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光乡土散文系列之五:那些束之高阁的农具

当兄弟姐妹们相继成家立业,一个个便远离了那生于斯长于斯的小乡村。当父亲某日跨鹤西去,年过花甲的母亲不断游走在各个子女的家庭中享受天伦之乐时,那些曾经伴随我们成长,曾被父母视为心肝宝贝的农具便完成了它们的使命,彻底地退出了我家的历史舞台。如今,它们静静地躺在老家的某个旮旯里,往日个个都是英雄,现在竟无用武之地,这真是一种莫名的悲哀啊!铁锈侵蚀了它们的肌肤,灰尘蒙蔽了它们的容颜,往日的美丽和光华消失殆尽,等待它们的将是自生自灭,或许被遗弃,或许被焚为灰烬,或许将沉入地下,或许被搬入某个展览馆,成为被后人瞻仰的展览品,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悠长的历史。

某日华灯初上时分,身处闹市的我悠闲地坐在沙发上,呷了一口浓茶,思绪竟无端地飞回了故乡,我想起了那些寂寞的农具。作为它们曾经的主人,我突发奇想,我是不是该为它们写点什么?不妨为它们立个小传,哪怕三言两语也好。

一、锄头

锄头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农具,它的一端是铁器,呈扁长形,一端是木柄。铁器是从市场上买来的,木柄是自己用松树枝做的,将木柄塞入铁器的銎中,再在空隙中嵌入一个适合的楔子,这把锄头就可以用了。铁器有长有短,长的一般用来修沟渠,挖土,或是在水田里筑垄,形象一点来说,也就是做一些大幅度深层次的翻土动作。短的一般用来在旱地里刨土,铲除杂草,或是挖红薯、土豆和马铃薯等等,也就是做一些小幅度浅层次的翻土动作。

小时候,有一次我扛着一把长锄头和父亲去一个山谷里开荒。只见父亲甩开膀子便忙开了,他挥舞着锄头一上一下,边劳动边前进,锄头在他手中如同一根塑胶棒一样,父亲视它如鸿毛,将它舞得虎虎生风。不一会儿,脚下那块原先平整结实的土地便完全变了一个样,土质疏松且杂乱,还散发着淡淡的芳香。而我握起那把锄头,觉得它有千斤重,一个回合下来,不仅胳膊有点酸,而且挖土也很浅,甚至带不出土坷垃。几番劳作下来,我已经有点吃不消了,全身大汗淋漓,一副气喘吁吁的样子,只好停下来歇息。其实,父亲也不指望我能帮他做点什么,只是纯粹让我来体验一下生活。但自此之后,我对那种长锄头便有一种莫名的敬畏,心里有点怵,不是很喜欢它。

我倒是对短锄头有着强烈的好感,它木柄短,铁器也短,握在手中,轻盈且舒适。记得某个夏天,在一个即将日落西山的黄昏时分,我和母亲去旱地里薅草。我挥动着锄头,只需轻轻地使点劲,便能将旱地表层上的杂草连根铲除。因为旱地的土质比较疏松,即使要做浅层次的翻土,我也游刃有余,不在话下。我们迎着夕阳在地里劳动着,这时中午的酷热早已退去,人站在山坡上,忽然吹来一阵凉飕飕的微风,那种感觉别提是多么的惬意。

二、镐

镐和锄头有点类似,只不过其铁器的形状有点不同。镐的铁器类似于半圆形,而锄头的铁器类似于长方形。镐的独到之处便是可以使用其铁器的直径那一端,从而做出与锄头不一样的事情来。不妨归纳一下,镐的功效是将物质摊开或归拢,具有收放性,强调的动作是挖、刮和拉,而锄头的功效则是将物质化整为零,进行深入地破碎,具有破坏性,强调的动作是铲、提和勾。

小时候,家里总是自己做煤球,只需将生炭这种原料买来就可以在院子里做煤球了。这时,镐便发挥了它特有的作用。不管是前期在山上挖黄泥的时候,还是后期在勾兑水和黄泥的时候,抑或后期在搅拌和归拢煤堆的时候,镐都将它的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镰刀

