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具有很高的美感度,那里的田园农舍、风土人情、乡风民俗,有着城市无法比拟的神韵和意境,可以成为紧张繁忙的都市人休闲放松、消除疲劳、恢复身心的场所;居民还可亲手种植、维护和采摘,客串一把农民,体验一下施肥剪枝的滋味。此外,这样的活动还具有教育功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活动,可以让青少年认识了解农耕文化、生物知识,并通过劳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乡村景观的要素和农田景观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千变万化,差异很大。中国很早就懂得根据不同土壤、地貌、季节与作物“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地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创造了多样性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国传统农业非常注重多种作物的搭配与布局,创造了间作、混作、套作等多层次的种植方式,提高农田、果园、菜园生物多样性,使农业生态系统复合化,提高稳定性。并利用相生相克原理,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种群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利用相生组合使种间互利共生,使用相克达到生物防治的作用。农耕文化实际上就是带有很强的生态环境特点的地域文化。乡村植物景观除了生产功能之外,还有生态和美化的功能,此外,传统种植习俗也不容忽视;乡村农业文化旅游、休闲农业,在作物景观设计技术上必须科学、可行。
(二)基于乡村旅游下的农田作物景观设计
乡村农业旅游作物景观的设计,应从开发农田景观、建设休闲农业、完善农田林网三个方面规划建设农业生产景观,并合理地对主题文化进行表达。不同的地区有着复杂的地理状况,各地地理状况的差异,形成了多样的农田景观;《淮南子齐俗训》曰:“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此句说明一定的地理条件对应一定的农田耕作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农田景观格局,例如山地的梯田景观、湿地的稻田景观。因此,应保持并营造适宜本地的田园自然景观。
1.农田景观开发
2.建设休闲农业
休闲旅游是创意农业功能拓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乡村旅游获得高附加值的主要途径。利用创新理念设计出各种蕴含乡村文化的休闲旅游项目,将创意农业从观光向观光+度假+体验的多元功能转变,从而实现创意农业价值体系由单一价值向复合价值的转变。例如,可以开发各类参与性旅游项目;将乡村农田景观文化资源开发成展示、体验、表演型休闲体验项目,让消费者在欣赏与参与中感知乡村文化的魅力,满足消费者“游”与“娱”的需求。通过对休闲旅游项目开发,可以增加创意农业的产品类型,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创意农业的收益水平。在实践中,可以围绕“游戏”“学习”“耕作”和“休憩”,融入相应类型的乡村文化资源,设计和创造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应用耕种、稼穑体验来创新休闲农业,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乡村农业文化旅游亦可单独设立稼穑园来满足游客体验休闲的需求。用体验来创新休闲农业,在作物生产中设计和开发适当的体验项目,能体现休闲农业的本质特点,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休闲消费需求。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高层次的乡村度假和乡村生活阶段,重在过程的体验,体验活动包括农作夏令营、播种、移栽、灌溉、施肥、采收、农机操作、加工等。
3.完善农田林网
4.主题文化的表达
总之,结合美景度评价,对农田植物景观的优化应从协调安排作物种植、选用新颖的农作物品种、增加观赏植物种类三方面来提升景观的色彩与季相变化。农田景观的优化,则应从景观整体规划设计、功能区设计、活动设计来提升景观的文化意境美及多样性,并从科学规划设计、观赏性与生产性的统一、活动设计、经营管理四个方面总结生产性植物景观的营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