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关于开展大调研活动和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要求,农业产业发展调研组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县目标,深入开展了农业产业发展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较好成效。

“十二五”期间,全县围绕“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迈进”总目标,加快实施“广东绿谷先锋,东方健康之源”发展战略,通过促进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做强做精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实现农业产业绿色崛起,带动农村经济实现较好较快增长。2016年全县农业(农林牧渔)总产值27.6亿元,其中农业(种植业)16.5亿元,畜牧业7.9亿元,林业3.2亿元,种植业与畜牧业比值由2015年的2.5:1调整至2016年的2.6:1,种养结构基本稳定。林业产业发展迅猛,产值突破3亿元,对农业GDP的贡献率达1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0元。预计201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9.26亿元,增速6%,其中农业(种植业)17.45亿元,畜牧渔业8.3亿元,林业3.4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91元,增速10.6%。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物质装备条件不断完善

近年来,全县按照“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土肥沃、产出高”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田整治示范区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强灌溉渠道、陂头、机耕道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13.7万亩,计划2017年底至2018年初新建高标准农田2.02万亩(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中标公司已进场作业),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继续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建设,2016年在21个乡镇70个村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项目64个,完成总投资3225万元,计划2017年在全县21个乡镇63个村实施“一事一议”项目65个,总投资2760万元,解决群众比较迫切的路灯、村道、活动场所等设施建设,逐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截至2016年底,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36万千瓦,其中拖拉机3166台,拖拉机配套农具2351部,中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490台,水稻插秧机20台,农用排灌机械1.952万千瓦,机动喷雾(粉)机119台,畜牧养殖机械1.604万千瓦,农产品初加工机械651台(套)。全年完成机耕面积18.57万亩,机耕率80%,机收面积16.25万亩,机收率70%,水稻机械化综合水平53%。农机服务方面,2016年东源县有36个农机维修点和2800个农机专业户,每个自然村保持3-8台拖拉机下田作业,全年农机化经营总收入6300万元。

(二)基地建设不断夯实,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全县粮食生产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16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71万亩,产量34.34万吨。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7万亩,产量22万吨,粮食产量实现六连增,花生种植面积11.16万亩,产量2.12万吨;豆类(大豆)种植面积3.2万亩,产量0.4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9万亩,产量9.5万吨;其他农作物(绿肥、青饲料)种植面积0.64万亩,产量0.27万吨。2017年上半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32.06万亩,产量17.16万吨。其中粮食种植面积约25.8万亩,产量12.8万吨,花生种植面积7.4万亩,产量1.4万吨;豆类(大豆)种植面积2.4万亩,产量0.36万吨;蔬菜面积2.7万亩,产量2.4万吨;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0.26万亩,产量0.2万吨。预计2017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71万亩,总产量34.49万吨,粮食种植面积在47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22万吨以上。

近年来,我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水果种植面积达到31.6万亩,总产量10.16万吨,总产值5.41亿元,建成板栗、柠檬、蓝莓、柑桔等一批特色林果生产基地。养殖业健康发展,在水源涵养区严格控制载畜量,改良畜种,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探索改进养殖工艺和粪污处理技术。2016年全县生猪、肉鸡出栏量分别达到27.6万头和394万羽;水产养殖总面积2161公顷,建立了一批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区),总面积116公顷。

(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业功能多元化发展加快推进

近年来东源县创办了一批产业带动性强、市场竞争力强、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协会,积极引导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种养大户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主体作用,建立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一条龙服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全县现有农业龙头企业6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8家,市级47家,县级8家;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28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5家、省级42家、市级115家;示范性家庭农场达到206家。2017年,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的6家;新认定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26家。预计2017年新增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县级龙头企业,达到国家级2家、省级9家、市级50家、县级13家,共75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耕地面积8万亩,其中家庭农场带动耕地流转面积达1.5万余亩。全县“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60个,其中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无公害基地34个,绿色食品15个,有机食品10个。在各级农业产业化组织的辐射带动下,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3.43万户,实现户均增收2100元。

全县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9850人,其中龙头企业从业人数3150人,中介组织从业人数6700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业人数6700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耕地面积8万亩,其中家庭农场带动耕地流转面积达1.5万余亩。东源县一直致力于优势特色产业的生产开发,带动农户种植各类优质产业,引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种植,促进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带动农户增收。根据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东源县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致富,进一步推动“三农”发展。

