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产品展示大厅
墨江电商年货节进行直播带货
普洱市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契机,抢抓机遇,扎实推进,重点解决制约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围绕服务平台、乡村物流配送、产业转型升级、农产品供应链、市场营销体系等方面,普洱市完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促进农民增收,让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搭上电商的快车。
构建新体系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后,普洱市针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痛点和难点,以“四个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抓落实、补短板。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有序开展,截至去年底,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大力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产业体系。
——建设完善城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改造11个市、县区公共服务中心和87个乡镇公共服务站,建设519个村级服务点。普洱市健全各级公共服务机构的机制和功能,完善乡村级服务站点工业品下行、农资下乡、代扣代缴、农村金融保险、电信增值服务、快递配送等服务内容,解决各级服务机构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建设完善农村电商供应链体系。建设市级和8个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加快培育区域性网销公共品牌,带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打造具有市场知名度的网销公共品牌。
——建设物流体系。普洱市积极探索解决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建设了市、县区乡村四级物流快递配送体系,整合城乡物流快递和闲散运输资源。以县物流中心为县域物流中转分拨中心,以乡镇服务站为乡村物流聚集支点,聚合商品配送、物流流量,实现快捷高效和低成本的乡村物流配送。
——建设市场营销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上行”渠道,全面打通工业品下行通道,活跃农村消费市场,降低消费成本。普洱市加强与大型电商平台及各类新兴平台合作,探索建立农产品全网营销模式。同时探索区域电商和社情电商结合新模式,建设初级农产品进城网络体系,解决初级农特产品市场销售问题。
目前,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及孵化中心建设基本完成,运营使用情况良好;市物流仓储分拨中心场地装修基本完成,设备采购安装、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等工作有序开展;市级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完成8个示范县实地调研,形成实施方案,信息系统基本开发完成;市外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进展顺利,2019年10月,上海“云普优品”优质农产品体验中心投入运营效果显著。
孵化创业者
走进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一进门就看到大厅里陈列展示着当地品种丰富的农特产品,大屏幕上滚动播放产品推介信息,目前已有6家企业入驻服务中心,共收集到180多个土特产品,核桃、茶叶、百香果等产品已经陆续线上销售。
“帮着网上开店、培训直播带货、培育公共品牌等等,县一级的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更多的功能是服务,为广大农村电商创业者提供孵化平台。”宁洱电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磊带着记者参观服务中心,各种硬件设施正在配套完善。有免费的办公设备,既有卡座也有独立办公室;培训教室都是多媒体的信息化设备,一次能容纳近百人同时培训;还有正在安装配套的直播间和仓储发货区。
“茶马山甄”是宁洱县电商服务中心推出的首个公共品牌。去年底,宁洱县电商服务中心试水产品整合推广,以“消费扶贫”为契机,动员12家企业一起采购农村土特产品上网销售,由乡村电商服务站组织货源,建立产品信息网上数据库,对外销售共同使用公共品牌,共享电商中心市场渠道信息。同时电商中心提供产品包装设计、产品展示直播等服务,生态土鸡、野生橄榄等产品从贫困户手中直接“触网”销售。
普洱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及孵化中心由普洱英智科技有限公司承建并运营,中心通过整合电子商务全产业链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创业孵化、产品开发、网络营销等一站式、全流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目前,普洱市电子商务公共中心入驻申请国家级电子商务普洱重点培育主体企业12家,新增主体45人,重点培育主体销售额年平均达300万余元。中心举办电子商务培训达22场,共培训1000余人次,通过培训从事电商人员达数十人,电商培训受益达百余人,中心举办电商各种活动10余场,免费帮助企业个人完成拍摄、详情页制作达10余家。
1月,普洱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特聘了李卓在孵化中心为企业做指导。李卓自2010年开始做电商以来,取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淘宝连续4年业绩第一、连续5年营业额过百万元等成绩。指导服务中,李卓重点传授了淘宝数据分析、直通车详解等技能,有效帮助企业提升流量的同时提高销量。
