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方案(精选5篇)

第二条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人员是指在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任职的主任及技术员。

第三条主任岗位主要职责:

(一)在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咨询委员会及首席专家的领导下,负责产业示范培训基地的全面工作;

(二)根据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任务规划,制定产业示范培训基地的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并负责落实和具体实施。

(三)组织技术员认真完成首席专家下达的各项农业科技成果的适应性试验示范和转化任务,积极开展如品种、栽培、土壤肥料、病虫防治等技术集成配套大示范,展示最新科技成果,让当地农户亲眼见证科技惠农的力量。

(六)积极开展专业技术骨干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工作。

第四条技术员主要岗位职责:

(一)在主任的领导下,按分工负责产业示范培训基地的具体工作;

(二)认真各项农业科技成果的适应性试验示范和转化任务,积极开展如品种、栽培、土壤肥料、病虫防治等技术集成配套试验示范。

(三)调查、收集本州县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监测分析本州县疫情、灾情、产销信息等动态变化,

(四)开展专业技术骨干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第五条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咨询委员会指导基地人员的遴选工作,执行专家组具体承办基地主任遴选工作,首席专家具体承办技术员的遴选工作。

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监督评估委员会指导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人员考核工作,执行专家组具体承办基地主任考核工作,首席专家具体承办技术员的考核工作。

第二章遴选方式

第六条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主任及技术员人选遴选范围重点在州(地、市)、县农(牧)业局、农(牧)科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涉农院校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产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等单位。主任的遴选采取首席专家推荐或个人自荐的形式产生,技术员的遴选采取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主任推荐、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依托单位推荐或个人自荐的形式产生。

第七条遴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选优原则。

第八条主任应具备以下条件:

第九条技术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热爱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熟悉本产业发展现状及产品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有一定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经验。

第十一条拟应聘主任参选人员填写《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主任推荐(自荐)表》,征得所在工作单位的同意,并报管理咨询委员会办公室。

拟应聘技术员参选人员填写《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示范培训基地技术员推荐(自荐)表》,征得所在工作单位的同意,并报管理咨询委员会办公室。

第三章审批

第十二条执行专家组对申报主任的自荐、推荐人选进行评审,拟定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主任候选名单,报管理咨询委员会审核。

首席专家对申报技术员的自荐、推荐人选进行评审,拟定产业示范培训基地技术员候选名单,报执行专家组审核批准。

第十三条管理咨询委员会将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主任候选名单向社会公示7天,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十四条管理咨询委员会将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主任侯选名单呈报省农牧厅审批。

第四章考核

第十五条考核分年度考核和综合考核。年度考核在每年12月至下一年度2月之间进行;综合考核在每5年一个实施周期的第5年年初进行,综合考核当年不再安排年度考核。

第十六条考评的主要依据:

(一)任务书、任务委托协议书;

(二)产业示范培训基地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三)个人年度述职报告;

(四)工作日志;

(五)其他。

第十七条主任岗位考核内容:

(一)任务委托协议中规定的各项指标及完成情况;

(二)对本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支撑情况;

(三)组织管理和本站人员的工作协调情况;

(四)团队人员参加体系工作和团队建设情况;

(五)工作日志填报情况;

(六)经费使用情况。

第十八条技术员岗位考核内容

(一)任务委托协议中个人承担的各项指标及完成情况;

(三)工作日志填报情况;

第十九条考核组根据主要考核内容对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主任及技术员工作业绩和成效进行科学、准确地考核,并确定是否称职,形成考核意见,提交管理咨询委员会办公室。

第二十条管理咨询委员会办公室报管理咨询委员会审核考核结果。

第二十一条管理咨询委员会向产业示范培训基地反馈考核信息,并辞退不称职人员。

第五章附则

(一)年度目标

加工产值2.4亿元;中药材种植10.5万亩,总产2.31万吨,加工产值9.29亿元;水果总产4.5万吨,总收入1.15亿元。

(二)完成情况

种植中药材10.52万亩,预计总产3.18万吨、总收入5.0亿元、加工产值11.0亿元;水果9.3万亩,预计总产4.5万吨、总收入1.15亿元。棉花0.35万亩,

