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兼谈解决经济乱象的根本方法农民关注

一、迄今为止,世界各国都没有找到最佳国土资源管理方式——三农问题和经济乱象的病根

自一九八零年代搞耕地承包到户以来,已经四十多年了。

其间,因为了平均而把大块地碎片化分包、小农单干、壮劳力进城务工经商、农村劳力老龄化到了晚期、生产力日益低下、地力大退化等等问题,早在承包之初的头十几年里,就暴露无遗了,以致偏远地区还出现了很多空心村。

伴随着农耕劳力严重老化,田间的人力劳作活动大大减少,曾经广用自然肥、人工除草和用草药熬制农药的耕作方式,被化肥、农药、除草剂取代,长此下来,不仅导致地力持续下降,还让本该用作自然肥的粪便、垃圾、污水变身成为了环境污染源,致使农村环境全面恶化。

上头似乎也看到了三农现状不可持续,但却选择了资本主义的方式来推行土地流转,提倡资本下乡,让有钱人来承包耕地,希望能籍此推进集约化农耕,实现农业现代化。

然而,私人承包式集约农耕的先天性的短期行为带来的恶果,上头就看不见了,或者不愿看见,因为土地流转是他们极力推崇的方式,怎么会有弊端呢?

当下这种不可持续的三农现状,以经到了严重恶化的程度了,种种负面的现象,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就不再列举了。

上头视而不见,不愿意出台更好的政策措施,三农现状大有摆烂的势头。忧国忧民的各路专家学者看不下去,指出了很多问题,开出了许多药方,十分难能可贵。

但是,专家学者们似乎都没有触及到导致三农问题成堆的本原。

有的抱定某种主义,用过去的集体公有制来否定现在的私人承包制,用曾经的集体农业来否定当前的单干农业;有的倒是提出了适应集约化现代农业的方式,却忽略了农业组织的属性,不知不觉就滑进了资本绑架农业的模式;有的也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却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任何好的思路,除了上头的政策法规支持外,更需要一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必须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

这个能被称作“最优”的国土资源管理路径,就连西方发达国家都没有找到!要不,怎么西方会有资本性质的房地产和土地属于农场主私有的大小农场呢?

要知道,只要土地商品化了,就会上升为资本,资本再进一步,就上升为金融资本,就会脱实向虚而成为收割财富的工具了。

二、过去三十年的农业,提供了宝贵的殷鉴

我国的农业,早前就不说了,单从土改以后说起吧,土改户户分田,实现了真正的耕者有其田。

但家家单干的弊端很快暴露出来,随即成立互助组,紧接着成立更高形式的合作社。

应该说,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是很好的,那时的农业可算是黄金时代了,因为,集体农业和按劳分配,在那时体现得最充分。

再后来,因为经济冒进,更因为层层加码,搞成了浮夸大跃进,催生并全面推行了人民公社,实行了大跃进和大伙食团,合作社的优点荡然无存。

这种废农炼钢搞荒唐工业和反民俗规律的大伙食团交互作用,很快就导致了大饥荒。

当然,这也是一面镜子,从另一角度为“农业究竟该怎样搞”提供了殷鉴。

到六十年代初,再退回到合作社(当时叫“生产队”)集体农业模式,并允许私人开荒,是为非耕地,用于私人种植,作为菜粮补充。集镇恢复“三天一次赶转角场”赶集,让人们能够交易,稍稍符合经济规律了,仅一年就告别了绝对饿饭,一直到一九六六年。

从一九六六年起,虽然还是生产队集体农业,虽然还是每户自立锅灶,但取消了“资本主义”的集镇交叉赶集,规定所有集镇都在周日赶一次集,再加上“闹革命”误了很多农时,口粮又降低了,物资更馈乏了。

但到了一九七零年后的几年里,“抓革命,促生产”的“促生产”成了重头戏,过死的框框松了一些,农业的状况又有了好转,再加上不少村、生产队都兼搞工副业,农民生活甚至比一九六六年前更好了一些。

可见,只要不过左过死,在集体组织形式的农业模式下,生产力那么落后,化肥农药那么稀缺,农业不但养活了全部农民,还用公粮统购大力支援了国家建设,更用无偿劳动支援了基建和交通!

