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市场环境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农资违法典型案例新闻频道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题:净化农资市场环境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农用生产资料违法典型案例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公布2023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均为农用生产资料违法典型案例,警示生产经营主体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让不能违法、不敢违法、不想违法成为企业诚信经营常态。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编造各种概念和虚假宣传,虚构肥料的功效,甚至把不合格肥料产品说成优质肥料产品,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

国家标准《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明确,应标明经依法登记注册并能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经销者、进口商的名称、地址。

在新疆中安国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库尔勒分公司伪造产地生产肥料案中,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依法检查时,发现当事人正在加工生产的滴灌钾肥和已生产完成的滴灌二铵两种肥料包装袋上均未标注当事人(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截至查获时,当事人已加工生产了滴灌二铵26吨、滴灌钾肥37袋,共计货值9.98万元,还未进行销售。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作出责令改正、罚款3.59万元的行政处罚。

在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市场监管局查处河北中昌化肥有限公司销售假冒伪劣化肥案中,市场监管部门根据群众举报开展检查发现,当事人在岢岚县销售的化肥标识不规范,与执行标准不相符,且未标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号,抽取的化肥样品经检验不合格。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已涉嫌构成犯罪,市场监管部门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同时要求生产单位对购买此品牌化肥的农民进行全额赔付。

涉农资领域违法行为直接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市场监管部门紧抓案件线索,通过抽检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的农资,阻止其流入市场,净化农资市场环境。

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市场监管局查处陈某平等6人销售不合格肥料案中,作案团伙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掩护进行“特色订制”,产业链条长,涉案人员较多,不合格肥料数量巨大。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当事人改正,没收不合格化肥347.99吨,并处罚款147.9万元。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市场监管局查处江苏金中韩肥业有限公司生产不合格肥料案中,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互相通报案件线索、加强协作,发挥了协作联动的执法作用。当事人生产的肥料产品在一年内被几次检出不合格,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江苏金中韩肥业有限公司生产不合格肥料的违法行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4.89万元的行政处罚。

THE END
1.内蒙古市场监管部门曝光十大典型案例新闻中心9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将“衣食住行”等重点民生领域“铁拳”行动第六批典型案例进行公布。具体如下: 包头市某石油公司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用柴油 2023年2月10日,包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当事人包头市某石油有限责任公司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的车用柴油案的违法行为,依法作https://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23/09/16/013487370.shtml
2.市场监管局关于农资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探讨要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通报农资市场监管情况,讨论农资市场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农资市场监管的新办法、新措施,切实解决农资市场的新问题,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业生产服务。https://m.wydbw.com/show.asp?Id=239300
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印发2006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农资打假工作,我们制定了《2006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现予以印发http://www.chinatt315.org.cn/djxd/2011-11/1/3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