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东经104047′13〞—105040′49〞,北纬24022′20〞—24059′56〞之间。全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境内山岭连绵,土山石山交错,金钟山山脉和大哄豹山脉自西向东横贯全县,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最低处为沙梨河与南盘江汇合处,海拔380米。
隆林属于广西日照时较多的县份之一,年日照达1763.9小时,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夏季多,冬季少,春季多于秋季;年平均气温19.1℃,最高气温在6-8月,达37℃,最低气温在1-2月,达5℃。土壤分布状况大体是: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400—800米的低山地带,土层厚度100厘米以上,pH值5.5—6.0;黄红壤及黄壤分布于海拔800—1600米的中山地带,土层厚度80—100厘米,pH值5.5—6.5;棕色石灰土分布于海拔1000—1500米的石山地区,土层较薄,pH值6.5—7.5。土壤养分概况是,有机质及全氮以1—2级为主,速效K以1—3级为主,磷较缺,以5—6级为主。土壤的基本特点是:疏松深厚、比较肥沃,适应于各种林木的生长。
二、社会经济概况
据2016年统计局数据,隆林各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全县共辖16个乡镇175个行政村和4个居民社区,总面积3541平方公里,境内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2016年末全县总人口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亿元,全年财政收入亿元。粮食总产量万公斤,人均有粮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三、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以加快特色农产品发展为主线,围绕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以良种为基础,以标准园建设、技术创新、调整结构,提高单产、创建品牌为重点,实行合作化开发、产业化经营,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加工精深化、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升级。
四、目标任务和布局
突出重点,主要发展西贡蕉、茶叶、油茶等特色产业。
——西贡蕉分布在沙梨、平班、者保、桠杈、天生桥、革步等乡镇沿河一带;
——茶叶分布在者浪、革步、德峨等乡镇一带。
——油茶在全县16个乡(镇)均有分布,重点分布在沙梨、平班、隆或、克长、岩茶、介廷、者保、革步、者浪、新州一带;
一、隆林西贡蕉发展现状
(一)西贡蕉基本情况
西贡蕉属粉蕉类型,又名象牙蕉。约在1932年从越南引入,是广西南宁、龙州一带主栽品种。其果形美、皮色鲜黄,果肉嫩滑、清香可口、甜度适宜,商品性较好。具有清热,生津止渴,润肺滑肠的功效。对温热病、口烦渴、大便秘结、痔疮出血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据资料介绍:西贡蕉每100克果肉内含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2克、脂肪0.6克。一般株产30-40斤左右,个别高产的可达60斤以上。
(二)隆林各族自治县西贡蕉的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自治县党委、政府将继续加大对西贡蕉产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平班镇岩来斯西贡蕉核心示范区作用,辐射带动桠杈、者保、沙梨、天生桥、革步、者浪、新州等乡镇大力发展西贡蕉种植,在巩固和提升现有蕉园2.9万亩的基础上,计划新种植西贡蕉2.4万亩,覆盖贫困户1200户以上,2017年在沙梨、平班两个乡镇再实施1万亩的深圳罗湖帮扶隆万亩西贡蕉扶贫产业园,该园区覆盖沙梨乡的委敢村、委尧村,平班镇的委陇、岩晚、管肖共5个村,涉及441户,1016人。到“十三五”期末全县西贡蕉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的目标,形成“南烟北蕉”的农业产业结构格局。同时,将西贡蕉产业朝着有机方向发展,引进西贡蕉加工龙头企业,严格按照绿色有机食品进行标准化操作管理,以“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引导贫困群众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为农民的增收、为我县的精准扶贫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隆林西贡蕉的优势