要不是集体农业,能取得那么大的成绩吗?

这个时期的农业,足可以为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农业模式提供丰富的借鉴,可以说,集体组织的农业体,是最具社会主义属性的农业体。

三、曾经的集体农业可以复制过来用于今天的三农吗?

答案:绝对不能照搬复制!

曾经的集体农业,集体性质,集体组织,按劳分配,必须肯定。

但是,耕作的行政命令化,强令上交公粮和统购,耕地的调整调用完全行政化,安置入籍生产队人员的强令行政化,等等,这些经营管理措施要是放在今天,显然就不合时宜了,所以,从曾经的集体农业里面,只能选择性地汲取“集体”这个内核。

以当时的视野来看,当时的省、专区、县、区、乡、村(大队)、生产队的行政组织架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是非常不错的,哪像今天不伦不类的层次架构?具体到生产队,按社员的能力和特长安排工种,记酬工分,统筹安排队内的劳力,没劳力的也有基本口粮,也是很好的(所以那时只有队内解决的“五保户”,没有要财政负担的“低保户”)。但是,以经历了分田承包和改革开放四十几年的视角来看,就不合适宜了,所以绝对不能照搬。

那么,当今看来,怎样的农业组织才是最好的呢?

这就要视我国地貌、气候多样的特点,既要组织集体化、耕作现代化、价值最大化,又要让农民有产权感、主人感,更要让农民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殷实收入,组建出新型的集体农业组织,从而从组织性质上和生产生活方式上把农民的身份变身成企业职工,也就实现全国农村城镇化了。

最好的方法是丢掉农村就是纯粮农的观念,以曾经的行政村为基础,把当年承包的耕地和山林折合成股分,组建成《××农工贸股分公司》,然后进行集约化经营。

如此,土地经过连片后,一个千人行政村,有二十来人从事机械农耕就足够了,其余劳力呢,各公司视具体情况,在不宜连片耕种的山湾旮旯修建若干加工厂,不但升值农产品,也可生产轻工业产品和传统手工业产品,大力产出耕地以外的高附加产值,农村自然就富裕了。

若按农工贸股分公司的组织形式经营,还可以允许本公司股东外出工作和吸纳外地人到本公司工作,这样更有利于人才流动和互补。致于分配,是股东的,上班挣工资奖金,年终分股红;不是股东的,就只挣工资奖金不分股红。而且不再搞实物分配,所产出的一切,就都是商品了。试想,农村中如此一个集体经营组织,与一个城市集团公司何异?难道还不能吸引大学生回乡和前往打工吗?

四、新型集体农业所需的大环境条件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就算把以前的行政村都改制成新型的农工贸股分公司了,要是处在当前这种混沌懵懂的经济环境里,也是没法生存发展的。

首先,是公司就得有董事会,而董事会却不能由行政委派或任命,必须由股东选举,才能代表股东利益。

其次,各公司必须在遵循宏观指导的前提下完全自主经营,政府只能依法进行财务审计和监督,行政不能干预各公司的经营管理。

再次,也最重要,这就是各公司边界内的国土资源的权属和税收,必须要有永不变更的法律保障!在政府可以随意卖地的政策环境之下,在政策可以朝令夕改的管理模式下,各集体经营组织的经营资产就没有了保障,就会因为不能和不愿做长远打算而不可持续。

当然,国土资源这个社会经济的定海神针,这个国家得以运作的大平台,所涉及和起作用的领域,又何止农业一个领域呢?大到国家基建、房地产,小到私人建房,再到市场秩序,只要国土资源可以当商品买卖,就会资本化,资本肆虐了,就会搅乱所有正常秩序!

任何社会资源,只要被资本操纵,就会生出各种幺蛾子来,看看资本主义国家和我国近几十年的现实吧,社会经济难道被资本玩弄得还不够吗?

