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的调研报告

**市辖15个县(市、区),除**风景管理区外,其他14个县(市、区)的经济对农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依存,其中**、**、**等地是农业大县,**的棉花,**的桑蚕是该县的支柱产业。全市共有农资经营户1822户,以个体工商户、农资连锁店、供销合作社、乡镇农技推广站等多种形式经营。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业的活跃度逐步提高,全市对农资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据调查统计,2010年农业生产所需农资产品化肥46.9万吨,农药3.33万吨,种子2503吨,且销售价格呈上涨趋势。

(二)农资市场呈现的特点

1、农资销售旺季不旺。与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农资销售除2月份至3月中旬增长外,其它几个月呈下滑趋势,主要原因是气候影响。今年从3月中旬开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直是多雨少晴,气温长期偏低,是近几年来少见的“倒春寒”天气,使一度旺销的种子和化肥市场陷入了低迷,出现农资商品滞销现象。

2、农资市场放开导致竞争异常激烈。农资市场营销渠道拓宽后,经营门槛降低,在乡镇上涌现了大量的农资经营小店。例如**县磨溪乡人口不足2万,办理了营业执照的农资经营户就有12户,农资店不仅开在村里还开在组里。不合理的布局,造成各经营主体之间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相互杀价,形成了恶性竞争,假冒伪劣农资商品也开始出现,使农资市场监管难度加大。

3、农资经营资金短缺矛盾更为突出。由于经营主体之间的相互竞争,以降低价格和赊帐来争夺市场,造成大量农资商品资金沉淀,形成“三角债”,购买者欠经营户,经营户欠生产厂家,使农资经营户只有借款或贷款来维持经营。

(三)农资商品质量监测情况

1、为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今年以来,我局对全市化肥、种子、农药市场进行了多次专项检查,共检查农资经营户1770户,取缔无照农资经营户35户。监测重点以新闻媒体披露的、农民投诉突出的、进货渠道不明的、信誉差的农资商品和经营企业为主。共抽检农资720批次,合格514批次,合格率为71.39%。其中,抽检化肥636批次,合格466批次,合格率为73.27%,抽检农药84批次,合格48批次,合格率为57.14%,对于不合格的农资产品我局均已依法处理。

(四)农民反映最突出的问题

一是农资经营者对如何使用农药、用药的注意事项等内容没有告知农民或告知不全,售后指导服务不到位;二是流通领域农资市场存在工商、农业、质检等多头执法的现象,增加经营户负担。

二、农资市场监管情况

(一)农资市场监管的做法

1、抓市场准入,确保农资经营主体合格。我局积极规范农资经营主体,结合农资市场专项检查和企业登记注册及年检工作,对农资经营单位和经营户主体进行全面清理检查。对不具备前置审批文件或证明的,坚决不予登记;对不具备经营资格的,坚决停止其经营活动;对无照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从而达到净化农资市场秩序的目的。

2、抓流通领域监测,保障上市农资商品质量。为防止假冒伪劣农资商品流入市场坑农害农,我局加大对农资商品的监测和抽查力度,实行农资商品售前报检制,即农资经营户每进一批货主动向县市区工商局报检,经县市区局检验许可后再进入市场销售,各基层分局对已售前报检的该批农资销售到零售网点的不再抽检。此外,市局与县级局、县级局与基层分局层层签订了农资市场监管目标责任状,同时基层分局与每个经营户签订了农资商品质量承诺书,要求每一个农资经营户建立健全“两票一档”,层层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农资经营户自律。

3、抓维权,保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我局充分发挥红盾护农12315维权进村执法体系和“一会两站”的作用,建立健全红盾护农“三级执法、四级维权”的工作网络,充分发挥村级维权点联络员作用,快速调解或及时反映涉农纠纷,及时解决因农资消费引发的群体性投诉,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2010年共受理有关农资投诉26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92万元。