(一)气候、交通优势。隆林各族自治县属亚热带高山气候,四季较为明显,温润多雨。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县境各地降水量差异大,气温差异大。气温随着高度递增而降低,垂直变化显著。县境是低纬度,海拔较高地区,所以夏无酷热,冬季南下的冷空气翻越云贵高原后,势力已减弱,所以冬无严寒。这一气候特点对于西贡蕉的生长发育、产量及果品有利。隆林至百色高速公路修通后,隆林距南宁、昆明、贵阳都是4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将成为桂西次中心城市。在中国—东盟“一轴两翼”经济发展战略中,起到连接云南、贵州的桥梁作用,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桥头堡”。
(二)土地资源。我县南盘江流经乡镇土地资源丰富,平缓土地较多,土壤以灰黄色沙壤土为主,质地疏松,土层50~70厘米,pH值6.5~7.5之间,土地条件适宜西贡蕉种植。
(三)无工业污染、科学种植条件适宜生产绿色环保型生态农业。隆林各族自治县属于农业大县,境内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5.2%,土地植被、水源条件好,无工业污染。隆林西贡蕉生产环境,符合绿色食品NY/T391-2000标准要求。隆林西贡蕉无化肥农药残留,在国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
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是有利于保护品牌,充分尊重历史与现实,将隆林西贡蕉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优质西贡蕉;二是有利于隆林西贡蕉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三是有利于隆林西贡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集群的形成,推动隆林西贡蕉产业走上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让隆林西贡蕉这一地方特色产品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促进隆林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更大贡献。
三、规划发展的目标
四、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一)品种选择与布局
利用我县区位条件,以加工鲜食兼宜为品种方向,选择金粉一号、金粉九号为主推品种。规划2017-2026年在沙梨、平班、者保、新州、者浪、革步、天生桥、桠杈等乡镇建设西贡蕉基地5万亩。
(二)果园建设园地选择
1、土壤新建果园土壤通透性好、土壤肥力高、pH值6.0~6.5、土层深厚。
2、海拔新建果园控制在海拔500~850米之间,尤其是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
3、地势标准化果园在平缓地建设,坡度控制在25°以内。
4、水源园区水源年供水量大于50立方米/亩。伏旱期间抗旱保障水源大于10立方米/亩。
5、环境新建果园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指标要求,周边无检疫性病虫害。
6、交通新建果园紧邻公路或新规划农村公路建设通达地区。
(三)技术要求
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进行,生产的果品要达到高产、优质和安全标准。
(四)排灌工程
1、示范园滴灌工程
在平班镇建设2000亩滴灌工程,成为高标准滴灌示范园。
(1)蓄水池配套以每500亩为一个标准果园滴灌片区,需蓄水池500立方米。配套120目叠片式自动反冲洗过滤器、水泵房、自动控制系统等。
(2)滴灌系统:首部控制系统,主要配置:120目叠片式自动反冲洗过滤器、安全闸阀、水泵电机、自动控制系统、施肥罐;主管道Ф110毫米PPR管2000米;支管道9000米。Ф50~63毫米PE80管9000米;滴灌管道每亩135米(含滴头),2000亩共计270000米;配套管件、主管道埋设、安装等。
2、手持胶皮管浇灌果园水池建设
按照每亩一次用水2立方米的灌溉标准配置蓄水池,配套进园引水管道、水渠,动力、泵房等工程和设备安装。
3、移动机组灌溉果园水池建设
按照每亩一次用水3立方米的灌溉标准配置蓄水池,配备相应电动机、潜水泵一套。
4、田间管网建安工程
浇灌管网安装。浇灌按照每50米一个出水桩配置浇灌管网设计。移动浇灌机组安装。潜水泵(污水泵)1台,250米Ф50毫米软管、动力线等,每套机组采用柴油机(汽油机)作动力,可解决50亩灌溉要求。
5、排水工程
利用原有水系线路进行整修,低洼地果园要增加主排水沟,坡地果园要修建截洪沟,根据集雨面积和排水沟比降设计排水沟渠大小和密度。
平地在园内每隔8米挖一条深0.8米,宽1米的水沟,“井”字沟与主水沟相连。
(五)园内道路建设
农村公路通达果园,园内作业道路宽1-1.2米左右,与西贡蕉树最远距离不得超过75米。
(六)产地批发市场规划与冷链储运一体化
基地投产以后每年可生产西贡蕉30万吨。在平班镇新建果品批发市场,占地4000m2。与市场相结合,规划建设果品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含分选车间、站台等配套工程项目。年加工能力10万吨,可满足本地及周边区县西贡蕉果园投产后鲜果的商品化处理。
西贡蕉的物流冷藏链要求在收获、装卸、运输、仓储到销售的各环节保持在一定低温条件,特别是冷链运输环节低温的控制。与果品商品化处理生产线相配套,新建5000吨果蔬气调保鲜库,该建设内容鼓励龙头企业和大型业主投入建设。