镰刀也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农具,它的一端是呈勾状的金属,一端是木柄,在金属的尾部有一个孔,将木柄紧紧地塞入孔中,再在木柄的尾部钉上一颗钉子,以防止木柄滑落。

家里的镰刀通常有三种,一种是茅镰,它是用来刈除茅草的,其铁器的刃口处呈犬齿状,特别适合上山割茅;一种是柴镰,它是用来砍柴的,其铁器较大也较厚,刃口处也格外的锋利,而且木柄较短,特别适合上山砍取松树或茶树等灌木或乔木的枝条;还有一种便是禾镰,它主要是用来割除水稻的,当然也可割除旱地里的红薯藤和高粱竿等其它农作物。它介于茅镰和柴镰之间,铁器较薄较轻,木柄也较长,握在手上感觉轻盈灵便,很适合割禾。

对于茅镰和柴镰,我是没有正儿八经用过的,但我却对禾镰驾轻就熟。在暑假农忙时节“双抢”的时候,我要拿起禾镰跟随大人们去割水稻。我半蹲着,左手扶持禾把,右手挥动镰刀,伴着一阵“刷刷刷”的声音,一根根禾把便顺势倒在地上。割完了一行,再前进一小步割第二行,甚至我有时一次性同时割除两行的禾把,可谓是又快又好。但后来有一次,因割得太快,右手没有把握好,镰刀在割穿禾把后继续划弧线,因我的右腿刚好往前迈了一小步,于是镰刀的刀尖便不偏不倚划在右腿的小腿处,稍后殷红的鲜血便汩汩地渗出来,我只得中断劳作,回村治疗去了。从那以后,我在使用禾镰的时候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了。至今,在我右腿的小腿处仍留有一处疤痕,这也算是见证我对它使用不当的一种惩罚。

在使用镰刀之前通常是要打磨的,也就是将铁器的刃口放在磨刀石上,再其上泼上一点水,上下摩擦几下,刃口处立马便变得锋利无比,闪着锃亮的光芒,这样再去割除水稻时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有句成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在我的印象中,茅镰是无需打磨的,一般只适用于柴镰和禾镰。

四、犁

在我的家乡,犁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重要农具,只要种植水稻,它就不可或缺,可以这么说,它是农耕时代的重要见证物,对它的使用也是衡量一个男人是否成其为真汉子和地道农民的标志。因为犁田是男人作为合格农民的最基本技能,而妇女是完全无需理会的。

犁的主要构件是犁铧,它被嵌在扶手的底部,用来破土,这是一块锋利无比且闪烁着光芒的铁器,外带一个轭、缰绳和扶手,将轭套在牛的脖颈上,再用缰绳连接着轭和扶手就可以犁田了。

犁作为一种重要农具,使用频率并不高,一年当中也就使用两三次。每年开春的时候,“一年之计在于春”,村民们就要为一年的收成忙碌开了。这时,田野里尽是一些成年男子在水田里犁田的身影,他们用竹竿抽打着水牛或黄牛,缓缓地在水田里兜圈,从外到内,就这样一圈一圈地包抄着自己那一块肥沃的土地,嘴里时不时发出一阵吆喝声,“驾、驾、驾”和“停、停、停”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五、耙

耙有两种,一种是铁耙,可以说成是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所使用的那种防身工具的加大版,另一种便是竹耙。

铁耙的整体都是铁制的,上面是扶手,下面是许多均匀错开的齿状物,类似于梳子。它与犁是有所关联的,可谓是缺一不可,密不可分。一般是在用犁将田犁完后,为了使土地平整和匀称,还得将铁耙换上犁,借用牛的力量将土地重新整理一遍。当然,轭和缰绳是无需更换的。因为犁和铁耙都比较重,一般的男人扛不了那么多农具,便会采取这种方式。上午扛着犁外出集中犁田,中午回家吃中饭,下午再扛着铁耙外出集中耙田。有的村民家里没有铁耙,便借助镐来挖,不过那样很费时,效果也不是很好。

小时候,我干不来重活累活,母亲便经常叫我去晒场翻晾稻谷。中午时分,我不得不头顶烈日,拖着竹耙在晒场上走来走去,竹耙所经之处不放过任何位置。当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我还要用它将稻谷刮拢,而母亲则用扫把轻轻地清扫我所刮过的区域。

