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以农业科技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两会访谈|以农业科技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钟登华

图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钟登华

求是网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科技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请您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农业科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一下我国近年来农业科技和装备发展状况。

钟登华委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科技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总书记深刻指出,“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既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和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3%,安装北斗终端农机已达220万台,作业效率和作业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植保无人机总量近20万架,年作业面积突破21亿亩次;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种植业生产中加快应用,精准播种、智慧灌溉、植保无人机等技术和装备大面积推广,呈现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的良好趋势,科技支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中国农业大学深入实施前沿关键核心技术有组织科研工作,开展种业科技创新等行动,自主开发属于中国的“基因剪刀”,突破基因编辑“卡脖子”技术,研究培育“沃德188”、“沃德158”等白羽肉鸡品种,突破白羽肉鸡核心种源技术瓶颈,打破了国际育种公司对中国肉鸡市场的长期垄断。

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科技和农机装备也面临重大挑战,主要是农业科技基础前沿研究仍处于追赶阶段,部分领域对外依存度高、核心技术专利面临“卡脖子”风险。据统计,我国农业农村领域技术仅10%处于国际领跑地位,51%处于跟跑阶段,与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农业科技基础研究薄弱、原创性创新能力不强的局面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在作物种质核心材料、畜禽核心种质、有机污染物控制、高精尖农机装备等诸多领域“受制于人”。农机装备自主可控能力不强,农机装备短板突出,重大农机和食品装备核心部件90%以上来自国外,部分产品供应链不能完全自主可控,受技术门槛高、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规模限制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面临“断供”、“卡脖子”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发展,在这方面有许多重要论述。请您谈谈中国农业大学在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中,是如何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论述的。

围绕科技创新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总书记对涉农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寄予厚望,在给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以及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时专门强调,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寄望涉农高校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的使命责任,重点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农业人才高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强化有组织科研“组合拳”,在生物种业、兽医公共卫生、资源环境、耕地保护、智慧农业等领域,主动谋划和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聚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动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出台“种业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基础研究,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

二是努力打造农业人才高地。以加快建设农业领域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战略使命,统筹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全面推进人才强校。聚焦服务国家农业领域重大战略需求和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设置人才特区,以“大人才观”育才、引才、聚才、识才、用才、护才,用好用活人才第一资源。

三是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主动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新农科建设,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探索学科体系的智能化改造,努力推动农科教融合,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服务农业领域国家重大急需为导向,聚焦生物育种关键领域,搭建“强基计划”本研衔接培养平台,聚焦智能农机装备等国家急需紧缺领域,逐步纳入人才培养特区;扩大国家农业领域高层次关键紧缺人才培养规模;持续深化、推广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多措并举提升高层次紧缺涉农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对科技小院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今年是科技小院建立15周年,请您谈谈科技小院的成就和经验,将来中国农业大学还将对科技小院作出哪些规划和支持?

科技小院是我校张福锁院士团队于2009年创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历经15年探索,去年荣获研究生教育领域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科技小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了“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起来,就是“拆了四堵墙、架了四座桥、体现四种品格”,即:拆了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墙、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墙、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墙、教和学之间的墙,搭建了学校与乡村之间的桥、师生与群众之间的桥、问题与办法之间的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体现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上下求索、为民造福的品格,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路。