三、项目投资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按西贡蕉产业的果园建立、产后环节等建设内容,项目主要投资为:
1、种植投入(10250万元):
(1)肥料投入:每亩总投入1380元(其中:亩施复合肥120公斤,亩投入300元,农家肥亩施4800公斤加桐麸60公斤,亩投入1080元),肥料总投资5万亩×1380元/亩=6900万元。
(2)挖果坑投入:每亩100坑×3元/坑=300元,总投入:5万亩×300=1500万元。
(3)蕉苗投入:每亩植蕉苗100株×3元/株=300元,总投入5万亩×300元/亩=1500万元。
(4)蕉苗运输费投入:0.2元/株×100株/亩=20元,总投入5万亩×20元=1000万元。
(5)农药亩投入50元。总投入50元×5万亩=250万元。
2、蕉园蓄水池。按照每亩一次用水2立方米的灌溉标准配置蓄水池,每10亩蕉园建一个7m×6m×2.5m(有效容积100立方米左右),进园引水管道、水渠配套,每亩400元。5万亩投资2000万元。
3、蕉园管网。以浇灌管网核计,管道、配件和安装,每亩300元。5万亩投资1500万元。
4、排水系统。主要针对主排水沟渠,利用原有的沟渠整治,每亩估算100元。5万亩投资500万元。
5、道路系统。现代农业园区骨干道路在总项目中另有规划,本估算针对果园基地园内作业道路,包括配套路基、梯道,每亩估算300元,5万亩投资1500万元。
6、加工厂建设。征地、厂房、办公楼、宿舍楼等建设10000万元。
7、冷冻库建设。新建5000吨气调保鲜库(每一个为1000库容共计5座),及相应辅助设施,总建筑面积14444.65m2,其中库体总建筑面积,5×1524.26m2,制冷机组房建筑面积5×398.67m2,包装车间4250m2,办公室建筑面积580m2。总投资5100万元。
一、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隆林各族自治县属高海拔山区,自然环境优越,空气清新。常年有云雾缭绕,“晴时早晚遍山雾,阴雨成天满山云”,是茶叶生产的极佳生态环境。多年来,隆林各族自治县立足自然和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绿色产业富民”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三赢”。
隆林各族自治县大部分茶园始建于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茶龄在16年以上的就有4170亩,且都分布在高山地带,交通不便,管理粗放。经过多年的采摘,茶树已逐年退化,其产量、产值逐年降低,经济效益比较差。自治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整合扶贫、发改、农业、水利、国土等项目资金,重点用于低产茶叶改造、打造万亩茶园、建设绿色生态标准化茶园基地、引导企业清洁化生产等。
近年来,隆林各族自治县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优势,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加大优质极品茶开发,茶叶生产显示出良好势头。截止2016年,全年完成低产茶叶改造面积3600亩,其中高产示范园350亩。茶叶总产量1552吨(鲜茶),产值2328万元,干茶产量344.8吨,产值2034.85万元。
(二)龙头企业带动情况
隆林各族自治县以隆林三冲茶叶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带动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隆林三冲茶叶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公司现拥有5000多亩高山生态茶园,茶园面积覆盖了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三冲村。拥有3000多平方米现代化加工基地,年产干茶100多吨,年产值1000多万元,基础设施完善,形成包括红茶、绿茶等一系列产品线,是一家集种植、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质量兴企,科技强企之路,先后研发了翅东牌高山红茶、绿茶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凭着优越的产品质量,2008年5月获得国家QS生产许可证,2013年荣获百色市扶贫龙头企业;2012年12月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2年12月“翅东牌”荣获广西著名商标;2012年12月荣获百色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生产的产品在2010年参加全国首届“国饮杯”茶叶评比中红茶、绿茶均获得一等奖;2011年“翅东”牌金毫红茶荣获第九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2012年“翅东”牌金毫红茶荣获“第五届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参展产品”银奖;2012年“翅东”牌金毫红茶荣获第二届“国饮杯”茶叶评比特等奖;2013年“翅东”牌金毫红茶荣获第三届广西名优特农产品展金奖;2013年“翅东”牌金毫红茶荣获“第六届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的产品已畅销广东、湖北、北京、上海以及台、港和欧美等国家。