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年。对于中国来说,农村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粮食产量“十连增”后,我国粮食生产怎样稳中求进?稳粮增收面临哪些困难?粮安天下,农稳人心。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第一站,粮食生产环节,如今是什么样的现状?谁在种粮?如何种粮?种粮农民积极性如何?种粮的科技指导、农资供应是否及时、充足?种粮农民有何心理话?基层干部有何好建议?本季中国乡村调查选取五个全国农业大省的十个产粮大县,共派出5组记者,带着问题,带着问卷,走入生产基地,走近种粮农民,实地调查中国粮食生产现状。
近期的一系列中央文件,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到突出位置。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第一站,粮食生产环节,如今谁在种粮?如何种粮?大家还愿不愿意种粮?这些问题,都是粮食安全的源头,都是当下急需了解的。
在产粮大县河南鹤壁浚县,种粮人群老龄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王庄镇东枣林村,400多户居民中80%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外出打工。全村2800多亩土地从种到收全靠留守的老人妇女们打理,要保证粮食产量不能降,这对村里的农技员池永义来说压力不小,很多地时候需要他一对一、手把手地教。
霍邱县,在安徽省素有“产粮状元县”之称。眼下,在霍邱县洪集镇,成片的麦田里已是青绿一片,麦香四溢,依稀能呼吸到丰收的味道。
作为全国主要的产粮大县之一,安徽霍邱县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实现了粮食的连年高产和增产。其中,机械在规模化种植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农业生产正在经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能否适应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需要?种粮大户们对农业生产服务有哪些新的需求?
一场春雨过后,山东陵县的高产麦田里,一片生机盎然,德州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颜士国开着车绕过麦田一周,麦田边,一块“陵县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五万亩示范方”的牌子格外醒目。
不少农民都说“农资年年涨粮价涨得少”。农资价格和质量关乎农民一年的收入。今年,黑土地上农民买农资有哪些新变化?又遇到了哪些新问题?
到随着农资服务社会化的加速推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行业正趋向“系列化”、“套餐化”、“订单化”的方向发展,而农机作为农资的重要方面,由于价格高、投入大、更新快、折损率高等原因,在普及推广中始终面临着种种困难。
俗话说“立夏三日正锄田。”在湖南省的稻田里,随处可见轰鸣的机车和忙碌的农民。可是在湖南“第一产粮大县”宁乡县回龙铺镇,有一片一百多亩的水田却满是满眼泥泞的黄土,只有几只鸭子在嬉戏。眼下正值早稻耕种时节,如此大片的农田为什么撂荒?
由于种粮成本不断上涨,种粮收入和打工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农民对于种粮的积极性造成很大影响。湖南省通过政府的帮助和补贴,种粮大户蓬勃发展。种粮不仅是技能,谋生的手段,更成为新型农民成就梦想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