(四)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

东源县以特色农产品为主导,按照“一镇一产业”、“一村一品”、专业化示范镇村建设战略,全县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特色专业镇,推进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根据各镇产业特点和发展基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目前已成功创建4家省级技术创新试点专业镇、7个特色农业专业镇。其中顺天镇被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柠檬)专业镇,船塘镇为市级特色板栗专业镇,上莞镇为市级特色茶叶专业镇。成功创建船塘镇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和蓝口镇万亩花生高产示范片。同时,大幅提高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面积,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产量达到2.8万吨,农业产业发展基本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科学化管理,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1、优势特色作物规模种植情况

(1)板栗:全县板栗种植面积21.5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5万亩,产量1.44万吨,产值1.3亿元。主要集中分布在船塘、漳溪、骆湖、顺天、新港等乡镇,今年,我县船塘镇(板栗)被认定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2)蓝莓:我县现已有多家企业种植蓝莓并获得成功,种植面积已达1.1万多亩。挂果面积约0.8万亩,产量1700吨,产值1.2亿元,建成了以船塘茂青、顺天融和、仙塘华睿为龙头的蓝莓生产基地。

(3)柠檬:种植面积1.85万亩,产量8000吨,产值约0.5亿元。规模化种植以广东中兴绿丰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该公司在河源建有5000亩柠檬现代产业园区和现代化果品加工厂,采用“企业+农户”的形式,为农户提供果苗、技术与培训,保价回收柠檬鲜果。

(4)茶叶:茶叶种植面积4.74万亩,产量达到1389吨,产值3.1亿元。形成了以上莞仙湖茶、涧头石坪茶、康禾贡茶、蓝口礤头、柳城半嶂等为龙头的茶叶生产基地。粮菜林果茶产业发展逐步向优势产区聚集,品种结构逐步向市场需求侧调整。主要包括仙湖产区、涧头产区、康禾产区和蓝口柳城产区。仙湖产区的茶园种植面积为22300多亩;涧头产区的茶园面积为7700多亩;康禾产区的茶园种植面积为7625亩;蓝口柳城产区的茶园面积为5000亩。

(5)柑桔:种植面积1.92万亩,产量1.4万吨,产值0.56亿元。近年来,建成一批柑桔特色生产基地,培育了一批具有东源特色的柑桔产品,随着柑桔产业的不断发展,东源县柑桔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县柑桔合作社数量已达到23家,柑桔家庭农场12家,柑桔种植大户5家。

火龙果产业:种植面积0.7万亩,产量1.05万吨,产值1.05亿元。其他水果(香蕉、龙眼、李子、枇杷、葡萄、杨梅)种植面积4.33万亩,产量5万吨,产值0.5亿元。

2、优势特色作物新型主体数量、三品一标认证与示范带动情况

加工销售情况

(1)东源县优势特色产业(板栗、蓝莓、茶叶、柠檬)主要加工产品情况见表1-3。

(2)销售情况:通过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创办了一批产业带动性强、市场竞争力强、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协会。并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种养大户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主体作用,建立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一条龙服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3、产品主销市场、销售渠道

(1)主销市场:企业通过延续传统农贸市场的资源优势,保持产品在广州江南市场、深圳海吉星市场、北京新发地市场等国家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业务优势,辐射全国二、三级农贸批发市场。部分企业根据国际形势,合理计划出口业务,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建立了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使柠檬等水果畅销欧洲、美洲、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销售网络健全,覆盖面广。

(2)销售渠道:开展农商超对接,已与新供销社系统、吉之岛(永旺)、华润万家、家乐福、天宏、万宁等连销商超,以及东莞、佛山、珠海、惠州、梅州、河源等地的地方型综合商超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重点推广网络电商,在淘宝、天猫、阿里巴巴网、1号店、京东、百度及公司、建设银行内部系统等网站上建立了东源县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3)产品科技投入情况

在完善东源优势特色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基础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和创新集成示范基地,开展生物育种、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信息农业等重点领域的重大成果推广,并在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农作物立体种养、生态安全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做出了良好示范,未来东源县将投入1亿元用于构建覆盖全县的科技创新推广示范工程。