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坚持“四个全面”,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特色兴区”的原则,强化物质装备建设、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强化政策扶持引导,着力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建设一个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三、建设任务
(一)任务目标
2017~2025年期间,全县新建茶叶基地1万亩,覆盖者浪、革步、德峨等乡镇,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从而提高我县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真正实现茶叶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确定茶叶品种选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要素整合,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2、坚持政府推动原则。在政府统筹规划、有序推动下,加强示范引导和宏观调控,为茶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3、坚持企业主体原则。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完善贸工农一体化产业发展机制,促进茶农收入稳步增长。
(三)发展主要任务
1、突出经营组织化。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实施生产标准化、管理企业化、投入集约化、社员职业化、产品品牌化。推动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力的多种土地流转形式,探索农户土地入股“底金+分红+劳务收入”方式,探索农户土地合作“公司+合作社”方式,探索代耕代种代管等土地流转方式和服务方式,带动示范区农户开展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品牌销售“五统一”的产业化经营。加快培育各种类型的专业化服务组织,为茶叶产业主产区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化服务。
2、突出装备设施化。切实加强对茶叶产业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农田水利为重点,推进茶叶产业主产区水、电、路、交易市场等公共设施建设,改善示范区的硬件发展条件。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按照农业机械化标准要求抓好配套建设,推进农业生产、加工、储藏机械化示范。结合“美丽隆林·生态乡村”活动,创新种养模式,发展生态、循环、有机农业。依托百色-北京专列南菜北运河“菜篮子”工程,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因地制宜开展设施栽培推进光、温、水、肥、自动调控等先进设施示范。
3、突出生产标准化。健全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制度投入产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等制度,完善监管机制,强化监督手段,建立业主质量安全承诺和诚信机制,确保茶叶产业标准化率达到100%。示范区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拓展区要建立与国家标准配套的标准化体系,辐射区要建立符合地方标准的标志化体系。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力量,致力打造有机绿色食品,推动形成具有地域特色、人文内涵、安全生态的广西隆林茶叶知名品牌。
4、突出要素集成化。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向茶叶产业主产区集聚。结合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参与茶叶产业建设,创新融资方式,允许龙头企业牵头成立资金互助社和担保基金,形成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引进、集成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突出先进实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消化、应用和展示,引进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经营管理人员。
