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出台30项突破性政策支撑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实施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2013—2017年)的决定》发布实施,决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产品开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引六大工程,从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政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保障措施等方面出台了30项政策措施支持科技创新创业,促进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至2017年达到全国中等水平、进入西部先进行列,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颁奖辞:
创新是发展的引擎,政策是创新的油门。7方面措施,30条新政,6大科技工程,全方位突破,大手笔激励,加大马力推进创新,支撑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万马奔腾。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2.研究发现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新型植保素
本项研究以野生植物的化学防御研究为基础,首次发现了抗烟草花叶病毒的双裂孕烷类甾体,揭示了该类化合物识别病毒与寄主的特性,提出了病毒亚基因组RNA可以作为抗病毒药物新靶点的学术观点,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同时,在系统开展植物化学防御成分及其抗病毒、病原菌和杀虫活性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发现了植物系统获得抗性的新型化学激活剂AHO,阐明了其依赖于水杨酸途径的作用机制,大田试验表明AHO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植保素。该项研究获得了2013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一种新建立的学术观点,使植物抗病毒药物的靶点更加精准;一个新的发现,揭开了抗烟草花叶病毒新型植保素的神秘面纱。明确靶点,创新有的放矢;找准“药引”,科技活性倍增。创新开发的新型化学激活剂,将进一步激活“植物王国”。
3.亚洲人群进化研究取得新突破
现代人类祖先“走出非洲”后的迁移演化是人类得以成功生存繁衍的关键环节。张亚平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以基因组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形成机制为视角,以亚洲各民族人群为研究对象,证明早期人群迁移及文化扩散是亚洲地区民族人群形成的重要原因。系统搭建了亚洲人员源流历史框架及认识,进而诠释人群适应新环境的遗传学机制。该项目学术水平位居国际前列,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特等奖,在法医学和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穿越远古的洪荒,聆听祖先的脚步,以科学的力量,追溯亚洲人群的起源。搭建亚洲人员的源流历史框架,诠释人群适应新环境的遗传学机制,透视着人类发展的本源,揭示人类成功生存繁衍的真谛,正是不懈地寻求与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
4.我省自主研发的欧Ⅴ轿车用柴油机首次进入国际市场
“云内动力”历经四年研发出D19TCI欧Ⅴ轿车用柴油机,2013年正式实现批量上市。本款发动机采用了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柴油机技术:电控高压共轨技术、电控可变进气截面增压器技术、电控EGR+电子节气门、涡流控制技术等。通过了欧洲的严苛检测,并搭载上汽集团MG6轿车成功在英国长桥首次亮相发布,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柴油机首次登上国际舞台,标志着中国的柴油机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融汇国际最先进技术,自主研发最先进产品。“云南造”轿车用柴油机批量上市并成功登上国际舞台,不仅令中国柴油机技术扬眉吐气,更让世界领略到日臻强劲、勇往直前的“云南动力”。
5.大红山铁矿资源高效分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红山铁矿是含铁硅酸盐型铁矿,类似矿被视为贫矿、难处理资源。“大红山铁矿资源高效分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突破了品位与回收率同时提高的瓶颈,攻克了难选、微细粒、高硅酸盐型赤褐铁矿尾矿和露天熔岩型微细粒、高硅尾矿中回收赤褐铁矿及高硅酸盐型精矿提质等技术难题,实现提质、降尾与增量一体化关键集成技术产业化,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选矿处理能力提高47.06%,铁精矿提高到62%以上,近三年新增利税17.3亿元。
以“打铁要靠自身硬”的精神,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以国际先进水平的一体化集成技术,炼就我国最大、最先进的地下开采矿山。大红山铁矿开发,似一股奔腾的“铁流”,从科技创新的炉口汹涌而出。