六、打谷机

打谷机是专门用来打稻谷的,即将稻谷从禾穗上脱离开来。它是一种很笨重的农具,主要部件为滚筒和木仓。滚筒很重,呈一个圆柱体,上面有序地布满了许许多多类似大写字母“D”的铁环,它通过齿轮和轴承与木仓有机地嵌合在一起。木仓则很大,四面用一块块木板拼凑起来,用来盛装从禾穗上脱落的稻谷或滑落的稻秸。

将打谷机运输到水田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要提前将滚筒拆卸下来,然后一人背滚筒,一人扛木仓的前面,一人扛木仓的后面。当然,不拆卸滚筒也可,但在扛打谷机的时候,走在前面的那个人便会很吃力。我曾背过一次滚筒,感觉很沉也很硌人,肩膀十分地难受。我也曾扛过木仓,不过,人家为了照顾我,我总是扛木仓的尾端,因为木仓的重心在前端。

在水田里打稻谷的时候,为了显示我能干,我不太喜欢传禾把,而是喜欢直接打稻谷。当我有机会上前线的时候,我会憋足劲将踏板踩得飞快,使滚筒快速地转动,发出一阵“呼啦呼啦”的声音,感觉很是过瘾。但打稻谷就好比田径的长跑比赛一样,过不了多久,因体力不支我便不得不退居二线,只好从事传禾把的服务性工作。

七、风车

风车的体积较大,它的上上下下几乎都是用木板做成的,只不过在转动件那里嵌入了一根弯曲的铁条。在晾晒稻谷的时候,用畚箕将稻谷倒入风车的斗中,一只手控制旋扭,另一只手有节奏地晃动铁条,立马便从一个出口处涌出一大堆稻谷,伴着“哗啦哗啦”的声音,稻谷便直接掉入谷箩中,风车的另一个出口则滴落一些秕谷,从通风口处则飘出一些谷壳、灰尘和枯草,尽是一些轻飘飘的东西。风车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在碾完米的时候,也可用它将灰尘和糠从大米中有效地剔除。一言之,风车就好比二郎神,它长着一双奇异的眼睛,它能有效地识别精华和糟粕,将你想要的东西纳入囊中,将你不想要的东西扫地出门。

小时候,我很喜欢玩风车,当然不是正儿八经地干活,而是纯粹地瞎玩。我们将风车转得飞快,发出一阵“嘎吱嘎吱”的声音,透过窗口竟看不见转轴及其上面的扇片,可见转速之快。在夏日,为了图凉快,一个伙伴转动风车,一个伙伴便在通风口处吹风,感觉就是爽。

八、扫把

扫把有两种,一种是用高粱竿或芦苇竿做成的,短小而精悍,用来清扫室内,适合扫除一些细碎的垃圾。另一种是用竹条制成的,高大而粗糙,用来打扫庭院或晒场,适合扫除一些粗大的垃圾。

我家屋内的扫把是用高粱竿做成的,因为自家便种高粱,可就地取材。后来不种了,便去市场上买那种由芦苇竿做成的扫把。小时候,母亲对我们非常严格,总是要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于是,我每天起来都要将家里的各个房间打扫一遍。在其它时段,若地面实在是太脏了,我也要负责打扫。

我家有一个小院子,其地面是用水泥砌成的。因进进出出的人较多,这块地方不久便弄脏了,于是我便拿起竹制的那种大扫把打扫庭院,当然不必每天都这样。有时母亲很忙,便安排我去晒场收稻谷,我也会拿起这种大扫把慢条斯理地将谷子扫成一堆。

九、谷箩

谷箩是用竹篾条编织而成的,再拴上两条结实的棕绳。限于工艺的复杂性,一般要去市场上买。某个地方的大山深处盛产竹子,于是那些土生土长的庄户人家很会编织谷箩,不光是谷箩,其它的竹制品他们一样能编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自然学会了一些祖传的技艺。每逢赶集的时候,他们便挑出来卖,再用所卖的钱购买他们所需的日常用品。