(二)对查处的农资商品案件情况分析

截止目前,今年**工商系统共办理农资案件264件,案值125.43万元,罚没款140.65万元。从我局办理的农资商品案件情况来看,具有普遍性的案件是未建立建全农资进销货台帐案件,大案为产品质量不合格案件。如:**县今年查处了69件农资案件,其中53件为未建立建全进销货台帐案件,其余的16件为产品质量案件,最大的一件是化肥质量不合格案件,案值达42950元;**县今年共查处农资案件42起,未建立建全农资进销货台帐案件就达36起,共处罚金额9.08万元。

三、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资经营多渠道化、品种繁杂,市场监管难度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资市场原有的经营格局已被打破,并初步形成了生产企业直销、供销社企业、私营批发企业、农技站、个体经营户等多渠道经营的格局。由于农资经营单位数量多,而多数规模偏小,例如,**县共有147家农资经营单位,而年销售化肥超过千吨的仅有6家,绝大部分个体经营户年销售只有几十吨。加之农资品种多,进货渠道复杂,造成市场管理难度增大。

2、农资商品包装标准不够规范。农资商品具有特殊性,对它的生产要求和使用特别严格,在说明书或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使用地区及范围(地域和气候的差异,使用地区及范围的不同)、使用方法及使用条件等,而我们在检查时,却发现相当部分农资商品说明标准含糊不清,更有少数经营者擅自经营更改标签内容和标签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农资产品。这一点在农药市场上较为突出,集中表现为擅自更改农药的商品名、不标注农药中文通用名及有效成分、擅自扩大适用作物品种和防治对象。再加上少数经营户对农资商品知识缺乏,造成农民消费者使用不当,利益受损。

3、缺乏种子质量检测机构或检测手段落后。目前,**市及各县区还没有建立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室,工商部门缺乏种子产品质量抽检硬件设施,而送检检验周期长、费用高,检测手段仅停留在手摸、眼观上,加之我们专业知识水平有限,限制了我们对种子市场的监管水平。

4、农资商品质量追溯制度落实不够彻底。索证索票、进货台账制度是农资商品监管和质量追溯的基本制度。但是,这一制度没有得到一以贯之的坚持。部分农资经营者没有建立农资进销台账或者台账不完善,进销票证不完整。主要原因:一是一部分经营者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认为做生意很忙,登记台账费时费力,不愿坚持,还有少数经营者文化素质低,不会登记台账;二是这项工作始终是以工商部门为主导,除部分正规经营企业主动开展此项工作外,其余经营户是在工商部门的强力要求下进行,缺乏主观能动性,所有的台账资料全由工商局印刷好送上门。而基层工商部门在这一块工作大多没有得到其它职能部门或地方政府的响应,印刷经费自筹,无偿给农资经营户,长久以来,积极性有所影响。

四、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为农资监管提供服务

(二)持之以恒,抓好索证索票、进货台账制度等农资监管基础性工作。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执法人员要克服厌烦情绪,坚持不懈抓好索证索票、进货台账制度等农资监管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没有抓实,其它制度如:不合格农资退市制度、质量承诺制度、农资经营者自律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等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各级工商部门要舍得投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上级部门的资料印制经费支持,要加强宣传教育,逐步使经营户认识到这项工作是自身规范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动员他们自行出资开展此项工作,不能由工商部门唱“独角戏”。