二、工作情况

(三)原产地证明商标的管理。我站配合工商局、中药材协会对“丹参”、“白芍”原产地证明商标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完成的《关于“丹参”、“白芍”原产地证明商标使用及管理的建议》已上报至县政府。

(四)编制项目材料。目前,已完成《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申报材料和《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申报书》的编制和上报工作,配合完成《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2008年绩效考评奖励项目申报材料》。

(五)积极投身“四个年”活动。全站职工认真学习“四个年”活动材料,并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自查自省,一一对照要求开展讨论。学习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了今年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工作的积极性更高。

(六)探索了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新路子。在镇村开展“水稻-西瓜-食用菌-蔬菜(或药材)”三年轮作循环发展模式,展示示范201.78亩,平均每亩总产超过7850公斤(其中稻谷550公斤、西瓜4000公斤、双孢蘑菇1800公斤、蔬菜或药材1500公斤),总收入高达29455元(其中:稻谷1375元、稻草100元、西瓜12000元、双孢蘑菇10080元、蔬菜或药材6000元),纯收入超过14000元。这种模式既解决了作物连作造成的土传病菌传播,又充分利用了作物秸秆,同时对地力培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是一种高产高效、循环发展的好路子。

三、工作效果

3月14日,省农业厅巡视员涂建华、市农业局局长雍兴文、总农经师等领导在视察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时,对我们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4月27日、5月3-6日,县政协、县委、人大和市农业局、省农业厅先后分别视察了我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肯定了我们的建设成绩,被市农业局评为先进单位,县食用菌协会被县委、政府评为优秀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取得的《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繁殖及产业链培育研究》成果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9月12日,我县成功通过了省督查组会同市政府、农业局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进行的督查。

四、存在问题

由于没有经费,乡100亩丹参良繁基地以及镇的温室大棚建设和镇100亩食用菌标准园建设及镇的食用菌新品种展示工作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同时,食用菌产业发展经费今年断奶,加之木耳市场下挫,菌农生产积极性大挫,来年发展难度很大。

五、明年的工作计划

(一)特色产业目标

2013年,全县计划生产食用菌3.7亿袋,总产33万吨,总收入7亿元;中药材种植10.6万亩,总产量2.33万吨,总收入4.2亿元;水果总产4.9万吨,总收入1.3亿元。

(二)工作计划与重点

1、中药材

做好省现代农业产业(中药材)基地强县巩固工作,推进建设丹参、白芍、瓜蒌、金银花四个品种五个中心示范区建设;着力推进芍药谷的标准化种植示范区100亩;完成、、、石笋、和古店六个乡镇规范化种植示范片5000亩;建成1个万亩核心示范区、1500亩绿色防控区1个、芍药资源圃1个。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良种繁育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县首届芍药赏花节准备工作。

2、食用菌

重点围绕全国食(药)用菌优秀基地县建设开展工作,着力建设镇喜胜村无公害食用菌新品种中心展示片,生产展示姬松茸、金福菇、茶树菇等名特优新稀菌株15亩和食用菌标准化周年生产大棚10亩;做好千亿元万亩核心示范区建设与巩固工作;建设培植来金燕食品、同兴天然植物药业等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扶持健民菌业、食用菌研究所和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生产;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工艺)引进示范和良种繁育工作。

3、水果

继续重点围绕业主,开发形成一批时令名果,包括柚基地、通济“绿白”甜油桃基地、南华“欣旺”早熟梨出口基地、“天府鹰山”红杏基地、枇杷基地,建设观光水果基地,探索观光农业发展路子。研制早熟梨生产技术规程,加强柚母本园建设。

4、建设专合组织

继续建设特色产业专业协会、合作社和《特产》网站,强化规范管理,通过项目实现与省上抓的优势特色产业对接;加强营销推介、宣传交流,不断拓展特色产品市场,通过会员、社员引领,带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关键词:职业教育;挂县强农富民;“三农”

