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在郧阳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十堰市郧阳区人民政府区长梅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极不平凡、极具挑战的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纷繁复杂的困难矛盾,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抓好发展与安全,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区经济发展更实更好,形成了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动能转换提速快进、改革开放互促共进、多重目标协同并进的良好局面。
——这一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在主动作为、克难前行中展现了“郧阳实力”。始终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扩内需、畅循环、稳就业,经济回升向好。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亿元,增长18.5%;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7.3%。
——这一年,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在变革攻坚、抢抓机遇中彰显了“郧阳特色”。“心语箱”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刊推介。“四网融合、一体联动”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名单。荣获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全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共建创新示范区、首批“科创湖北”试点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县域文明指数位居全省第二。茶店镇跃居中部地区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榜单第22名。
——这一年,我们坚持自信开放,在乘势而上、扬帆出海中擦亮了“郧阳名片”。主动融入RCEP经贸圈,大运商用车、杜德随车吊、郧康香菇脆、康荣防护服等产品俏销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新加坡、欧盟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郧阳制造”走出国门。热情接待蒙古、加纳考察团,得到外宾高度赞誉。“郧县人”头骨化石亮相央视《开学第一课》,青龙山恐龙蛋化石入列“中国美丽化石”,“郧阳凤凰灯舞”首次在香港展演,郧阳三合汤获央视专题推介。郧阳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
具体工作中,主要抓好了以下六个方面:
(一)聚焦产业升级,发展动能加速转换
传统汽车产业加快转型。建设武当实验室,探索建立新能源“研究院+龙头企业+产业链”发展模式。大运基地新能源商用车成功下线,新能源重卡神河燕钢项目投产。昊朔二期等项目竣工,佳恒海外业务翻番,华阳、龙岗等10余家零部件企业顺利实现新能源转型。
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建设青曲、谭山、刘洞等6个新材料产业园,构建“一品一园一链”发展模式,新材料价值稳步提升。引进江苏鑫华、四川国大等头部企业,合作建设半导体新材料制造基地,鑫阳半导体中试线投产,硅产业实现突破性进展。探索构建镁产业链,放大资源转化优势。
文旅产业回暖复苏。武当不夜城开街3天迎客30万,汉水九歌首期开街,云盖寺绿松石国家矿山公园建成开园,天惊洞开园,武当传统文化园、学堂梁子遗址公园建设稳步推进。柳陂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汉江绿谷晋级4A级景区,樱桃沟创成3A级景区,龙韵村获评湖北旅游名街。全区规上文化产业企业达46家,实现文旅综合收入达172亿元。
(二)聚焦稳进提质,县域经济承压奋进
企业培育扎实有力。坚持“抓大带小”,全面落实民营经济31条等助企纾困政策,办理留抵退税3.01亿元,新增“四上”企业117家。加强研发创新,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9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7家,位居全市第一。新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6家,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08.8%,位居全市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市第一。万润入围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获2023年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百强企业和第四届湖北改革奖。湖北省油橄榄产业研究院落户鑫榄源。大运、伟士通获批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项目建设持续加力。建成“一总三专”项目储备库,编制项目931个、计划总投资3948亿元。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到位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4.5亿元,同比增长14.1%,位居全市第一。发行专项债券9.2亿元,有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深化专班推进机制,西十高铁、十巫高速加快建设,汉江鲟鱼谷等4个省重点项目全部开工,玄岳大道等25个市级重点项目有序推进,500千伏汉水变建成投用,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坚持“五个”不招,开展“五百”行动,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0个,协议总金额289.8亿元,开工45个。积极推进“腾笼换鸟”,累计盘活闲置厂房14万平方米,成功引入半导体新材料制造基地等6个项目。
内外市场同步发力。全力推进区镇村三级商贸体系建设,杨溪铺、柳陂等10个乡镇商贸中心升级改造完成。万润供应链公司入库成为全市最大批发业企业,拉动全市批发业增长58.5%。香菇出口突破6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迦娜针织在巴西建成海外仓,袜业出口实现1.54亿元,同比增长13.6%。郧阳区被评为湖北省内外贸一体化产业试点基地,全市唯一。绿筷子公司成为海关“AEO”高级认证的农产品企业,全市唯一。全年预计完成外贸出口18.5亿元,同比增长21.6%。实际利用外资230.2万美元,同比增长85.9%,位居全市第一。
重点改革迸发活力。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2项改革事项入选国家试点。新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6.51亿元,发放“产业升级贷”等1.37亿元,存量贷存比76.59%,位居全市第一。深化国有企业“招投融产”一体化改革,九洲兴胜晋级建筑施工一级资质,裕中源供应链公司产值达到16亿元,城运集团全年预计营收将过100亿元,综合评价位居全省同类国企第21位。入选全省首批深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4宗地块成功入市。创新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入选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
(三)聚焦绿色发展,生态底色厚重鲜明
全域水质稳定达标。加快推进库滨带综合治理项目,有序实施神定河5条支沟治理,汪家河流域首次经受暴雨后未出现劣五类水质,8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城关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254个入河排污口整治提前完成,境内汉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实现了“小河清、大河净”。
天蓝山青成为常态。全区垃圾焚烧比例达到75%以上,16个村成功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连续3年保持93%以上,PM2.5实现“五连降”,综合指数排名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全面完成矿山修复任务,森林覆盖率达66.58%,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入选新一批“国家级重要湿地”。
绿色家底充盈厚实。创新推出“物性资产反担保”“绿色再担快贷”等融资新模式,净增绿色贷款30.8亿元。南化水厂坡面光伏项目完工,有望成为全省首家“零碳”水厂。率先在全省启动生态产品总值数字化精算平台建设,GEP排名位列全国第36名。
(四)聚焦强县工程,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防返贫底线持续兜牢。开展两轮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三类对象”“一户一策”开展帮扶,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稳定在90%以上。安阳镇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龙韵村获评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
和美乡村画卷舒展。完成厕所改造5000户,21座乡镇污水处理厂、625座农治设施市场化运营,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入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新改建农村公路197公里,新建4所农村公办幼儿园,改建互助养老照料服务中心39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3.45%。翻山堰村等61个村通过A级景区型村庄评定。青龙泉韧性社区案例纳入工信部主导的“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