谷箩是一种很大的容器,主要用来装稻谷和大米,当然也可以用来装诸如红薯、西瓜、花生和土豆之类的东西。它虽然编织得很紧凑很细密,但装水却是万万不行的。谷箩的容积很大,如果装上满满的一担稻谷足有一百多斤,一般只有成年男子才挑得动,妇女和未成年人一般是挑不动的。基于此,为了照顾未成年人,便又做出了另外一种小谷箩,其容积大概是它的一半,很适合孩子们。

十、笼箕

笼箕是用竹篾条编织而成的,只不过它与谷箩大为不同。谷箩呈圆柱形,开口处在上方,而笼箕的下端类似于畚箕,处于半封闭状态,上方则是一个比较高的扶手,扁担的铁钩就紧紧地套在扶手上。

笼箕也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农具,可以用它来装萝卜、红薯、土豆和马铃薯等等,大人们倒是经常用它来装一种沤烂的稻秸,这种稻秸是从猪圈或牛圈里勾出来的一堆秽物,虽然这一堆稻秸浸泡了令人恶心的猪或牛的屎尿混合物,但却是一种绝佳的天然有机肥料。

十一、猪笼

猪笼是用竹篾条编织而成的,它类似于谷箩,但周围的孔径却很大,在其顶端有一个比较小的开口,那是将小猪仔放入猪笼的入口处,当然,还得拴上两条麻绳和两根木棍,麻绳用来挑,木棍则交叉地卡在入口处,以防活蹦乱跳的猪仔不慎逃脱。

小时候,我偶尔会跟着父亲去周边的集市上卖猪仔。父亲有时一次挑八到十头小猪仔,也就是一个猪笼平均四到五头,这可够沉的,而且我们不坐车,完全步行,一般要走上两三个小时。现在想起来,父亲当时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的确很辛苦,生活真的不容易。我当然起不了什么作用,主要是去逛一逛还算繁华的集市,看一看外面所谓的大世界,并顺便美美地享受父亲在集市上为我而买的零食。

十二、簸箕和米筛

米筛是簸箕的另一变种,其外观形态与簸箕完全一样,只不过其底部的竹篾条编织得不是很严密,交叉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孔眼,这当然是特别设计的。它的用处也不容忽视,可以用它来筛米或米粉,只要不停地晃动米筛,那些碎米粒或精面灰便会从孔眼中如雪花般纷纷地飘落下来。

小时候,母亲在晾完大豆后,便会借助簸箕将这些大豆再处理一遍,这样一来,那些干瘪的大豆、变质的坏豆和豆秸杆便统统被分离出来。事后,母亲还会拿出一部分大豆放在铁锅里爆炒,再添入一点酱油和盐。待其冷却后,拾一粒大豆放进嘴里,轻轻一咬,“咯嘣”一声,既酥脆又有滋味,味道真是美极了。

十三、笸箩

我个人认为,笸箩就是箩筐,只是各地的称呼不一样而已。它一般是用竹篾条编织而成的,类似于谷箩,但底部较浅,容积也小,而且还有一个提手,用手提用臂挽都可。笸箩有大有小,可用于装不同的东西,它的切面一般呈椭圆形,类似于田径比赛的环形跑道,也有圆形和长方形的。

小的时候,我经常提着那种椭圆形的笸箩去地里摘豆角或蚕豆,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摘花瓜或香瓜。提上一篮香瓜,悠悠地漫步在乡村的羊肠小道上,边走边吃,心里别提是多么的惬意。

在孩提时代,每年过春节的时候,家里总会做一些圆子和豆腐作为春节的菜肴。为了防止我们偷吃,母亲便将这些东西放在一个圆形的笸箩里,并挂在一个嵌有铁钩的天花板上,限于身高,我们够不着,也不敢妄自搬桌子去拿笸箩里面的美味,要是被母亲发现,那是要被训斥并打屁股的。虽则对它垂涎三尺,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过一把望篮止馋的瘾。

十四、畚箕

畚箕一般都是用竹篾条编织而成的,当然也有用铁皮或铝条做成的。它的外观呈一个三角形,主要用来盛东西,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在两种容器之间传输物质的过渡性容器。

