。
在我看来,供销社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要具有“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等特点。“专业化”在让农民感到放心的同时,明显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标准化”在让农民腾出手来做其他事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集约化”在减少许多中间环节的同时,综合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这正是众多小农户所需、所盼的。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干农民所要干的社会化服务一定是深受基层欢迎的。
擦亮供销社“金字招牌”
引领小农户迈向大农业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郑微微:打造高质量服务的江苏品牌,擦亮供销社的“金字招牌”,关键在于把产品“做精”,把服务“做专”,把体系“做强”,才能把产业“做长”。
把产品“做精”,主要通过制定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把服务“做专”,就是要抓住关键的服务环节,做农民最需要的服务,做别人没有的服务,比如数字化服务、集成技术服务、全产业链服务、地方特色产业服务等。把体系“做强”,首先就是要组建一支专业化、多元化、基层化的服务队伍,保证有人做服务,能做好服务,吸纳更多的小农户进入供销社,把千家万户的小农户拧成一股绳,形成规模经营合力。构建服务能力强、服务模式活、服务机制优、服务能长久的品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