5、突出特色产业化。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思路,从当地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人文特点出发,明确发展定位,突出产业特色,促进关联产业集聚。注重差异化发展战略,实现特色农产品的互补发展,逐步形成层次递进、产业互动、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示范区。延伸产业链,拓展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功能。
(四)规划规模及地点
(五)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主要是新种植茶树苗品种。包括茶园开垦、服务设施基础建设、茶树苗购置、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农事体验、茶园水肥一体化、周边农村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建设。
四、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茶园投产达效后,亩产100公斤,平均销售单价300元/公斤,茶农年均增收达2000元以上。该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推动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形成三冲茶叶带,同时进一步优化我县茶叶生产布局,带动茶叶产业的持续发展,实现茶叶增效和茶农增收,对繁荣农村经济,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植物,对改善生态环境有巨大促进作用。首先,在生产过程中,高标准选址建园,实施无公害栽培管理,不会对茶区大气、水资源、土壤等造成污染。再者,茶树种植后可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长期起到固土涵水,绿化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一、隆林油茶发展现状
(一)现有油茶林基本情况
全县16个乡(镇)均有油茶分布,以沙梨、平班、隆或、克长、岩茶、介廷、者保、革步、者浪、新州等10个乡(镇)为主,其中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的重点产区乡(镇)有沙梨、平班、新州、者保、介廷、岩茶等六个乡(镇)。油茶林面积约17.7万亩,年产油茶籽7475吨。
(二)隆林各族自治县油茶的发展现状
隆林各族自治县油茶产业发始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百色市油茶的重要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广大人民群众都有种植油茶的习惯。从2011至2016年共引进优良品种岑软2、3号种植2.02万亩,实施油茶低产改造2.3万亩。建立油茶优良品种采穗圃50亩。实施科技推广项目油茶换冠80亩及茶油低产改造120亩。2016年在革步乡作腾村建立一个1200亩的油茶新造高产示范基地。2017在平班镇者合村建立一个1500亩的油茶示范基地。
“十三五”期间,自治县党委、政府将继续加对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计划在隆林各族自治县沙梨乡创建隆林万亩油茶扶贫产业园,其中油茶新造林7000亩,油茶低产林改3000亩,通过产业园建设示范带动油茶扶贫产业发展。形成以企业带动,产业化建设,标准化实施的油茶扶贫产业路子。
二、隆林油茶的优势
(一)自然概况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东经104°47′13〞~105°40′49〞,北纬24°22′20〞~24°59′56〞之间。全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境内山岭连绵,土山石山交错,金钟山山脉和大哄豹山脉自西向东横贯全县,全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境内山岭连绵,土山石山交错,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最低处为沙梨河与南盘江汇合处海拔380米。
隆林各族自治县属于广西日照时较多的县份之一,年日照达1763.9小时,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夏季多,冬季少,春季多于秋季;年平均气温19.1℃,最高气温在6-8月,达37℃,最低气温在1-2月,达5℃。土壤分布状况大体是: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400-800米的低山地带,土层厚度100厘米以上,pH值5.5-6.0;黄红壤及黄壤分布于海拔800-1600米的中山地带,土层厚度80-100厘米,pH值5.5-6.5;棕色石灰土分布于海拔1000-1500米的石山地区,土层较薄,pH值6.5-7.5。土壤养分概况是,有机质及全氮以1-2级为主,速效K以1-3级为主,磷较缺,以5-6级为主。土壤的基本特点是:疏松深厚、比较肥沃,适应于各种林木的生长。
(二)发展潜力