在晾晒稻谷的时候,需要用畚箕将晒场上的稻谷装起来,然后再倒入风车的斗中,或是直接倒入谷箩中。此外,在碾米的时候,在收集大豆、芝麻、高粱或花生的时候,畚箕都有它的用武之地。

十五、扁担和钎担

扁担是用竹条削成的,它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农具。不要看它体形朴素,制作简单,它所发挥的功用却大着呢!平时用它挑谷箩,若是在其两头拴上两个铁钩,可以用它挑水,挑笼箕,还可以挑很多东西。钎担可说是扁担的一种变种,它是用松树茎或茶树茎削成的,两头尖,中间粗,专门用于挑稻秸。打完稻谷后,要将稻草束成一小堆,将其一个一个地摊开,像斗笠一样晾在田地里,待其风干后,再将稻秸整理成一个很大的谷垛堆。趁一个秋高气爽的天气,从谷垛堆里将稻秸整理成两大捆,再用钎担将其挑回自家的杂屋。

小时候,我经常用扁担挑着铁桶去村里的水井里挑水,因为人不高,力气也不足,我总是晃晃悠悠甚至是跌跌撞撞地行走在乡间小道上,以至于铁桶里的水溅洒了一路。

我是很害怕使用钎担的,首先,我不会将稻秸很好地绑成捆,一般都是父母绑好后再交给我。若是自己绑的稻秸,肯定松松垮垮,指不定走到半路便完全散架了。此外,单个的稻秸虽然很轻,但将几十个稻秸扎成堆后,便从量变到质变,其重量不可低估,更重要的是其体积相当的庞大,挡住了人的视线,人在前行时不甚方便。有一次,我用钎担挑着谷垛行走在田间小道上,也许是谷垛挡住了前面的路,我没看清脚下的路,一不留神便一个趔趄摔到沟渠里去了。

十六、斗笠

斗笠主要是用竹篾条、油纸、竹叶和棕丝等编织而成的,它的帽沿很宽,用来遮挡阳光或雨水,它的正中间呈圆锥形,用来套入人的脑袋,再系一条绳子拴在人的脖子上,这样戴上斗笠就很稳妥了。

斗笠有大有小,大的直径将近一米,那是男人在下雨天专门用来在田地里干活的,或犁田,或耙田,或摘烤烟叶,一般还得与蓑衣搭配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蔽雨。至于小的斗笠一般都是女人和孩子们使用,其直径仅及肩部,但轻便舒适,特别适合于夏日收割水稻。

小时候,我一直都不大喜欢用斗笠,觉得它是一种累赘,戴在头上磕磕绊绊,做起事来不甚方便。我大概有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宁愿接受烈烈太阳的炙烤和滂沱大雨的洗礼,觉得这样才是真男人。烈日怕什么?大不了大汗淋漓,皮肤黑一点,再脱一层皮。下雨怕什么?不正好免费洗一次澡吗?正好借这个机会“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何乐而不为呢?

十七、草帽

草帽的功能和斗笠差不多,但没它那么强大,只能遮阳不能挡雨,因为它的直径小,只能勉强罩住一个头颅。它用一种特别的藤条编织而成,家里做不出来,需去县城里买。

大人们外出劳作的时候,总喜欢戴一顶草帽外出,或是干脆将草帽直接系在锄头或其它农具上。虽说农民在外劳作,需要具备一种不怕太阳晒不怕雨水淋的精神,但长年累月经受阳光的炙烤,在紫外线的长期辐射下终会伤及身体,故很多农民的臂膀乃至整个胴体大都呈黝黑色,但惟独面部比较白皙,这就是草帽的功劳。

小时候,我很少用草帽,虽然它很轻盈,但也懒得戴。放牛时,我经常将它当成一种道具,像甩飞碟一样将它使劲地抛出去,它便在天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有时,我会把它当成一种容器,将在山上摘来的野果放在草帽里,再提回家去。现在想来,我可真是绝顶聪明,竟会如此的就地取材。

十八、蓑衣

蓑衣是用草、棕丝或稻草编织而成的,家里常见的是用棕丝做成的,我想这种用棕丝做成的蓑衣其性能肯定要大大地优于用草或稻草做成的,要不然怎会得到如此普遍的使用。

尾声

一种农具的产生自有它的历史必然性,由此,它见证了一段特殊的岁月。进而我想,一种农具的被打入冷宫是不是也验证了一个社会的进步?至少它从侧面反映了这个国家在工业化和机械化方面的进步。