0前言

各省各地区都把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产业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举措,大力实施职业教育为农村服务工程。为推进农科教更大力度结合、产学研更加紧密衔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让农业科技人员把论文谱写在大地上、成果转化在产业上、贡献体现在农民增收上,江苏省2009年启动实施了“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依靠省级农业科研教学资源和力量,重点围绕县(市、区)高效农业产业发展科技需求,更直接、更及时地开展科技服务,推进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加快发展,努力增强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取得了初步成绩,探索出了一条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新路子,摸索出“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新举措。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立服务“三农”新目标

随着近几年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职业院校在服务“三农”方面的贡献越来越大。近几年来,职业院校都发挥自己的办学技术优势,在农村推广应用自己的新产品、新技术,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积极引导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带动了农村地方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地方农民实实在在得到实惠,形成各具鲜明特色的办学特色。各科研单位都在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服务地方做贡献”的要求,提出“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目标,尤其是职业院校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仅仅围绕学院国家示范专业群及技术资源优势,以短平快项目为切入点,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广应用使用技术,突出“一村一品”,发挥师资优势,培训新型农民。

2采取有力措施,完善保障机制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突出的是职业技能教育,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的职责就是把新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转化为生产力。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实施以来为职业院校发挥服务“三农”提供契机,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优势凸显出来。其主要做法有:

2.1周密部署,成立两组

根据服务协议有关内容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各职业院校党委高度重视“挂县强农富民”工作,尽快和对接县人民政府签署挂购对接合作协议后,迅速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的科技强农富民工程领导小组,下设科技强农富民办公室(挂靠科技与产业处),科产处处长为办公室主任;成立了首席专家及各系部具有高级以上职称人员为成员的技术专家组,并成立了专家小组长期驻扎在农村实施工作。

2.2制定方案,政策保障

2.3技术入户,助民增收

2.4注重培训,强调实效

积极编写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新型实用培训材料,开展培训班。各大院校都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了农业实用技术系列丛书。根据对接村产业发展特点,组建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对接项目的技术专家,根据生产季节和养殖关键期已制定技术培训计划。针对不同项目开展技术培训,并且深入现场进行现场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农业科技培训及科技人员的现场指导,农民逐渐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积极主动地运用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

2.5技物结合,温暖人心

为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水平提升,围绕“一村一品”的要求,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技物结合,已全面落实新技术、新品种、新农机到田头。各院校按照项目实施要求完成种苗、农资等物化补贴。驻点专家还深入调研、牵针引线,帮助农民选准项目,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田头与市场的对接,利用学院资源积极帮助农户开拓市场,帮助农户签订产销协议,促进农产品优质生产和产销对接。

参考文献

[1]“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启动仪式―江苏省黄莉新副省长的讲话精神.

[2]赵正永.实施“一网两工程”是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J].中国职业教育,2005,(35):16-17.

[3]罗孟冬.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对策探讨[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67-68.

[4]孙彬.搭建强农富民平台政府农民科研三赢[J].江苏农村经济,2010,(3):54-58.

[5]张用录.实施“两后双百”工程是教育服务“三农”的成功实践.中国职业教育,2004,(24):24-25.

[6]黄英惠.农业专家在线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新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7,(3):43-45.

一、加大组织力度,保障农业产业化发展

领导重视是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积极主动争取领导支持,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农业产业化工作摆上了统领全县农村经济全局的战略位置,并切实加大了组织领导力度。

二是落实领导责任。实行县级领导包扶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制度,在每个产业系统内,对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市场销售等实行一体规划、一体领导、一体实施,重点是抓科学规划,抓政策引导,抓组织协调,抓典型引路。做到开发一个产业,明确一个领导,依托一个单位,组织一支科技队伍,制定一套实施方案,并把激励、约束机制引入到各个环节中,明确目标责任制,狠抓项目、资金、时限、责任、领导“五落实”。强化监督机制,协调好工农商贸之间的关系,奖优罚劣,奖实罚虚。

