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市场环境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农资违法典型案例新闻频道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题:净化农资市场环境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农用生产资料违法典型案例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公布2023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均为农用生产资料违法典型案例,警示生产经营主体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让不能违法、不敢违法、不想违法成为企业诚信经营常态。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编造各种概念和虚假宣传,虚构肥料的功效,甚至把不合格肥料产品说成优质肥料产品,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

国家标准《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明确,应标明经依法登记注册并能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经销者、进口商的名称、地址。

在新疆中安国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库尔勒分公司伪造产地生产肥料案中,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依法检查时,发现当事人正在加工生产的滴灌钾肥和已生产完成的滴灌二铵两种肥料包装袋上均未标注当事人(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截至查获时,当事人已加工生产了滴灌二铵26吨、滴灌钾肥37袋,共计货值9.98万元,还未进行销售。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作出责令改正、罚款3.59万元的行政处罚。

在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市场监管局查处河北中昌化肥有限公司销售假冒伪劣化肥案中,市场监管部门根据群众举报开展检查发现,当事人在岢岚县销售的化肥标识不规范,与执行标准不相符,且未标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号,抽取的化肥样品经检验不合格。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已涉嫌构成犯罪,市场监管部门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同时要求生产单位对购买此品牌化肥的农民进行全额赔付。

涉农资领域违法行为直接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市场监管部门紧抓案件线索,通过抽检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的农资,阻止其流入市场,净化农资市场环境。

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市场监管局查处陈某平等6人销售不合格肥料案中,作案团伙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掩护进行“特色订制”,产业链条长,涉案人员较多,不合格肥料数量巨大。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当事人改正,没收不合格化肥347.99吨,并处罚款147.9万元。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市场监管局查处江苏金中韩肥业有限公司生产不合格肥料案中,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互相通报案件线索、加强协作,发挥了协作联动的执法作用。当事人生产的肥料产品在一年内被几次检出不合格,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江苏金中韩肥业有限公司生产不合格肥料的违法行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4.89万元的行政处罚。

THE END
1.河北永年开展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专项检查为确保全区农资市场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广大农户合法权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执法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净化农资市场。 此次专项检查以化肥、农膜等农资产品为重点品种,重点检查经营主体证照是否齐全;是否按照经营范围经营;销售的农资产品是否存在过期、失效、变质等问题;包装是否http://m.cnhubei.com/content/2023-05/26/content_15897356.html
2.农资市场存在问题(精选十篇)农资市场要想标本兼治, 必须从启动农资消费市场、理顺农资运行机制方面入手, 全力打假护农、维护农资市场秩序, 以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3.1 建立健全农资经营信用体系 强化农资经营者对农民的信用承诺和诚实守信服务公约, 同时公示经营者处罚记录, 限制其再经营行为, 供公众查阅, 防止农户上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6yps23.html
3.齐齐哈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力净化农资市场近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24年“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行动中,严查严打制售假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保障农资市场质量安全,压实农资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确保农资市场安全供给。 在专项行动中,执法人员以化肥、种子、农膜、涉农用油等重点农资产品为主要品种,重点检查企业证照是否齐全、https://m.dbw.cn/heilongjiang/system/2024/04/03/0592984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