如今,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增多,成年人一般都跑到城市里打工去了,主要集聚地当然便是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三个工厂林立经济富庶的沿海地区,留在农村里的多是一些老人和留守儿童,也就是老弱病残之类的人,于是,土地被荒芜林地被弃用的现象日益严重,这种现象实在令人堪忧,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一直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种地的人明显比以前少了,农业和林业的可用土地也少了,人口却增多了,可为什么市场上的大米竟多得无可斗量?我们从不用为填饱肚子而担心呢?也许,这一切都是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功劳,虽然土地少了,但其亩产量却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我家的那些农具哟,真的很抱歉,我们这一代人是绝不会再使用你们的啦,但你们居功至伟,因为你们曾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你们陪同父母上山下地,一起劳作,一起休息,可谓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因为有了你们,父母干起农活来才会得心应手,因为有了你们,父母才会将子女养育成人。如今,你们被束之高阁了,派不上用场了,静静地躺在老家杂屋的某个角落,我想,你们累了一辈子,也该歇歇了,那就趁此好好地休息吧!请你们放心,我们不会将你们焚为灰烬的,我们会尽可能地保存你们,永远永远!

那些束之高阁的农具哟,你们已在我的心坎里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

THE END
1.农具锄头价格农具锄头图片海斯迪克 钢柄锄头套装 农用小锄头挖土锄头 农具园林工具 小尖锄+小窄锄 16条评价 好评100% 水生田锄头家用种菜锄草除草工具神器专用耙子镐农用农具挖地小型不锈钢 【精工不锈钢两用锄】 64条评价 好评100% 锄头锄把一体1.5米长锄头 种菜农具 园艺翻地工具 钢铁柄长柄全钢 1.5米1号钢柄锄头 92条评价 好https://so.m.jd.com/chanpin/441877.html
2.锄头农具供应商,价格,锄头农具批发市场马可波罗网锄头农具批发市场,包括锄头农具,锄头农具价格,锄头农具供应商,锄头农具厂家。查找锄头农具相关产品,产品报价,企业信息,请上马可波罗网。http://b2b.makepolo.com/cpinfo/nl3406746.html
3.农具研究之锄头的分类及使用我咨询了外公,外公说农具锄头的使用还是比较常见的,所以我决定研究一下 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明了用石头做的锄头,用来从事种植农作物的,到了汉朝以后,因为用石头做的石锄头,比较不耐用,所以汉人就把石做的石锄头,改成用铁的铁锄头,耐用度就大幅度的上升了。 https://www.meipian.cn/326k4q09
4.小锄头小锄头-农具 这款小锄头是特的哦,用于铲花,铲草,很锋利哦,纯铁质 比塑胶什么的都耐用 握感很好 不会变形 非常实用的农具。小锄头-长25厘米。宽9厘米。 一箱:300把 我们把客户Zui关心也是问得Zui多的问题放在一起供大家参考,有不详尽的地方请电咨询。 https://product.11467.com/info/2649952.htm
5.批发园林工具农具锄头园艺工具锄不锈钢锄头锄头木柄欢迎选购搜了网农业商城提供批发园林工具农具 锄头 园艺工具锄不锈钢锄头锄头木柄欢迎选购正品行货,以及批发园林工具农具 锄头 园艺工具锄不锈钢锄头锄头木柄欢迎选购价格、行情信息服务。购买锄头(农业>>农业用具)就来搜了网农业商城方便、快捷、安全!http://nongye.51sole.com/b2c/b2cdetails_6577672.html
6.小菜园常用农具小菜园常用农具: 一:长把锄头(中耕除草等)二:平耙(细致平地,平畦平沟耧草碎土等)三:小尖锄头(起垄,挖穴,划播种沟等)四:锰钢耙子(作平畦,垄地边等)五:短把小锄(高密度种植除草中耕)六:起苗器(栽苗起苗)七:铁锹(翻地,整地,平地,作高畦等)嗯,以上这些农具是我比较钟意使用的,平时小菜园的打理离不开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1669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