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世界范围来说,青铜器是所有文物中比较重要的一类,而在中国这一点尤其突出。青铜器以其量大、精品多、艺术与科学价值高而饮誉海内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主要特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青铜器
纹饰,是青铜艺术的王冠它能生动地体现青铜艺术出奇的想象力和高超技艺。对于青铜器来说纹饰既勾勒轮廓,又其装点作用。不同时期的纹饰反映古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以及宗教。
中国青铜器纹饰、纹饰内容,大致可分为动物、人物和几何图形三种。其中动物纹样应用最多。动物纹可分两种;一类为造型奇特,虚拟的怪兽纹,如饕餮纹,龙纹,凤纹,蟠螭纹;另一类为自然动物,如象纹,鱼纹,蝉纹,鹿纹,龟纹等。人物纹则主要是宴乐,狩猎和战斗纹等。几何纹图则有云雷纹,瓦纹,线纹,鳞纹,环带和重环纹等造型特点。
秦汉时期,对天地神灵的冷淡使祭祀早已不再重要,青铜器多用于日常生活。秦朝短暂,青铜器不及陶俑,庞大的秦皇陵兵马俑群雕举世无双,礼器的无用和铁器的出现促使青铜艺术走向没落。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史介绍
中国古代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灿,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传世和近年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青铜器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自夏、商、周至秦、汉整个青铜器发展史,大约可以分为十三期:即夏为二里头文化期,商、西周、春秋各为早、中、晚三期,战国分作早期和中、晚二期。秦、汉为青铜器发展史的余辉。
青铜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它与历史、冶金、文字、造型美术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商、周青铜器历来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荣誉。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据史籍记载、商、周两代是青铜器制作的黄金时期。中国最早的青铜器诞生于公元前3000多年的甘肃省马家窑,马厂文化遗址曾出土那时期制作的铜刀。商、周时期,我国的冶金技术水平进步很快,青铜器制作进入顶峰阶段。这时期出品的青铜器,是世界青铜文化中最典型,最丰富的代表。
早期的青铜器种类很多,用途广泛,主要种类有兵器、炊器、酒器、食器、水器、乐器、铜镜、车马饰、带钩、度量器、动物造型等。西周社会还对青铜器使用制定严格的等级。以礼器来说,就有“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的规定。许多贵族视青铜器为身份的象征,除身前大量享用,死后也把大量的青铜器随葬。《吕氏春秋·节丧》曾记载:“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含珠鳞施。夫玩好、货宝、钟、鼎、壶、舆、衣、被、戈、剑,不可胜其数,诸养生之具无不从者。”此外,青铜器的文字,对后世了解当时社会发展,重大事件、生活习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特点
1、量大
中国青铜器究竟有多少,没有做过精确的统计,其原因也在于它的数量太大,到处都有,难以确知。
1949年后殷墟出土的青铜礼器已有1000余件,兵器约有3000件左右,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1976年妇好墓的发掘,该墓共出土铜器460余件,其中礼器210件,兵器130余件,另有乐器、工具、生活用器等。该墓出土铜器的总重量估计达到1600余千克。
就陕西而言,从1949年10月到1979年,三十年间先后出土商周青铜器三千余件。1976年12月扶风庄出土微氏家族铜器群,一个窖藏就埋藏了103件精美的青铜制品。
从汉代出土青铜器至今,仅仅有铭文的青铜器就在一万件以上。当然有铭文的青铜器毕竟是少数,反过来推算,加上没有铭文的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现存的数量可以说是数以万计。
《中国青铜器全集》全16本,集中了国内外博物馆的精华,收藏了3000多件青铜器精品。
2、品种繁多、造型丰富
中国古代青铜器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各种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等。单在酒器类中就有爵、角、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盉、觚等二十多个器种,而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采,同一时代的同一器种的式样也多姿多彩,而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所差异,犹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因而使青铜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使研究赏析更富有情趣,更具有吸引力。