当前,学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成立科技小院管理委员会和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加强科技小院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和学生党支部建设管理办法,加快推动科技小院高质量发展。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强化科技小院服务人才培养功能,深化农科教融汇,优化学位点布局和人才培养结构,将科技小院模式推广到更多专业人才培养领域,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与质量提升。加强科技小院建设和布局,围绕国家乡村振兴关键领域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发展区域布局科技小院集群,为农业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以中非科技小院为示范引领,加快建设中巴(巴西)科技小院,推动科技小院在更多发展中国家落地,为全球减贫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THE END
1.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座谈会在湖南召开11-28 科技司党支部开展“崇廉守纪 清风科技”联合主题党日活动10-30 科学技术司召开2024年第4次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11-05 “三个回升”因何来11-19 经济向好有支撑有底气11-19 司局介绍 机构职责 起草农业农村科技发展的规划、政策,提出重大任务建议并组织实施。承担推动http://www.kjs.moa.gov.cn/
2.农业科技科技 2024-12-11 09:52造成小麦苗弱、苗黄的主要原因及促弱转壮措施 2024-12-11 09:40油菜冬季如何防冻害 2024-12-11 09:40种植黄瓜用啥底肥效果好 2024-12-11 09:40番茄中下部叶片黄化,叶缘有干枯病斑,是什么病害 2024-12-11 09:39茄子叶片呈暗绿色,后逐渐干枯,如何缓解https://www.chinaseed114.com/news/keji/
3.科技创新“慧”农更惠农大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持续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之举。如何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成为题中之义。多年来,我国在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农业科技进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3692155460749011&wfr=spider&for=pc
4.农业科技招聘农业科技招聘招聘猎聘农业科技招聘招聘频道为您提供大量的农业科技招聘招聘信息,有超过10000多农业科技招聘招聘信息任你选寻,招聘农业科技招聘人才就来猎聘农业科技招聘招聘!求职找工作就用猎聘聊。https://www.liepin.com/s/67de05527f672b36bd2353111f6c5418/
5.农业科技管理温馨提示: 《农业科技管理》编辑部尚未在中国知网开通腾云采编服务平台. 如果您是作者想给本刊投稿,请与编辑部直接联系! 如果您想改投其他刊物,点击这里 如果您是编辑部想开通腾云采编服务平台,请将联系方式发送至cb@cnki.net 技术支持 中国知网https://nkgl.cbpt.cnki.net/
6.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科技》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技术研究性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5739,国内统一刊号:CN34-1278/S,每月10日、20日出版。 《现代农业科技》一直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期刊紧紧围绕服务"三农"的办刊宗旨,坚持以"坚守导http://www.cessp.org.cn/a2117.html
7.2023年终中国科技盘点之农业科技篇:科技创新赋能希望的田野2023年,中国继续在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方面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 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大力推动农业种质创新,培育出更多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类型,研制出更多性能优良的农业机械并应用于农业生产,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继续给中国农业生产全过程带来深刻变革,http://www.xinhuanet.com/food/20231211/4d4aeda8520e4f7881c5e92f9e4c4433/c.html
8.画说农业8.农业科技(15)农业推广(6)推广:采用宣传、培训、讲座、技术咨询、技术承包等手段,并借助行政干预、经济手段等方法扩大新技术应用范围,将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7)评价:以技术经济效果为主要指标,兼顾社会、生态效益,系统总结推广工作。 存在问题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虽已接近60%,但现有的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还不能适应农业生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822/12/37581541_931616589.shtml
9.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院年鉴 2018 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 出版日期:2020-09-01 定价:268.00 《中国农业科学院年鉴.2018》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编写 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展简史研究 作者:信乃诠 出版日期:2020-11-01 定价:60.00 这部《简史》是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任期为单元,以科技工作为主线,深刻记载了 https://castp.caas.cn/
10.推进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农业产业化为方向,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关键技术集成、关联企业集中、优势产业集群,搭建科技经济一体化平台,建设中原农业硅谷,促进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鼓励支持农业科技知名企业融入大平台,实现大协作,多学科交叉融合、多技术路线并行,突破一批农业科技发展中的“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保障http://www.legaldaily.com.cn/Village_ruled_by_law/content/2024-03/01/content_8966971.html
11.西藏农业科技《西藏农业科技》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简体汉字版季刊,拥有国际(ISSN1005-2925)和国内(CN54-1024/S)刊号,创刊于1977年,是西藏自治区第一本综合性农业科学省级学术刊物,由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主办。 《西藏农业科技》是推动西藏农业科技创新、培育西藏高原农业科技队伍的重要平台,也是面向西藏高原广袤农http://xznykj.taaas.org/
12.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第二届农业生物技术产品检测技能大比武活动举 10月31日,由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农业生物技术产品检测技能大比武活动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经过紧张又激烈的现场实操和理论考试环节,一批优秀转基因检测能手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了转基因检测体系的良好风貌和检测能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推动生物育种产http://www.nybkjfzzx.cn/Main.aspx
13.发挥科技引领优势提升现代农业质效院内要闻荆州农业科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丰增效科技创新专项 荆州农业科学院是湖北省重点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主要承担国家、省、市下达的稻、麦、棉、油、瓜等作物新品种选育、作物栽培、耕作制度、植物保护等领域的研究与推广任务,以及水生动植物研究推广和农村水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农业技术经济和农业信息化等领域研http://www.jznky.cn/cont/3745.html
1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兴,男,1952年3月出生,陕西省周至县人,中共党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师于已故华南农业大学赵善欢院士,于1988年获博士学位。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陕西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业有害生物无公害控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陕西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1985年被农业https://www.nwafu.edu.cn/jsdw/zjrc/gjbqwrcgcrxz/2735.htm
15.农业学术服务平台农业科技文献整合,在线知识服务农业学术服务平台,在线的农业知识服务平台。系统整合了农业领域的期刊文献、专利成果、数据报告、科研项目、机构专家等海量资源,为您提供一站式农业知识服务。http://agri.nais.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