油茶林生长较慢,寿命长,产果期长,因此,隆林全县拥有的10多万亩油茶林资源是来之不易的经济林资源。但由于长期粗放管理,油茶林分大多密度偏大、林地肥力下降,产量低,效益不明显。通过对现有油茶低产林实施更新改造、密度调整、施肥抚壮、嫁接换冠等综合改造措施,茶油单产可提高至15公斤以上,增幅3陪左右,增产潜力依然巨大。
隆林各族自治县农村地区素有栽培油茶林和食用茶油的习俗,群众普遍钟爱油茶种植和食用茶油,发展油茶造林的群众基础良好。另外,全县尚有20多万亩的宜林地可用于发展油茶新造林。近年我区选育出的岑软2号、3号等岑溪软枝油茶高产无性系,经过栽培试验证明完全适合在隆林各族自治县种植,群众也迫切需要油茶良种及其先进栽培技术。
(三)需求预测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食用油消费量将逐年上升,按中国人口14亿算,年人均食用油消费22公斤计算,食用油的年消费总量将达到3000多万吨。目前,我国各类植物油年生产能力为1000多万吨。即便每年增加10077吨的食用油供给量,10年后产量仅能达到2000万吨,需增加约1.8亿亩的油料播种面积,届时每年仍需进口1000余万吨植物油和油料等成品油脂。人们已普遍认识到茶油是一种高品位、高营养价值的天然、安全、保健的优质木本食用油,可见未来茶油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此外,油茶副产品茶麸、茶壳的利用价值也非常高。茶麸经深加工可生产茶皂素、抛光粉和饲料等。茶皂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建材、日用化工、医药和农药等方面。我国生产的茶皂素一半以上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前景非常好。茶麸还可加工成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饲料,是鱼类养殖不可缺少的原料,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来,茶麸、茶壳的市场需求急剧上升,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每年从中国直接进口大量的茶籽和茶麸来进行加工、提取皂素、作生物农药和机床的抛光粉等,这些都促使茶麸、茶壳需求的上升。今后油茶副产品与油茶产品一样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根据油茶资源和县域区位条件,今后隆林各族自治县完全有必要建设一个以上的油茶深加工龙头企业,来长期带动全县油茶的产业化发展。
根据各乡(镇)现有的油茶林面积情况;根据各乡(镇)现有的宜林地情况。按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8万亩与油茶新品种岑软2、3号新造林3万亩任务安排全县16个乡(镇)。
(二)技术要求
(1)林分清理
清除林内杂灌及油茶老残株。
(2)密度调整
间伐过密株、劣株、弱株,对林中空地使用良种壮苗进行补植。调整后植株间树冠不重叠,林分郁闭度0.6~0.7。普通油茶保留1050~1500株/公顷,小果油茶保留1200~1950株/公顷。
(3)整枝修剪
①原则
强树轻剪,弱树适当重剪;幼树轻剪,老树适当重剪;剪密留稀,去弱留强。
11月至翌年2月,即采收茶果后到春梢萌发前。
③对象
寄生植物、病虫枝、枯枝、交叉枝、过密枝。
(4)深挖垦复
在7~8月或采果后进行,每隔1~2年一次。
②具体措施
——全垦
坡度在15°以下的油茶林可进行全垦,树冠外深挖20~25厘米,树冠内浅垦10~15厘米。
——带垦
坡度在15°~25°的油茶林,沿等高线进行带垦,带宽6~8米,垦带内垦复深度按树冠外深挖20~25厘米、树冠内浅垦10~15厘米的规定执行,垦带之间留4~6米的草带,下一次垦上一次的草带,如此轮换进行。
——穴垦
坡度在25°以上的油茶林,围绕树冠垂直投影范围进行垦复,深度10~15厘米。
(4)清除杂草
6~8月砍除或铲除林内杂草一次。
(5)合理施肥
①施肥量
每次每株施油茶专用配方肥(N、P2O5、K2O总含量30%以上)0.5~0.75公斤。
1~2月和5~6月各施一次。
③施肥方法
在树冠外围坡上方开环状沟或两边各开长80~120厘米的直线沟,沟宽25厘米、深15~20厘米,将肥料均匀施入沟中并盖土压实。
(1)林地清理
在选择好适宜的造林地块后,根据年度计划和作业设计在造林前的3个月左右进行林地清理。主要清除造林地中的残留木、杂灌、树蔸等。
(2)整地
全垦整地——:适用于坡度小于10度的造林地。整地时顺坡由下而上挖垦,并将土块翻转使草根向上。挖垦深度一般30厘米以上。挖垦后按设计的株行距定点开穴,穴规格60厘米×60厘米×60厘米。在栽植前1个月左右覆土,覆土时取表土填平栽植穴。全垦后沿等高线开挖竹节沟。
水平梯级整地——适用于坡度10~15度造林地。顺坡自上而下沿等高线挖筑水平阶梯,按“上挖下填,削高填低,大弯取势,小弯取直”的原则,筑成内侧低、外缘高的水平阶梯。梯面宽度和梯间距离应根据地形和栽植密度而定。开挖筑梯时表土和底土分别堆放。筑梯后按设计的株行距定点开穴,穴规格60厘米×60厘米×60厘米。也可按设计的株行距定线撩壕,壕深60厘米,底宽60厘米。在造林前1个月左右覆土,覆土时取表土填平壕沟或栽植穴。单行栽植的水平梯可采取先撩壕,在覆土时整成外高内低的梯面。
穴垦整地——在坡度较陡、土壤结构松散的造林地宜采用穴垦整地。穴规格70厘米×70厘米×60厘米。在栽植前1个月左右覆土,覆土时取表土填平栽植穴。应沿等高线每隔4~5行开挖一条拦水沟(竹节沟),沟底宽30厘米以上、深30厘米以上,以防止水土流失。