所以,三农要想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就必须实行集体农业;集体农业要想做成收益不仅仅靠卖粮食的赢利产业,就必须农工贸综合经营;新型的集体农业要想可持续稳健发展,就必须要有国土资源管理使用的宪法保障和公司充分的自主经营权——这就是新型集体农业组建和发展必须的社会大环境。

中国也好,欧美也好,太多的经济问题,都因为没有一个很好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所以要么权力操控国土资源,要么资本捣腾国土资源,带来的后果,都是经济失衡,社会失公。

五、导致三农问题积弊如山的病根及解决办法

不管现行宪法是怎样规定的,当前的实情是,国土资源所有权和管理使用权,全都归政府,大的就不说了,小到一个村支书、更小到生产队长,都能卖土地!政府级别越高,就越有土地支配权!这实际上成了国土资源领导所有制了!所以,这几十年来,矿藏失控,房地产失控,三农发展方向迷茫!

国土资源权属和管理使用问题,不仅是三农的病根,也是各行各业畸形发展的病根。

病状最显的耕地被征用、房地产和矿藏等领域,就不需要列举例证了吧?

先说一个前提——真正好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必须要有真正的社会主义土壤,否则不可能产生。因为,资本主义是与这种制度格格不入的,资本主义制度怎么会容忍国土资源失去了资本的属性呢?

只要方法和路子对了,就有的是办法把资本给束缚住,让资本只能在有益于社会经济的笼子内运行,不至于兴风作浪。

如果一个国家这样定义和管理使用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实行所有权归国家(全体公民),使用权归使用人,使用权可以转让和继承,属于使用人的恒产。当使用人失去继承者时,该使用权自然收归国有。

国境线以内的包括陆地、水域和空域的所有地上地下的资源,归全体国民所有,包括政府在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买卖和擅自使用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只按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土资源,政府只能监督国土资源部是否依法管理,无权干预管理,确保国土资源部既有独立执法权又只能依法管理。

各地各级国土资源部按需求为国土资源使用人规划出法定使用面积,使用人获得了使用面积并交纳了国土资源占用税和当年使用税后,即获得了国土资源使用权,使用权以《国土资源使用权证书》(地契)形式固定下来,就是不动产权。

凡欲获得国土资源使用权的使用人,首次交纳了“国土资源占用税”和首年的“国土资源使用税”后,获得《国土资源使用权证书》。

税率从低,以各种使用人都不感到负担为度,分不同城市、不同地段、不同使用性质来确定税率,国家单位用地和农工贸公司用地则定为象征性税率,所有使用人每年都需交纳“国土资源使用税”,使用权在税就在,直到使用权收归国有。

一个占地一到三平方公里的农工贸公司,每年的使用税定在一到三万元,这个数对于一个集团公司来说啥都不算,毛毛雨而已,但全国七十万个农工贸公司,每年的税收该多少?

至于商品房,“国土资源占用税”由开发商交纳,“国土资源使用税”由房主交纳。

开发商按不同城市的税率支付土地占用费,土地成本就很低了,谁还能哄抬房价?大家都按合理价格卖房,谁还能抬高价格?房地产没有了魔鬼般的暴利,房地产还会有魔性吗?住房价格合理了,百姓还会被住房套牢吗?百姓没有了冤枉支出和住房债务,是不是就有了更多消费能力,反过来促进生产和流通呢?

房主的“国土资源使用税”按首套房象征性征税,第二套房从低征税,让房东没有负担。但第三套就从高征税,第四套及以上就用谁都不愿交的税率来征税,那么,谁还会囤房炒房?

这不是根本不用行政命令就把房地产的资本属性给米西了吗?

而乡村私人建房,则按一户占用一个宽松小院为起点,宅基占地不多和不是过多的,占用税和每年的使用税以不让房主感到负担为基准税率,制定出阶梯税率,让太贪心要想多占宅基者望税却步,自然就不需要行政强令了,而以税、依法来说话,没有行政强迫,自然就没有了官民对立,社会也就和谐了。

全国城乡这么多家庭,就算每户人每年只交纳一两百元“国土资源使用税”,全国每年该征收多少私人住房税?再加上所有各种性质的工商业用地,全国每年的“国土资源使用税”收入,必将是一笔巨大的财源——国民负担低、国家收入高的办法有的是啊,为什么不去探索呢?

六、国土资源管理法制化的经济展望

国土资源管理法制化离不开公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可能一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会有人说:你还在迷恋社会主义?