(三)加大补贴力度,减轻农民消费负担

近年来,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在农民种粮购种、购置农机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扶农、惠农、利农的政策,这些利农政策的实施,也扎实推动我市的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但在农民购买化肥、农药这一农业生产最大的一项开支却没有什么优惠政策,建议政府对购买化肥、农药的农民在销售环节实施补贴,建立直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THE END
1.农资市场存在问题(精选十篇)一、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无照或超范围经营行为仍有存在。个别不法商贩利用农村农资批发网点、个体经销户,采取送货上门、走村串户销售等形式贩假、售假,多数为无照经营。由于流动性较大,对于监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个别农资经营主体在没有取得前臵许可的情况下,超范围经营。主要表现在农药、化肥和散装种子经营方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6yps23.html
2.朱立志:农业的两大根本性风险及其化解路径自然农产品投入品我国农业一直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两个最根本的风险没有得到有效化解。一是市场风险,农民生产出的农产品要么卖不出去,要么卖不出合理的价格,有时候连成本都不能覆盖。二是自然风险,即恶劣天气和病虫害对农业的不利影响,这个影响是普遍的,有时候还是毁灭性的。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NK8V0A0553AHP4.html
3.连片脱贫地区产业振兴的六个关键问题生产基地要着重解决不成片、品种杂乱、管理标准化不够等突出问题。农产品加工要着重解决加工企业分散、没有聚合效应,加工厂房设备落后、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增值效应不明显等突出问题。市场体系要着重解决主导产业基地所在村分选、清洗、切片、烘干等产地加工和仓储体系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OTQ1MzcwNg==&mid=2247503332&idx=1&sn=a2e2f96f71b7b443a0c735dc7a1bc27f&chksm=eb33676df45408cf2d46911db86c4d6f76d3d805dd8ffd2a4afd6cdb21c5c88f0e0e8969977c&scene=27
4.一文看懂农资流通行业需求壁垒市场格局产品价格龙头企业目前我国农资流通领域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目前近万家各类农资流通企业中,仅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和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化肥”)两家中央大型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 5%。 总体来说,行业集中度较低,整体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格局。而供销社系统所属农资集团在我国农资流通行业仍占主导https://www.bilibili.com/opus/1005487831566516229
5.关于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关于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农业组 民建楚州支部 ——建议案、调查报告、大会发言摘编 我区是一个拥有100万农业人口、113万亩耕地的农业大区。常年农作物复种面积222万亩,常年的农资经营户有886户。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水利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发放国家良种补贴、乡村道路http://www.oldha.net/7240/
6.市场监管局关于农资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探讨在机构改革改革之前,国家工商总局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红盾护农行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机构改革之后,各级市场监管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一系列措施狠抓农资市场管理,农资市场秩序有了明显改观。但由于诸多原因,农资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亟需加以解决。 一、农资市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https://m.wydbw.com/show.asp?Id=239300
7.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农资安全供应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做好化肥等农资生产储备调运,促进保供稳价”,省市也对农资市场经营和安全管理作出明确要求,但对照管理规范和群众期待,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一、存在问题https://www.gongwentang.com/doc/751306/
8.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农资安全供应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做好化肥等农资生产储备调运,促进保供稳价”,省市也对农资市场经营和安全管理作出明确要求,但对照管理规范和群众期待,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http://www.fuye186.com/article/98456.html
9.农资市场监管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居高不下的农资价格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农民对化肥的购买甚至出现了观望的局面。作为农资市场监管的主要职能部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应对农资市场出现的新问题和复杂局面,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的有效监管,切实保障农业生产,保护农民权益,使农民使上放心农资,是摆在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http://www.fanwy.cn/1w/170/339309.htm
10.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总结6篇(全文)从近两年宁波市杭州湾新区农资市场的检查中发现,仍存在着无照、无证销售农资等问题,一些农资经销人员肆意夸大农资使用范围和效果,误导农民消费。由于其流动性强、隐蔽性大,品种质量、售后服务均无保障,对种子市场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二)农资市场经营不够规范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jkpghbuo.html
11.对农村市场和农资市场监管的几点建议一、当前农村市场和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 1、农资经营行为“乱”。主要是进货渠道乱、价格乱、品种乱、管理乱,无序竞争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是一些经营户,在农资销售旺季时经销农资,多以杂货店、百货店的形式出现。极少数经营户对食品、服装、化肥、农药等混和经营,未能严格分开,危及食品安全与生命健康,存在着二次污染https://www.wm114.cn/wen/73/145867.html
12.农村消费市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农村消费市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docx,农村消费市场监管工作中存在 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作者:耿忠 多年来监管部门积极推进农村消费市场监管工作,通过建章立制、加强质量检测、严打“假冒伪劣”农资等行动,提升农村消费维权便利度,推行城乡消费教育同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220/8101071070004057.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