(4)商标和品牌经营情况

东源县优势特色产业(板栗、蓝莓、茶叶、柠檬)商标情况见表1-4。

(5)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

我县地处粤东北的山地丘陵地区,森林资源广袤、水资源充沛,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粤港地区重要饮用水源地。拥有十大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和15个特色农业生态园区,伴随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依托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禀赋、乡土风情及特色产业,借助全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了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传统文化、餐饮、旅游休闲产业。重点开发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农事文化体验等田园式、参与性旅游项目,休闲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健全,造了以船塘镇绿地美、茂青蓝莓等采摘观光园、上莞镇仙湖茶文化、万绿谷田园综合体为特色和载体,建设了一批主题突出、特色各异的农业休闲旅游节点,提高了生态观光旅游层级。

(6)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得到有力巩固,资源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

(7)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农业科技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017年6月2日,我县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东源农业发展促进中心,接下来还将成立若干个专家工作站,进一步加强了县院合作,为我县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截至目前,我县建立了近万亩水稻病虫害防治示范点,推动全县21万多亩水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运用,使全县统防统治覆盖面积比上年提高30%,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3%以上,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水稻、花生等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其中“汕油188”的推广应用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种子站与华农大合作的“华航31号”水稻和“华美甜8号”玉米推广应用获得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奖一等奖,“仲恺花1号”花生推广应用获三等奖。截至目前,东源县成立有省级农业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农业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具体名单见下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我县农业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一是数量上,目前,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只有57家,与我县农业大县和农业资源的实际比,发展数量不多。二是质量上,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品牌不响。三是管理上,大多数企业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少,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特别是作为主导产业的板栗、茶叶、蓝莓产业都处于初加工或代加工,市场竞争力弱,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更深层次发展。四是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直接带动的农户不多,其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的连带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尚不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十分薄弱,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面不宽,推广面积不大,真正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很少,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建设的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一些农产品虽有技术规程,但实施的组织、管理较差,部分生产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操作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未得到普及,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从整体上看,我县农产品直销、批发市场建设还相对滞后,目前还没有一个上规模的农产品批发专业市场,只有一些辐射和流通能力弱的初级市场,有的还是马路市场,功能不全,市场发育程度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导致农户缺乏市场信息支撑,生产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容易出现农产品价格低、销售难等问题,不能有效地带动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制约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三农”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农业特色县”,争当“广东绿谷先锋”的总目标,明确发展“生态型、特色型、园区型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本思路,以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为抓手,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功能合理布局,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构筑形成岭南重要生态保护区农业资源多级循环利用发展模式,推动我县从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快速迈进。

(一)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1、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粮油、板栗、蓝莓、柠檬、茶叶、蔬菜、笋竹、柑桔、火龙果、灵芝等十大特色效益农产品,促进农产品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到2018年,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9万亩,花生种植面积达到11.7万亩,板栗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1.8万亩,蓝莓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柠檬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茶叶基地种植面积达到4.93万亩,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达到9.6万亩,笋竹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柑橘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火龙果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灵芝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2、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60%;支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年创有机、绿色、无公害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业产品品牌认证5个以上。切实加强农产品源头治理,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规定。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风险分级管理和属地责任没加大抽检监测力度,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3、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优计划,扶持发展适合东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等多种形式经营模式。到2018年底,全县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23家、290家、70家以上。

4、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立足我县板栗、蓝莓、柑桔、柠檬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扶持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做强做大,引导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协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到2018年登记成立农业产业协会2个。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在市场与经营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引导农业产业协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扶持农业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认证,提高特色优势产业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争创国内外知名品牌。

(二)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严禁毁林开垦,实施耕地质量与保护提升行动,加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到2018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9.8万亩,坚决守住耕地质量和数量红线。

2、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推动化肥使用量减量增效,到2018年化肥使用效率实现大幅提高,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60%以上。大力推进绿色统防统治,推广以武力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实现病虫害由事后灭杀向事前防治转变,到2018年,农药有效利用率达到50%以上,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小区),推行农牧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畜牧业与种植业协调发展。

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可降解地膜应用推广,建立健全地膜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环节相互衔接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机制,到2018年,当季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65%以上,地膜残留率低于20%。

(三)搭建农业发展新平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现有特色优势农产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着力构建以粮油加工、畜产品加工、果蔬加工为主导的三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到2018年,农产品加工型龙业龙头企业达到5家以上。

