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收割机、扬场机、打麦机……伊川小伙儿袁奇奇有先天性智力障碍,智力仅相当于五六岁孩子的水平,命运给他关上一扇门,他凭借自身努力打开了一扇窗,将旧纸箱、铁丝等变废为宝,手工打造出一个个做工精妙、细节逼真的迷你农机农具,精湛的手艺令人称奇。
做工精妙的迷你农机农具,竟出自一名智力障碍小伙儿之手
袁奇奇今年30岁,伊川县吕店镇袁庄村人。近日,当记者见到袁奇奇时,他正手持钳子对一个即将完工的迷你农用三轮车进行最后的修改。他的身旁,放着二三十个迷你农机农具,有拖拉机、收割机、卡车,还有扬场机、打麦机、打玉米机等。
令人称奇的是,这些迷你农机农具外观做工精妙,细节做得很到位,方向盘、刹车等一应俱全,车把可左右转动、车斗可自卸,甚至还有做旧处理,车座上的旧棉布、车身上剥落的漆……很难想象,这些做工复杂的迷你农机农具,出自一个智力残疾的小伙儿之手。
袁奇奇的父亲袁武轻说,袁奇奇属于先天性智力障碍,能听懂别人说啥,但不会说话,智力仅相当于五六岁孩子的水平。“孩子1岁半时,我和爱人发现他跟其他孩子不一样。”袁武轻说,当时孩子不会喊“爸爸妈妈”,他们带着孩子到县城医院看病,医生查不出病因。他们又先后到洛阳、郑州等地的大医院,经医生诊断,孩子属于先天性智力障碍。
反复打磨,他凭记忆做出迷你农机农具
袁武轻认为,袁奇奇能做出这么多迷你农机农具,跟小时候仔细观察生活有关。20年前,农业机械化不像如今在农村很普遍。“孩子从小对农机农具充满兴趣,见到拖拉机、打麦机就走不动,这儿摸摸那儿看看,甚至趴在地上观察。”袁武轻说,没想到孩子将农机农具的构造记在了心里。
大概5年前,袁武轻发现袁奇奇开始收集旧纸箱、铁丝等,做迷你农机农具。起初,袁奇奇做的模型比较粗糙,从远处看只是轮廓像,走近看有很多瑕疵。
只要孩子愿意做,袁武轻和爱人就不拦着。令人意外的是,经反复打磨,近两年袁奇奇做的迷你农机农具越来越逼真,比如,他做的农用三轮车有排气筒、传送装置,还能挂挡。“邻居家有辆收割机,这个模型正是孩子比照邻居家那辆做的,你看这迷你收割机的盘子、履带多像。”袁武轻介绍,孩子做的迷你农机农具,多数没有实物参考,全凭孩子对农机农具的记忆。
记者注意到,袁奇奇使用的工具很简单,除了钳子、剪刀、针线,还有牛奶纸箱、方便面纸箱等,这些多是他从外面捡回来的。
希望做迷你农机农具的手艺成为他的谋生方式
袁奇奇做迷你农机农具的事情慢慢在村里传开,不少人争相到他家里参观,并纷纷夸赞他手巧、手艺精湛。他很开心,也很受鼓舞,工作劲儿头更足了。
伊川县财源公司驻袁庄村第一书记康伊恒说,当初他看到这些迷你农机农具大受震撼,做工那么精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他为袁奇奇不向命运低头而感动。
考虑到袁奇奇的父母年纪大了,康伊恒希望袁奇奇将自己的爱好变成谋生的方式。“随着时代发展,不少农机农具已退出历史舞台,袁奇奇凭借记忆将它们还原出来。”康伊恒说,这些迷你农机农具,能勾起大家的回忆与乡愁,应该不缺市场。如果有人愿意购买,不仅可解决袁奇奇今后的生存问题,对于袁奇奇来说也是一种动力。目前,他正在积极对接一些“网红”和单位,帮助袁奇奇推销,反响还不错。
对于袁武轻和爱人来说,只要孩子有事做、心情好,他们就知足了,如果孩子能凭手艺养活自己,他们更高兴,也感谢驻村书记的帮助。
袁奇奇精通变废为宝的手艺,又做出了如此精妙的迷你农机农具,着实令人赞叹!如果您能帮他出谋划策,让他靠着自己的手艺独立生活,欢迎拨打新闻热线66778866,与记者取得联系,我们一起帮帮这名小伙儿!(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魏巍通讯员姜丹丹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