3、千姿百态、制作精湛
中国古代青铜器享有盛誉并非以数量取胜,关键在于它的质量。中国青铜器精品极多。尤其在商末周初,青铜器制造处于顶峰阶段,以其制作精湛、形制瑰异、花纹繁缛、富丽堂皇而为收藏家们所钟爱。当然春秋战国也有很多式样新颖别致的青铜器。青铜器不同于甲骨。它有复杂的形制,多彩的花纹,增加了艺术的欣赏性。
4、地域跨度大,风格各异
中国青铜器的大宗在中原地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华夏族的居住地区,如陕西、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区。但它的分布范围远远超出中原地区,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从东北到广东,从西藏到东海渔岛上都发现有青铜器。而由于各地文化面貌的差异,它们表现出各自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晋北、陕北及内蒙古河套地区的青铜器,即我们以前称之为“鄂尔多斯文化”的青铜器,有不少青铜制品不同于中原地区,像羊首、马首、鹿首之类的动物头像作为装饰,还有短剑、短刀和饰牌等,别具一格,又如三星堆青铜器怪异的人头像凸现了古蜀国的风韵。它们体现了中国青铜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5、优美的铭文,历史的见证
中国青铜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铸刻有文字,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金文。这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青铜器的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青铜器铸刻铭文是从商代中期开始的,起初只是一两个字,即郭沫若先生称之为“族徽”的文字。商代晚期开始铭文增多,但最长也不过48字。西周时期是铭文大发展时期,长篇巨制不少,如毛公鼎铭文达497字,是铭文最长的青铜器。春秋以后铭文渐趋减少,战国时往往是“物勒工名”,罕见长篇铭文。这些铭文书体或粗犷或瘦劲,或工细或秀美,本身具有很高的书法欣赏价值。而文字对于历史研究十分重要,一篇长篇铭文不亚于一篇尚书,可见其珍贵程度。而铭文本身又是我们鉴别断代的重要依据。
6、以青铜礼器为大宗
与世界青铜器多为武器不同,中国青铜器的大宗是青铜礼器,这是中国青铜器的又一重要特征,在世界青铜器家族中担任绝无仅有的角色。青铜器的发展是以夏商奴隶制社会的建立为起点,在商末周初奴隶制发展到高峰时期,青铜礼器也达到了它光辉的顶点。春秋以后,奴隶制开始衰落了,青铜器也开始走下坡路。到战国晚期,青铜器主要是青铜礼器基本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从整个奴隶制度发展与消亡来说。而在每一个奴隶制王朝,青铜礼器被统治阶级用来祭天祀祖,宴飨宾客,歌功颂德,死后埋葬于地下。显然它是为奴隶制统治服务的。对于一个奴隶制国家来说,青铜礼器尤其像鼎之类的重器是社稷的象征,它的存亡就是国家的存亡,所以古书有“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的说法。显然青铜器不是一般的实用器。在青铜礼器上,各级奴隶主贵族寄托着他们的信条与期望,反映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当这种要求用形制与纹饰表达仍嫌不足时,便诉之于文字。这就是中国青铜器铭文很多的原因之一。青铜器是物质的,但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产品,这是中国青铜器的奇妙之处。
7、悠久的历史,1500年的流行
8、贵族身份地位的表征,严格的组合形式
中国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制度在青铜器上的“物化”,它用以表明奴隶制等级制度,以器的多寡与不同的组合形式来显示不同地位身份的贵族的价值,具体如天子九鼎之类,即青铜礼器在使用与埋葬时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例如在商代盛行以觚、爵配对组合。一般奴隶主贵族墓葬常出一觚一爵。身份高的则多埋藏几套。西周则盛行鼎、簋组合。尤其当时形成“列鼎”制度,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都有一定的规矩。这种组合体现了一定的功能。这是中国青铜器的又一特点。了解这一点对于分析青铜器本身及其文化背景都有重要意义。
9、独特成熟的制作工艺
用陶质的复合范浇铸制作青铜器的合范法,在中国古代得到充分的发展。陶范的选料、制模、翻范,花纹刻制均极为考究,浑铸、分铸、铸接、叠铸、锡焊、铜焊等技术非常成熟。随后发展出来毋需分铸的失蜡法工艺技术,无疑是青铜铸造工艺的一大进步。
在青铜器上加以镶嵌以增加美观,这种技术很早就出现了。镶嵌的材料有绿松石、玉、陨铁(如铁刃铜钺)、红铜等。春秋战国时也有用金、银来镶嵌装饰的青铜器。
10、诱人的艺术魅力,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中国古代青铜器不但有很高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青铜器的艺术魅力表现在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