(3)施基肥
用油茶专用肥或腐熟的厩肥、堆肥、饼肥等有机肥作基肥,每亩施油茶专用肥300公斤或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公斤或饼肥100~150公斤,与回填表土充分拌匀,然后填满,间隔1个月后栽植。
(4)栽植
在12月至次年的2月,雨后或阴天进行。苗木要随起随运随栽。苗木选择优良无性系苗(苗高30厘米、地径0.3厘米以上)。栽植时要做到穴大底平、根舒苗正,嫁接苗嫁接口要稍高出或与地面持平。复土要分层踩紧压实并培成龟背状。在栽植前可适当使用ABT生根粉加速根系形成,以保证造林当年成活率达95%以上,促进幼林生长和长势平衡。
(5)幼林管理
①抚育:“三分造七分管”,抚育是巩固造林成果、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幼林抚育主要是进行除草、松土、覆土、埋青等。锄抚深度15~20厘米。对造林成活(或保存)率在85%~94%的要及时进行补植。抚育次数:造林后3年内每年5~6月和8~9月各锄抚一次,以后每年抚育一次。造林后1~3年提倡合理间作,以耕代抚,间作以花生、油菜及黄豆、蚕豆、豌豆等豆科作物为主,严禁间作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和红薯、西瓜等藤蔓作物。间作距树蔸的距离在50厘米以上。提倡间种绿肥植物,绿肥要埋青。
②施追肥:从第二年开始,春(3月份)施速效肥,如油茶专用追肥、尿素等;冬(11月)施越冬肥,如油茶专用基肥、厩肥、生物有机肥等。追肥用量应根据油茶树生长情况和测土配方指标来科学确定。一般采取沟施的方法。
③修枝整形:油茶定植后,适当保留主干和主枝、副主枝。修剪时注意“剪密修疏、去劣留强”,以轻修复壮为主,主要剪除脚枝、徒长枝、重叠枝、病虫枝、枯枝以及部分细弱的内膛枝形成冠势均匀。幼树前3年需摘掉花蕾,不让挂果,维持树体营养生长,加快树冠成形。
(三)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园建设工程
在革步乡作腾村建设1200亩的高标准示范园,以油茶优良品种岑软2、3号无性系为主栽品种,桂无1号、2号、5号为配栽品种。其配套新建管护房4座(100.0m2/座),林道5.5km,变压器1台,输电线路4.3km,蓄水池4座共240m3,抽水机2台,抽水机房1座20.0m3,以及相应的滴灌系统设备购置与建设1套,主标示牌1块,副标示牌2块。
五、项目投资与效益分析
(一)、油茶新造林投资估算
按油茶产业的高产高效建立、产后环节等建设内容,项目主要投资为:
1、种植投入(7077万元):
(1)林地清理投入:(其中砍草2工/亩、炼山0.2工/亩、清理1工/亩,每120元/工,亩投入)每亩总投入384元,3万亩×384元/亩=1152万元
(2)挖坑投入:每亩110坑×5元/坑=550元,总投入:3万亩×550=1650万元。
(3)施基肥回土用工投入:每亩110坑×2元/坑=220元,每亩总投入220元,3万亩×220元/亩=660万元
(4)肥料投入:每亩总投入550元(其中:亩施复合肥1100×0.5元/斤,亩投入550元,),肥料总投资3万亩×550元/亩=1650万元。
(5)种苗投入:每亩种植油茶110株×4元/株=440元,总投入3万亩×440元/亩=1320万元。
(6)种植投入:每亩种植油茶110株×1.5元/株=165元,总投入3万亩×165元/亩=495万元。
(7)农药亩投入50元。总投入3万亩×50元/亩=150万元。
2、园区蓄水池。按照每亩一次用水2立方米的灌溉标准配置蓄水池,每10亩茶园建一个7m×6m×2.5m(有效容积100立方米左右),进园引水管道、水渠配套,每亩400元。3万亩投资1200万元。
3、道路系统。园区主干道路在总项目中另有规划,本估算针对示范园基地园内作业道路,包括配套路基、梯道,每亩估算300元,3万亩投资900万元。
(二)、油茶新低产改造投资估算
1、林地清理及垦覆挖竹节沟投入:亩投入300元。总投入8万亩×300元/亩=2400万元。
2、浅锄投入:亩投入160元。总投入8万亩×160元/亩=1280万元。
3、肥料费投入:亩投入570元。总投入8万亩×570元/亩=4560万元。
4、施肥投入:亩投入240元。总投入8万亩×240元/亩=1920万元。
(三)效益分析
1、抚育改造林
规划实施完成后,隆林各族自治县的油茶林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低产油茶林连续抚育改造三年后,亩产茶油可达50斤,按每市斤40元计,亩产值达2000元,8万亩的抚育改造油茶林年均产值达16000万元,减除前期投资10160万元,年获得利润5840万元。
2、新造林
新造林后第三年投产,第七年达产,达产后年均亩产茶油可达80斤,按每市斤40元计,则预计3万亩新造林总产值达9600万不元。
(四)生态效益
发展油茶产业除了可以提供茶油等产品,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外,同时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通过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造林和对现有林分改造,将逐年增加区域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不仅增加了林地产出,而且有利于改善区域小气候,为区域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