2、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农村绿水青山、岭南乡土特色、客家传统文化、丰富农产品等资源,釆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方式,扶持发展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农业观光、农产品加工成旅游产品、工艺品等生产型休闲农业及农业综合体、农业公园,打造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2017-2018年重点打造5个农业休闲旅游观光示范点,进一步完善融和农业公园、万绿谷农业公园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县农业休闲旅游观光点达到20个以上。

3、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支持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主体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培育发展大型、知名的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企业,解决农民物资购买和农产品购销等问题。到2018年,培育和引进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企业达5家以上,全县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占农产品交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0%以上。

(四)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加强与省农科院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全面合作,搭建产学研示范合作平台,建立农业专家库,开展农作物高效生产、畜禽健康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水肥一体化等领域的技术研究。扶持发展“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和专业型种业龙头企业。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加快良种良法推广步伐。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落实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加强农民创业就业和专业技术培训,把职业农民培养成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

(五)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激活农村发展活力

1、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遵循保持稳定、尊重民意、依法依规等原则,确保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流向种植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统一经营等方式,加快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3、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引导农村信用社、农发行、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继续发挥支农惠农作用,大力发展政策性涉农保险,全面开展水稻、农民住房、能繁母猪、森林、渔业等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提质工作,建立健全基本项目为主、特色项目为补得政策性涉农保险体系。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探索开展柠檬、春甜桔等保险品种。规范农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流程,健全农业保险基层协保体系。

THE END
1.中国农业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中国农业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博研咨询&市场调研在线网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inf..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4774517227
2.农业调查报告(优秀15篇)随着市场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工作机制的转变,全区产业化组织日益增多。有市场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型、服务实体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形式。近年来,全区成立专业合作组织x个,发展会员__人,带动农户__户,其中__镇瓜菜产销协会被确定为全省__家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单位之一。这些专业合作组织http://m.yueduku.com/work/huibao/909/909739.html
3.现代农业市场调研2022现代农业行业前景及现状报告分析现代农业市场调研 2022现代农业行业前景及现状报告分析 现代农业行业前景、现代农业行业现状如何?现代农业产业范围不断拓展,产业功能不断增多,现代农业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从而实现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不断生成新业态、现代农业新技术、现代农业新商业模式、新空间布局等。现代农业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农业也http://www.nyxw.org.cn/xiangxi.asp?xid=23403
4.2024年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前景预测2024(最新)中国农业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优惠价:7360元 (最新)中国农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优惠价:7360元 现代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智慧农业转型的关键阶段,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农业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精准农业技术,包括遥感监测、无人机植保、自动化灌溉系统,正在逐步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作物产https://www.cir.cn/R_NongLinMuYu/32/NongYeFaZhanXianZhuangFenXiQianJingYuCe.html
5.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第1页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 一引言 2 1.1 背景介绍 2 1.2 报告目的和研究意义 3 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市场现状 4 2.1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 4 2.2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1335258.html
6.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情况调研报告范文(通用9篇)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意识淡薄,抗市场风险能力较低。 整体来看,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处于产业链条末端,规模小、实力较弱,市场意识淡薄,缺乏竞争力,创新能力不强,初加工多,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较低,造成抗市场风险能力较低。 四、调研建议 1、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和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鼓励和支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ud9p414.html
7.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张景莲一行到南乐县调研市场与3月9日,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张景莲一行4人到南乐县调研市场与信息化工作,县领导曹拥军、邵宁及政府办、农业农村局、谷金楼镇、张果屯镇、福堪镇、杨村乡负责同志参加。 张景莲一行先后到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依禾农庄、杨村乡许庄数字大田种植、沃圃生智慧农业示范园、西红柿小镇、联富园区、福堪镇马村园https://www.meipian.cn/3godpfhj
8.农业种植行业调研分析报告.pptx农业种植行业调研分析报告.pptx,农业种植行业调研分析报告汇报人:XX2024-01-21行业概述与发展趋势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种植技术与装备水平产业链结构与竞争格局市场需求与消费者行为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发展前景contents目录01行业概述与发展趋势农业种植行业现状及特点行业规模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25/6204004231010104.shtm
9.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研6篇(全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研 第1篇 中央在一号文件中指出:“要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今年中央把着力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我们基层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zlald0b.html
10.[全省新闻联播]张庆伟在五常调研时强调:坚持市场导向深化农业供给张庆伟在五常调研时强调:坚持市场导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品牌优势做大做强稻米特色主导产业。https://tv.cctv.com/v/v3/VIDE6VFaLIdDXmodQuOb23at17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