普洱电商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长期有导师、专家对重点企业和新增主体进行免费的电商指导,传授大家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及电商实操经验,帮助企业发掘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助力各电商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重点企业和新增主体还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服务。
“经过指导,很有收获。之前我们没有注重产品的独特性,没有打造品牌的意识,接下来我会继续向李老师请教,进行研究改进。”现场一位创业者说道。
电商助脱贫
为助力精准扶贫,普洱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实施了初级农产品进城项目,即把农产品通过社区线下店及社区团购点进行销售。春节前,该中心组织企业到宁洱县德安乡、磨黑镇开展“普洱电商扶贫,我们在行动”的扶贫活动,11家企业代表进行现场收购贫困户的土鸡、土鸡蛋及水果等农产品,并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活动当天达成收购农产品协议总额6万余元。
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推进,电子商务在普洱市农村贫困地区得到普及和运用,贫困村寨的农产品通过应用新技术拓展了销售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
亮点
2019年末,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公示的全国电商精准扶贫典型50佳案例中,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大数据+追溯”电商精准扶贫案例入选。
宁洱县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及孵化中心建成投入使用,8个乡镇电商公共服务站完成提升改造投入运营,全部53个村级服务点建成投入运营。县级物流分拨中心完成主体改造及冷库建设,24个乡村物流配送站投入运营。重要农产品溯源、三品一标、电商扶贫示范企业(网商)、建档立卡电商扶贫示范户培育培训工作等工作有序开展中,电商培训73批次2700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60人次、精准培训100人次。
墨江:线上宣传线下交易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抓载体构建电商服务平台、抓队伍培养电商运营人才,通过农商对接承销、电商企业代销、宣传推介展销和团购社群营销等方式,着力构建电子商务“线上宣传、线下交易”的消费扶贫新模式,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消费扶贫向纵深发展。
截至目前,墨江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县级仓储中心基本建成投入使用,114个乡村电商公共站点、113个乡村物流站点建设有序推进。区域公共品牌“滇墨优品”商标成功注册,完成了全县农产品信息采集和系统录入。完成10个社区电商网点的选址。成立电商订单农业合作社1户,建成示范基地200余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95户。组织电商培训2364人次,电商人才精准培训1期50人。
春节前夕,墨江县举行了首届电商年货节暨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活动。在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里,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采购。产自通关镇民兴村的沃柑就很受欢迎。“我们的沃柑是从广西引进来的苗,自己种植,在产品的安全方面我们是比较注重的,品质和口感比较好,销量也比较好。有这个平台的帮助,希望我们的产品能更多地销售出去。”民兴村沃柑种植户罗燕玲说。
墨江县首届电商年货节,共有18家电商服务站(点)和6家县内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展销,部分电商服务站(点)委托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进行代销,展销的产品都是墨江县内种养殖或加工的产品。除了农产品现场展销外,还有专门的直播团队进行现场直播带货。
江城:“物流+电商”直通家门口
春节期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多家快递业务尽数“打烊”,仅有邮政物流速递照常营业。过年前夕,记者来到位于县城的邮政快递包裹集散中心,工作人员正像往常一样忙着分拣、装车,一进门就能看到一个特别的区域——快递企业办公区,为入驻快递公司提供仓储、分拣、转运快递包裹处理窗口。
“申通快递已经率先入驻,实现发往乡镇的快递整合配送,由邮政公司统一运往乡镇网点,既实现了资源有效整合,又提高了乡村物流的服务时效。”邮政速递江城公司市场部主任马杨介绍说,目前,全县多家快递公司与邮政签订协议,很快将全部实现乡村快递业务统一网点、统一运输。
在江城县康平镇集镇上的邮政营业网点,依托已经建成的邮政速递服务设施,如今又加入了其他快递公司的业务,前来取件和寄件的群众更加方便了,同时康平镇电子商务服务站也在网点正式挂牌,电脑、场地、货架等设施开始布置。“这个网点邮政和申通两家每天有100来个快件,以后整合的快递公司业务全部运作起来,人气会比现在旺很多,有信心能把电商服务做起来。”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
依托成形的快递网点,再接入电商服务,实现电商和物流的高效整合,激发农村电商发展活力。
“快递超市+新零售+电商创业”服务叠加模式建设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通过快递超市聚人气,运用新零售手段实现盈利,长远发展带动农村电商,最终搭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