6.云南省三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实现重大突破
“云南省三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共选定21个片区开展整装勘查,通过理论、方法技术创新、科学部署和全面勘查,实现了找矿的重大突破,创造了“云南经验”。3年来,共评价了4个超大型矿床、15个大型矿床和一大批中、小型矿床,按2013年初矿产品价格估算,潜在经济价值超过5万亿元;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装勘查、快出成果,多方筹资、集中投入”的地质找矿工作新思路,实现了全省地质找矿重大突破。
有深藏不露的底蕴,有石破天惊的欣喜,云南三年地质找矿,找到了潜在经济价值超过5万亿元的宝藏!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新颖先进的找矿集成技术,本身就是一座宝库,一朝开启,美丽云南势必金玉满堂。
7.国内首条年产6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生产工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氯化法钛白粉产业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但长期受国外的技术封锁。云南通过自主集成创新与科技合作,2013年成功实现了氯化氧化技术的全线贯通,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年产6万吨大型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技术的重大突破:攻克了直径7米的沸腾氯化炉新工艺及装备技术、沸腾氯化与四氯化钛氧化工艺高联动对接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开创性研发出适合该工艺的高钛渣。该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深入的国际科技合作与自主集成创新,打破了长期的国外技术封锁,使氯化氧化技术在云南全线贯通。从此,直径7米的沸腾氯化炉拔地而起,年产6万吨大型氯化法钛白粉变得从容。突破封锁,方显峥嵘;领先全国,便是“至尊”。
8.云南获得世界第一头孤雌生殖克隆猪
孤雌生殖是指卵母细胞不受精直接发育成一个胚胎,甚至一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在高等脊椎动物中罕见,哺乳动物中则完全没有。云南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将猪卵母细胞进行人工孤雌激活处理,使其发育为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猪体内,26天后取出胎儿,建立孤雌胎儿成纤维细胞系,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连续克隆,最终获得了世界上第一批成活的孤雌生殖克隆猪。这对研究猪孤雌生殖的机理、生殖发育、遗传疾病以及品种选育等有着重要意义。
科学的巅峰,超越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创新的天梯,喜迎“天篷元帅”降临凡尘。世界上第一批成活的孤雌生殖克隆猪在云南诞生,是生命史上的奇迹,昭示着云南在这一领域跻身于世界的前沿。
9.云南太阳能光伏取水技术规模化应用国内领先
我省研发的光伏水泵系统技术具有动态最大功率跟踪、适应云南高原阳光激变、多泵控制和光交并行等特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利用光伏水泵取水与需要架设电网安装变压器相比较,仅3~5年的电费就超过光伏水泵的投资。2013年,省科技厅投入经费实施了24项科技减灾抗旱太阳能光伏取水示范工程,累计解决55626人、21326余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和6855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令人揪心的多年连旱,催生驱赶“旱魃”的科学措施。云南的太阳能光伏取水,以其举世独到的先进性、适应性、经济性造福于民。有阳光灿烂日子,就有滋润心田的“及时雨”——科技惠民,上善若水!
10.光损伤性皮肤病防治体系创建及应用
“光损伤性皮肤病”是云南高发疾病,昆医第一附属医院以病人痛苦为己任,历时十年,构建了光损伤性皮肤病自主创新和转化医学应用性防治体系。在国际上,首次创建了中国人光损伤性皮肤病最大样本量资源库和人工皮肤光损伤模型。进行疾病机制研究,获得重要发现,并在国际权威杂志<>进行了发表。首次提出了恢复皮肤屏障是治疗该类皮肤病基础的新观点。制定的“疾病—健康—预防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患者个性化优化治疗,使有效率从60%提高到93.3%,复发率降低了36-40%。研发的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薇诺娜系列医用护肤品及医疗器械产品”,在全国1000多家医院、被200多万患者使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4亿元。研究成果获“2013年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科学是发展良药,创新是无敌秘方。携手50多家大医院,组建优势学科团队;历时十年,凝炼“药物王国”精华;从理论到应用,从技术到产品,光损伤性皮肤病防治“产学研用”产业化开发体系,让民生充满阳光。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