三是建立检查制度。为了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我们把产业化工作列入了乡镇和各部门党政目标责任制中,并建立了规范化的农业产业化督导反馈和检查考评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比,考核结果通报全县。对从龙头企业到基地的各个环节,以及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层层进行调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增强了各级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四是完善产业政策。为了切实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20__年我们组织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统计工作。这次调查统计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历时1个月,通过实地调研、查帐、报表等方法,高质量地完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统计工作任务。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建立了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档案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库。经过充分地调研论证,制定并完善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目前,《__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纲要》、《__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__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运行和监测管理办法》等已经出台,并以县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到乡镇、县直部门和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加大引导力度,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我们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坚决不搞行政干预,包办代替,而是把功夫下在引导上,通过加大引导力度,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二是规划引导。20__年我县制定了《__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纲要》,确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并根据不同的资源优势规划了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和发展区域:即北部瓜菜专业区、东部畜牧业专业区、南部林下产业专业区和辽开公路、303国道两侧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带“三区两带”的产业发展布局。目前,鹿、牛、柞蚕、瓜果菜、鹅、蛙、药、食用菌、榛和烟十个优势产业区和主导产业区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典型引导。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我们充分发挥典型的作用,组织龙头企业和农户通过参加现场会、参观考察等方式,学习典型的先进经验。如__县东日家禽制品有限公司的“五统一”先进经验,即对基地农户采取统一供雏、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对外销售的配套服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加速提高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经营规模大、牵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科技水平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们开展了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评定工作,有10家企业被确定为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推荐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2家被确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最近,我们又向县政府推荐辽宁美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岭市吉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__县东日家禽制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表奖。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产品卖难,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促进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拉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可以肯定地说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为此,我县出台了一系列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政策。

二是在税收上扶持。主要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高新术、资源综合利用、农业技术转让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行业,给予税收优惠。对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养殖和初加工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是简化农业产业化项目审批手续。凡属项目业主自筹建设资金或利用商业性贷款从事的一般性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类项目,改审批制为核准制和备案制,同时在用电、用地、用水等方面,各有关部门本着手续从简,费用从低的原则,从速办理。这些扶持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四、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转变政府职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政府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所以,我县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从环境治理、市场开拓、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全力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服务。

一是切实抓好“两个环境”建设,提供保障服务。首先是治理整顿软环境。为了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加大了治理产业化经营发展软环境的力度。对重点龙头企业实施挂牌保护,重点解决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问题,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其次是建设完善硬环境。为了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20__年,县乡财政共拿出300多万元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聚的__镇和更刻乡两个工业园区的道路、供排水、供电等公共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并种植了美观的花草树木。

1环江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环江农业经济主要以粮食、桑蚕、糖蔗、水果、畜牧、林业六大产业为主。2010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8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9.1%,比上年增长6.7%。其中农业增加值5.35亿元,占45.3%;林业增加值1.43亿元,占12.1%;牧业增加值4.72亿元,占40%;渔业增加值0.16亿元,占1.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14亿元[1],占1.2%。农业生产是环江农林牧渔业经济的重点。

1.1粮食生产“十一五”以来,全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适当加大经济作物的发展,形成了稳定粮食生产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格局。

1.3糖蔗生产糖蔗生产是环江又一重要的农业经济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产业规模逐年扩大。2010年,全县种植面积达1.43万hm2,糖蔗总产量为55万t[1],产值约2.75亿元。

1.4水果生产2010年全县水果种植总面积8290hm2,水果总产量为2.03万t[1],产值4400万元,农民人均产果68kg,人均水果收入136元。水果产业已逐渐成为环江一大优势产业。

2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是制约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最大的因素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2万hm2,占水田面积的70%,旱涝保收面积仅7070hm2[1],占44.6%。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一是影响到粮食的安全生产,粮食增产难度加大;二是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开发和高新、高效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部分地区、部分农业生产项目仍是“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模式,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2.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水平较低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小,农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开发,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没有得到突显,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2.3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农业生产整体科技含量不高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管理较粗放,农民的农产品质量意识较淡薄。

2.4龙头企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目前环江农业龙头企业只有3家,其中制糖业1家,巢丝企业2家,均为初级产品加工企业,产品深加工企业还是空白。

