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育秧是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今水稻农场化种植的基础支撑。随着上规模种粮大户和设施育秧的蓬勃发展,省工节本和增产增收增效成为主要生产目标,提升水稻科技栽培水平成为新的课题和追求时尚。通过4年多的示范实践,水稻干籽育秧是机械化育秧的重要配套技术:可免浸种省工省本防污染、免催芽减催芽机防内外染病、抗低温防烂秧提高成秧率而培育壮秧,值得推广应用
一、水稻机械化育秧主要机械装备及其配套流程
二、水稻机械化育秧程序存在的机外问题及其改进创新之处
现有水稻机械化育秧流水线是依传统人工水田育秧流程改进而来。通过多年实践表明,水(早)稻机械化育秧催芽机程序存在三个机内机外问题:一是入机催芽前需经浸种消毒程序:由于现有水稻种子携菌(镰刀菌、黄曲霉菌、青霉菌、黑根菌)和致病孢子频率较高,尤其早稻种子携带恶苗病菌经检测一般可达12%-34%,孢子负荷量1.25-3.40cfu/粒,现有药剂如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等不知耐药性增强还是浸种过程遇适温交互感染防效不理想,均很难达到入机前全面彻底消菌目标。二是浸种消毒需要大量容器和自来水配套消费:其操作过程需要较多的人力工本投入,同时经消毒的容器水处理也易招致污染问题。三是由于未达全面彻底消菌的种子进入催芽机程序(催芽机移动式全自动蒸汽喷淋水稻种子催芽机由加热系统、温控系统、配电监控系统、热风循环系统、给水系统等5个系统组成,它以水作为导热介质,实现对种子的升温、降温、控温、保温等过程的控制,使种子在该设备内一次性完成标准化的破胸、催芽等生长过程):其入机堆放机内层格筛网上的种子通过水介质导热喷淋不断上下滚动层格,极易激活少量残存附着病菌的种子可染大部分无病种子染菌,造成苗盘秧苗恶苗病流行无法下种,此事例时有发生。
针对这些问题,经过4年多的试验示范实施,水稻干籽育秧可精减机械化育秧中“浸种”和“催芽机催芽”两大环节,不但可减少机本工本等生产成本(据初步统计每亩可节本5.8元),还可提高秧苗素质特别直观白根显著增多,可有效控制恶苗病和立枯病(试验防病效果95%以上),同时可提高成秧率1-2成。总之,革新机械化育秧推行水稻干籽育秧配套可大大提升机械化育秧水平和效率。
三、水稻干籽育秧的主要流程与操作实务
(一)基本流程
净选种子(风扇去瘪)→选择亮盾→药剂配方(谷药250倍)→机拌包衣→适时播盘(适时播种)→精量匀种→流水出盘→入棚平铺→保湿管理(肥风棚管)→适龄健苗(起盘机插)。
(二)操作实务
第1步:净选种子。种子质量要求符合国家(GB4404.1)规定,净选剔除霉变、虫咬、破损的种子。采用风扇去瘪。即播种前晒种1-2天。选择“风车”将所用干燥种子轻轻风扇一遍,将少量瘪子淘汰,为健苗育秧奠定基础。
第4步:添拌种机。拌种机械宜选择先正达种衣剂专业拌种包衣机或类似100公斤规格的专业不锈钢搅拌机。
第5步:干拌包衣:先将净选的干燥种子100公斤装入拌种机,然后开机滚动旋转带动种子搅拌,将稀释好的2400毫升-2800毫升蓝色药液撒倒机内,随机转动即刻拌种包衣均匀即可,原则上应确保搅拌均匀且不伤害种子,着色视颜色深浅可辨均匀程度,此称种子已成种衣或称之包衣种子。由于机械离心搅拌务必要注意安全操作。拌种包衣好的种子装袋存放干燥阴凉处晾干待播,一般以存贮1、2夜播用更好。