对,肯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人类的经济问题!只是,人类到今天为止,有过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吗?如果有,那就会实现各尽其能,按劳分配了,就不会有资本肆虐了,国民也就不会被分成三六九等了,就这么简单一提,就已经证明了人类未曾有过社会主义。

一说公有经济,也可能会被垢病,因为有人主张确保私有经济才是市场经济。其实,基于现实细想一下,就会发觉:公有经济并不消灭私人财产,市场经济并不是公有制的敌人。看问题不走极端,不钻死胡同好不好?

下面,我们来做个展望,如果真的实现了国土资源管理法制化了,那么——

法律规定,凡是宜农的平原、丘陵和低山地区,只能由公有的农工贸公司经营,高山荒漠地区则允许私营,这难道不是体现了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如此,全国农业的主体都是公有制的了,而私营的农场或旅游业,正好弥补了公有经济不便经营的部分地区,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全国农民都职工化了,消费水平将呈爆炸式增长,而各种产品,更会极大丰富,进出口贸易也会如火如荼。

凡是矿山、军工、教育、医疗、殡葬,只能由国企开发和经营。如此,矿山再也不会被大小耗子钻成陷空山了,地矿资源得以按计划有序开采,资源得以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教育、医疗和殡葬既能免费又能公平,必然造福子孙后代。

重工、轻工、民生工业和流通服务行业,则以国企经营为主,私人经营为辅。如此,国企按法律经营,向社会提供合理价格的民生产品,私企就无法抬高物价,虽是市场导向的经济,但没有条件产生垄断,经济就自然趋于平衡。再加上不允许资本市场化,金融只履行投融资功能和储户理财功能,资本失去了炒作空间,经济就不会再有周期性危机,而平衡平稳向前发展的经济,恰好是社会维稳的最佳保障。

可见,一切经济乱象的根子,就在于国土资源能够商品化、资本化和权力支配化,一旦国土资源商品化、资本化和权力支配化了,各种经济乱象就会层出不穷,西方国家的数百年,我国近期的数十年,都证明了这个判断。

当然,还需要有系统的制度和法律的配套,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也才能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最优化,但现在还不能说得太透,且抛块砖头吧。