3环江农业经济发展思路及对策措施

稳定粮食生产播种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开发优质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强力推进以糖蔗、桑蚕、水果为主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农业;充分开发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挖掘培植农业新产业;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产销体系;强化科技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3.1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口粮安全着重加大两大力度:一是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到“十二五”期末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5万hm2左右,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2万t左右,确保人均有粮稳定在300kg左右;二是加大优质商品粮基地发展力度,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主要措施:一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重点抓好水稻、玉米两大作物良种及节本增效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粮食主产区超级稻推广面积要达70%以上,杂交玉米推广面积达95%以上,确保粮食单产年递增1.5%以上。二是加大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农田的保护,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培育大户,发展农民经济组织,促进规模经营。四是加大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五是因地制宜,建立无公害优质商品粮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北部高海拨地区,大力发展香粳香糯等具有本地优势和特色的优质商品粮,增加粮食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3.2因地制宜,优化结构,做大做强现有特色优势产业

3.2.1桑蚕生产到2015年,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1.13万hm2,养蚕量50万张,产鲜茧1.8万t,产值6.5亿元,生丝产量达到1500t以上,年销售额达到3.5亿元。主要措施:坚持“政府发动、技术推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的产业发展思路,扩大产业发展规模;以“三高”蚕业为突破口,以良种良法及产业化为途径,大力推广桑蚕新品种、小蚕共育、省力化养殖等技术,提高桑蚕生产的科技含量;强化桑蚕种等物资的生产和管理,规范生产物资供应;遵循市场规则,建立健全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保障产业健康发展;整合资源优势,发展深加工,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广西茧丝质量第一县”品牌。

3.2.2糖蔗生产到2015年,全县糖蔗总面积发展到1.67万hm2,原料蔗总产量达95万t,产值比“十一五”末翻一番,达到3.85亿元以上。主要措施: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原料蔗生产基地,扩大糖蔗生产规模;抓好品种的更新和新技术推广,不断提高糖蔗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特别是原料蔗砍运进厂环节服务,维护农民利益,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3.2.3水果生产到2015年,全县果树总面积达到1万hm2,水果总产量3万t,总产值5500万元,农民人均有果93kg,人均水果收入170元。主要措施:加强老果园的品种改良,提高果树单产和品质,到2015年,全县完成果树品种改良1000hm2;强化技术培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水果生产的技术含量;因地制宜,优化品种结构和布局;出台扶持倾斜政策,鼓励发展水果种植大户和旅游休闲农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植种苗繁育、果品加工和销售等龙头企业。

3.3发挥资源优势,培植农业新产业

3.3.2充分利用冬闲田,发展秋冬季农业环江的土地、气候、水资源、交通等条件优越,适宜发展各种秋冬种作物,要把抓好以秋冬菜、油菜、油葵、绿肥为主的秋冬季农业生产作为环江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加大开发力度加快发展。主要措施:一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益;二是加大政府扶持和引导力度,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是强化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秋冬种生产的科技含量;四是做好产品的销售流通工作,保障农民利益。

3.4强化科技推广,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主要措施:一是完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建设,充实基层农业专业技术力量,每万名农民拥有农技人员数量达到3~5名,提高科技推广和应用力度。二是深入实施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加快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生产效益。