第6步:入流水线配套播种。按照水稻机械化育秧操作流程,常法备好营养土配制(取土-过筛-调酸-培肥)或育秧基质,确定播种期和播种量,将干拌亮盾包衣好的着蓝色的种子进入毯苗播种机或钵苗播种机育秧流水线:
其中突出强调是喷水环节配套要喷淋透苗盘种土后出盘叠盘。因为干籽萌发需要足量水分保湿吸收,才能在暗室整齐健壮萌芽出苗。
第8步:做好棚内保温“两防”。围绕棚内保温促苗生长,尤其早稻干籽育秧十分强调保温控温,棚内不同生长期不同控温要求:入棚铺盘出苗期控制在30-32℃;1叶期控制在22-25℃;秧苗1.5-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保持温度控制在20-22℃;秧苗2.5-3.0叶期控制在20℃以下:移栽前将大棚边膜揭开炼苗3天左右,对此应做好及时开闭棚,及时通风透光换气。由于春季气温起伏大,阴晴不定,温差复杂,在做好棚内保温控温的同时,要严格做好“两防”:一防棚内低温烂秧:一般处12℃为低温,其下秧苗生长停滞,到气温遇至4、5℃或0℃甚至零下时,棚内秧苗易感染立枯病黄枯烂秧或低温青枯烂秧,对此应加强棚室保温,及时喷施“益施帮+阿米妙收”配方恢复保健;二防瞬时高温烧苗(中晚稻育秧严防高温秧苗徒长),35℃为高温,遇及35℃或以上温度则易招至瞬时高温灼害甚至成棚烧苗,对此应认真对待,不间断加强棚室巡视,尤其晴天太阳出来时可招致密闭棚室瞬时出现高温而造成烧苗,事先应做好预判及时揭膜防高温致害。
第9步:做好棚内“三管”保健。苗盘出苗后应做好三管保健:一是水分管理。铺盘出苗后3叶1心前,晴天秧板平沟水(原则上以水不淹秧盘上沿为宜),下雨积水后及时排干,3叶期后,控制灌水,以苗盘苗土不发白(低温阴雨期间,盘土发白也不能浇水),中午不卷叶为准,栽前5-7天排水露板,促根控苗,使根系盘结牢固,栽前3天断水。二是施肥管理。采用育秧基质育秧,苗期不追肥。采用营养土育秧,2叶1心期追施尿素5g/m2-10g/m2,采用两种介质育秧,追施尿素作送嫁肥,移栽前2天应施1次尿素5g/m2-10g/m2。三是菌剂配套管理。结合施追肥和施送嫁肥,喷施秧苗促生菌(PGPB)柢健专业菌剂,配方可采用尿素+柢健+阿米妙收,或益施帮+柢健+阿米妙收配方协同喷施。
第10步:适龄壮秧起运移栽。机插秧龄苗盘育苗一般宜掌握在25天左右。对于干籽育秧由于初始缺少催芽环节,故苗盘发芽较传统催芽入盘晚3、5天.若采用叠盘发芽后铺盘育秧,其秧龄也宜掌握在25天左右;若流水线出盘后直接铺盘育秧,则其秧龄以苗盘出芽始计秧龄也宜掌握在25天左右;若流水线出盘后以直接铺盘为起始计算,则秧龄宜掌握在28-30天左右。一般叶龄2.5-3.5叶,苗高12-17厘米,茎基宽≥2亳米,单株白根数≥10,秧苗密度常规稻2.5-3.5株/平方厘米。秧块苗齐苗匀,根系盘结牢固,白根显耀,提起不散。及时起盘机插。
四、附机插水稻干籽育秧操作流程图示
第1:净选干籽,风扇去瘪
第3:药液配制,讲究配方
(谷种:亮盾或利农:水=100公斤:400毫升:2000-2400毫升)
第4:添拌种机,机拌干籽
第5:干拌包衣,着色晾干
第6:入流水线,配套播种
第7:出盘叠盘,保湿长芽
第8:入棚铺盘保湿长苗,保温“两防”(防低温烂秧,防高温烧苗)
第9:秧苗三管,水肥健长
第10:适龄壮秧,起运移栽
作者:台州市昆虫植病学会汪恩国
本文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中所涉及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