【文/深山野叟,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支持红色网站!」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THE END
1.农业经理人农业产业的六个方向农业发展的六个方向 一、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土地流转加速,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将有利于农业的标准化、机械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但目前高企的土地流转价格,影响了整体流转进程和效果。如何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效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可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IxNjQxNQ==&mid=2650407201&idx=1&sn=0d273c7b94695b28cfa5a57234208108&chksm=befc0473510e29f50707aaebe7632bf7481e185c69f7aa7ef74408780db30cb98c51cb93d02e&scene=27
2.项目生猪禽类水产有机蔬菜等多元化养殖策略在新的一年里,农民朋友们对于如何高效、低成本地提高收益力度显得尤为关心。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技术进步,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养殖项目。这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大家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导。 生猪养殖:传统行业仍有潜力? 生猪是中国农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肉类消费量的大户,也是国内外贸https://www.gntpr.com/xue-shu-huo-dong/81911.html
3.当代养殖业经济化探究创新的路径与赚钱机遇在全球范围内,农业作为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其养殖部分尤其是现代化的养殖方式,无疑成为了许多人追求财富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热门选择。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现在搞什么养殖赚钱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二、现在搞什么养殖赚钱? 首先要明确的是,现在搞什么养殖赚钱,并非简单地指任何一种动物或植物都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i-xun/453876.html
4.昆仑策“乡村振兴课题组”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实现真正乡村振兴中国农业发展由于历史原因,相对比较落后,改革开放后基本上一直停留在小农经济状态(国营农场除外),集体经济基本解体,家庭农业又无法进行农业科技和产业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学技术投资相对薄弱。 3、农业产业资本差异。 新中国成立,农业产业资本本来有了良好的发展。改革开放前的许多县都设立了农业机械站、农业机械厂https://www.htu.edu.cn/sannong/2021/1215/c5477a231648/page.htm
5.农民日报:在科技创新中寻找新出路——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5月20日, 《农民日报》 刊发文章《 在科技创新中寻找新出路——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探秘》 ,报道了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企业搭建优质“政产学研用金”要素集聚平台载体的情况。 报道原文如下: 科技成果如何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搭建优质“政产学https://www.wuhan.gov.cn/sy/kwh/202206/t20220607_1983405.shtml
6.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来自东中西五个县市的实践报告座谈会上,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的一位专家多次提醒说,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既要围绕现代农业做文章,也要发展非农产业。 安徽省贫困县界首就是依靠工业的高速增长,使贫困发生率在4年之内从9.73%降至0.91%,还成为了全国唯一创建国家高新区的贫困县。 https://www.ceweekly.cn/2018/1203/242212.shtml
7.农业的出路在于工业化(精选8篇)我省之所以在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效益农业,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能取得巨大成效,关键就在于我省有效推进工业化进程,从而加快了经济发展,增强了财政实力,增加了农业投入。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9个有关农业和农村的政策性文件,加大了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x5wb991.html
8.农业转型之路在哪里?生态农业产业下一个风口近两年,以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关于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批示精神为依据,全面贯彻国家林业局2013在菏泽主持召开的“全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座谈会”精神,并以《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中规划的木本油料重点扶持树种---“油用牡丹”的产业发展要求为基础;国家林业局在《指南》中要求:油用牡丹基地建设https://www.meipian.cn/sl9v11n
9.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现状问题及出路.doc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现状、问题及出路.doc 17页VIP内容提供方:linsspace 大小:39 KB 字数:约8.7千字 发布时间:2017-07-20发布于福建 浏览人气:8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现状、问题及出路.doc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720/123066292.shtm
10.中共保山市委书记赵德光署名文章:《论创新》“十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就是由此而来的,这不仅仅是为了让农民得到土地流转收入、成为产业工人打工收入、参与效益分成三份钱,更主要的是为了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工业化、品牌化。在农业生产中,除非进行科学实验,否则的话单靠几亩地是实现不了上述“五化”的。因此,万家欢集团的进入、褚橙集团的https://zswldj.1237125.cn/html/bs/2016/11/8/a2722c08-451c-4479-9480-956c03e10cee.html
11.潍坊农业产业化给我们的启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https://www.luandx.com/info-2946.htm
12.陈锡文:中国不考虑农民的出路,关乎6亿人口生存的问题就无法解决我看了有些同志提出来的,坦率说,他只考虑农业的效率和农产品的竞争力,不考虑农民的出路在哪里?那是解决不了中国农村问题的,你如果强行让农民离开土地,他找不到更好的就业,不能获得更好的收入,那是要出大问题的。所以我们在讲提高一个产业的效率的同时,你必须考虑到就业的问题。依赖于这个产业的人怎么办。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do?id=67365
13.农业产业化经营分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做出的现实选择,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稳定发展农业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措施,是当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重点。 http://cnc.jscj.com/jscj/other/20040808095024.php
14.张正斌: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和发展区域现代农业方略探讨如何利用这些白白流向外境和大海的水资源,来解决西北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改变西北落后贫穷面貌,发展工农业生产,缩小东西部地区差别,实现全国共同繁荣,是我国政府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减轻干旱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是我们的长期研究目标和梦想。通过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长期工作研究,和在全国各地的开会考察、交流和https://www.cas.cn/xw/zjsd/200906/t20090608_646999.shtml
15.如果现在还想发展农业,出路会在哪里呢?人向何处去。一个出路是工业化,农业集约化之后的农民需要就业,工业化是一个出路。外出打工是出卖劳动力,只有把劳动力,土地资源资本化才有持续发展动力。再一个精细农业,特色农业,单位面积农田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旅游是农村可以发展的服务业。电商外围可以成为城市周边农村发展的一个产业。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68701457759019547.html
16.特色农产品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平凉金果也使平凉成为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典范。平凉的经济依靠平凉金果的迅速崛起。使这里,一个让晚清政府坐镇陕甘的左宗棠发出“陇中苦瘠甲于天下”感叹的地方,如今成了农民勤劳致富的天堂。 大多数的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但这些产品注册商标却很少,难以形成产业化优势,市场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311/23/16084058_3597267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