THE END
1.扬州市开展肥料生产企业调研指导种植调研网当前正是夏收夏种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用肥质量关系着粮食安全生产大局。为加强肥料质量监督管理,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6月6日-7日,扬州市耕地质量保护站组织调研组,专题开展肥料生产企业调研指导。省耕地环境站正高级农艺师、副科长仇美华参加调研。 http://www.zz-dy.org.cn/show-119016.html
2.农业调查报告(优秀15篇)12-10 行业调研报告优秀10篇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12-10 【工作汇报】最新 产业调研报告(最新22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要注12-10 数据调研报告优秀1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12-10 2024年人员调查报告最新7篇 《2024年人员调查报告最新http://m.yueduku.com/work/huibao/909/909739.html
3.中国农资连锁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盈利模式调研报告2024中国农资连锁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盈利模式调研报告2024-2030年 第1章:中国农资连锁行业发展综述 1.1 报告研究范围及方法介绍 1.1.1 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 1.1https://www.jianshu.com/p/3ae62eb44033
4.自治区供销社广西农资行业协会调研组到自治区土肥站调研为了解广西肥料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深入探讨广西农资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2024年5月29日下午,自治区供销社、广西农资行业协会一行到自治区土肥站开展广西肥料行业调研座谈会。自治区土肥站、自治区供销社、广西农资行业协会、广西肥料协会相关负责人参与座谈。 http://nynct.gxzf.gov.cn/gxtf/xwdt_85167/xwkb/t18500974.shtml
5.“数字化如何赋能农业发展?”虚拟专刊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数字经济与农业生产的结合成为研究热点,众多学者围绕数字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农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 本专辑收录了本刊发表的相关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TIwODQ5OQ==&mid=2650493911&idx=1&sn=88536c6d6ff3d896fc154f83cd6eee2a&chksm=8efe940bb9891d1d3a981f22ec44762074699a45df73724b33596aa327d74fda3689ea7eced9&scene=27
6.化肥行业市场调研报告(精选6篇)篇1:化肥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化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姓名:王志威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商务管理系) 摘要: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尽管中国大型化肥集团的产能扩张迅速,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但是化肥企业的平均规模仍然较小。2011年,我国共有化肥企业2500多家,总资产约5500亿元,产品销售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6f63x2c.html
7.智能窗帘市场调查报告经过两天的实地走,通过对虎门镇政府、虎门服装服饰协会及虎门富民、百家、黄河、香港时装城、名店、百老汇、连卡佛、金百利、名店、新时代、龙泉、裕体、新浪潮、新百汇等十三家典型服装批发市场的调研,行程数十公里,谈了物业管理处、行业协会、店铺业主、外来客户,获得了量详实一手资料,对海城项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http://www.pptbz.com/wendang/1651564936163314.html
8.行业调研报告格式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 https://www.liuxue86.com/k_%E8%A1%8C%E4%B8%9A%E8%B0%83%E7%A0%94%E6%8A%A5%E5%91%8A%E6%A0%BC%E5%BC%8F
9.肥料圈国家标准《化肥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即将实施 中央气象台9月4日10时继续发布台风橙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8月11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四川涉农资消费公益诉讼 不合格化肥退赔款开始发放 心连心集团董事长刘兴旭一行赴广东市场调研 涉案金额超千万,20人制售假农药被判刑 https://www.feiliaoquan.com/
10.一村一品优势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如2003年的“双千双万”工程大培训、2004年的全区乡镇技术骨干综合培训、今年组织的“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进百村、入千户”服务活动、“20万人农技培训工程”、“289培训工程”、“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工程”等系列活动。仅近三年来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071104100518_53480.html
11.新型肥料行业报告,市场规模,发展前景,利润分析,价格趋势,竞争格局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新型肥料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 https://www.phpolicy.com/chanpinyufuwu/494509.html
12.2024年农资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前景分析农资领域投资热潮背后存在隐忧 市场渐趋理性2016-01-02 农资市场竞争不充分 市场价格通货膨胀尿素涨价推手多2016-01-01 农资市场专项检查为产品上保险 整合需加大资金保障力度2016-01-01 农资项目充分发挥淘宝优势推动农资厂商转型2015-01-01 农资市场规模超过万亿元 农资电商行业步入发展黄金期2015-01-01 https://www.chinabgao.com/k/nongzi
13.农村电商行业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docx农村电商行业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docx 29页内容提供方:139***6768 大小:35.63 KB 字数:约1.72万字 发布时间:2024-11-10发布于江苏 浏览人气: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农村电商行业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09/8137140127006142.shtm
14.农资行业农资资讯农资价格农资价格走势调研报告 研究期刊 柑橘市场农药产品需求调查报告 2024年卓创咨询针对西南地区种植柑橘的农户进行了关于农药 了解详情> 城镇燃气行业研究 了解详情> 卓创会议 加入工作台 更多展会信息> 2024第六届中国硫酸铵及下游加工行业研讨会 中国·南京 2024年03月11日-12日 2023第二届双氧水及下游行业研讨会 中国https://fert.chem99.com/news/mobile/0-191-0-0-0.html
15.乡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4篇乡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xx县xx村以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抓手,以集体经济增长、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探索了以“土地合作经营”为核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4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1 https://www.longcan-chem.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5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