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台山市乡间的水田,禾苗郁郁葱葱黄锡球摄
今年春耕江门水稻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约4.8万亩,超额完成省里下达任务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卓栋彭纪宁马勇陈强
位于江门台山市都斛镇莘村附近的台山中国农业公园“禾海稻浪”水稻田文化主题园,拥有万亩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农田,被誉为“广东第一田”。立夏过后,绿油油的禾苗为大地铺上一层“绿毯”,随着海风轻柔摆动。
不能耕种的滩涂垦出1.47万亩水田
在江门台山市都斛镇、水步镇、海宴镇,新会区沙堆镇,开平市水口镇,鹤山市雅瑶镇等地,各地的耕地上禾苗正沐浴着初夏阳光,健康成长。这其中,位于海宴镇南丰村的数百亩水田尤其引人注目。
南丰村濒临南海,这数百亩水田恰恰是位于海边。耕地的田垄、水渠等规划得十分平整,从村边土路一直延伸至海堤边上,从外观上看,这片耕地与平常的普通水田并无不同。当地海侨管委会副主任李海山介绍,“几年前,这片耕地还是一片滩涂。”
据了解,由于海潮涨退不止、海水反复冲刷,海水渗透导致盐分过高,滩涂不能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因此一直被人们视为“农业荒漠”。李海山说:“没有农作物能够在海洋滩涂上生长的,连最耐盐碱的甘蔗都长不了。”
据了解,近年来广东很多地方已出现补充耕地“无处可补”的情况。在盐碱地上垦造水田,为利用滩涂盐碱地破解广东补充耕地瓶颈作出了尝试,同时也为海岸滩涂生态修复开创了创新模式。为破解广东省水田占补平衡落实难的困局,广东作出到2020年垦造水田30万亩的决策部署,在全国率先启动大规模垦造水田工作。而海宴镇南丰村则是最早利用海岸滩涂垦复水田的地区之一。
江门海岸线长,海洋滩涂广。类似的海岸滩涂垦复水田项目,在江门沿海地区均有实施。根据江门市农业局数据显示,今年春耕江门水稻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约4.8万亩,其中约1.47万亩就是种植在利用滩涂垦造的水田之上。
2.5万台农机下田替代人力保春耕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江门市对人员流动实施了严格的管控,不少从事农业耕作的农民因而无法下田。在劳动力受限的情况下,农机派上了大用场。
在江门开平市水口镇的一片农田,禾苗在阳光照耀下长势喜人。这片农田是开平市永晖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种植示范田。
该合作社社长陈小云介绍,合作社有机手,有几十台飞机,还有全程机械化的设备,包括旋耕,打药,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操作,不需要人工种植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水稻可以减少人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做起来就轻松简单生产水稻,就不用那么辛苦。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农户可以减少出门次数,采用机械化耕作提升效益,实现增产增收。”
而作为江门鹤山市雅瑶镇雅瑶村的种粮大户,黄昌荣也尝到了机械化替代人工的“甜头”。黄荣昌在当地有100多亩水田,在鹤山市农机部门引导下,他使用了两台旋耕机完成办田,随后用一台六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完成秧苗插植。他说:“有这几台农机的帮忙,今年的春耕计划受疫情影响不大。”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人士介绍,为克服疫情防控带来的困难,江门组织全市现有的2.5万台农机开展农机下田保春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据该局预测,2020年江门市机耕率可达99.2%。
江门新会区双水的水田上,农民进行办田与育秧(新会区农业农村局提供)
本土农药生产企业跻身全国行业重点
田间地头上是禾苗长势喜人,而在远离水田的各地农资仓库,一车车农资源源不断运到。陈小云说,立夏之后要防止病虫害和加强田间管理,肥料、农药等物资就必不可少。农户们忙着采购农资,而何志铖则忙着与各地的农资服务机构对接,“从2月11日复工之后,一直忙个不停。”
农资供应不掉链直接配送到家门
作为江门市农资、农技供应的主渠道,江门市供销社系统也全体“总动员”。该系统所属54个基层供销社、7家农资公司、461个农资经营服务网点在春节后迅速复工复产供应农资、农技。据统计,该系统今年春耕期间累计已向农民供应化肥6.9万吨,农药(杀虫、除草、除菌)3489吨,农膜409吨,供应各类种子种苗900万元。
广东多地派发消费券如何用“券”制订“五·一”出游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