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由郭富城、杨千嬅领衔主演的电影《麦路人》。这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一群陌生人在快餐店内留宿相遇,相互扶持的故事。而从电影名称《麦路人》就不难看出,故事发生的快餐店,正是我们所熟悉的麦当劳。
有专家研究指出,这些选择在麦当劳过夜的人,并非全然都是无家可归。有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其实有其它地方可以入睡,例如公屋或郊区老家,而大多数人有全职或兼职工作。用专家的话说就是,“他们有睡觉的地方,但他们不会想回家。”
为什么大家有睡觉的地方,还是这么喜欢在麦当劳过夜?这背后,离不开麦当劳完美符合人体生物学机理的体验打造。
麦当劳的购物机理学购物机理学一词,由被誉为“零售界的福尔摩斯”的购物学专家帕科·昂德希尔提出。他指出,人类在生理学和物理学上具有一些共同的能力、倾向、局限和需要,零售环境必须适应人们的这些特点,术语称之为“生理学常数”。
简言之,人的构造如何,人类的生理特征,都会对购物行为有一定的影响。虽然麦当劳并不鼓励大家去他们家过夜,然而它对于购物机理学的精准把握,的确助长了这一现象。
那么,麦当劳是如何结合生物学机理,打造消费体验的?就让我们以顾客进入麦当劳的整个行动动线为线索,来解析麦当劳所拥有的独特“购物机理学。”
进门以前:如何吸引消费者走进店里?一场购物体验,无疑从消费者走进店内开始。然而实际上,早在进店以前,他们就已经开始在内心开始了评估。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购买产品,主要出于两层目的:
而不管是针对怀揣功能性需求的消费者,还是针对怀揣心理(情感)需求的消费者,在店面设计上,都需要能够向他们输出合理的期待,吸引他们走进店里。麦当劳是如何向消费者给出期待的?
答案是引流产品的前置。引流产品,必须符合这样几个条件:
2拥有高性价比;引流产品需要满足低价格、高品质两项特征,并以此降低消费者决策门槛,使消费者能够轻易地做出决策;
3与后端产品有强关联性。引流产品需要与主营产品有关联性,如果后端销售产品与引流产品品类相差甚远,受众对后端产品缺乏需求,也不能成功实现引流。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几乎每家麦当劳店面,都设置有甜品站。
1缓冲地带的妙用。顾客进门后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他们的眼睛、耳朵和神经末梢也正对其他环境因素做出响应——分析声音和气味,感受店内的温度是冷是热。
这个时候,虽然他们看似已经走进店中,但其实他们还没有真正进入店面环境里来。
因此,在店内设置缓冲地带,就变得尤为重要。
很多店里都喜欢在入口处放上各种展架,但实际上,这些展架上的信息往往都被顾客给忽视掉了,因为我们的视线,一般都直视前方,且更容易被人吸引注意力,而非物品。
购物机理学告诉我们,购物者需要缓冲地带以适应当下的环境。因此应该尽量不在过渡区放置重要的商品或安排活动。(当然,店面外部的销售台面例外,它实际上已经将销售场景延伸到了店面外,让整个外部环境,变为了缓冲区。)
那么,什么地方是适合信息展示的地方?经过长期观察,你就能准确地判断出购物者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慢下来,对所有人来说,转折点几乎都在同一个地方。那就是收银台。2收银台应该如何设置,才能助力销售转化呢?
①首先是不能拥挤。拥挤是销量的杀手。研究显示,从各方面来说,收款台都是商店中最重要的部分,假如交易进行得太慢,或者队排得不够整齐,购物者都会感到不舒服,甚至会走开。麦当劳是如何让消费者尽量不排队的?
首先是购买方式的多样化。走进麦当劳,你会发现他们在收银台对面设置有自助点餐机。
麦当劳的自助点餐机的位置设置也同样巧妙。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麦当劳的自助点餐机,往往位于收银台的对面,保证了顾客多的时候,没有耐心等待,想要离开的顾客,一转身就可以看见。
其次,也是很多餐厅都使用的方式,那就是送餐牌(不过麦当劳使用的是无线定位号牌),它让已经点餐的顾客可以在座位等候,避免了大家在收银台前扎堆拥挤。
麦当劳CEOSteveEasterbrook说:“一般来说,我们大部分的员工都在柜台后面,柜台确实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员工和顾客之间的障碍。”
因此,为了实现送餐服务和推行自助点餐机,麦当劳增设了送餐和帮助顾客使用点餐机的岗位。②说完了收银台环境设置,让我们再来看看收银台信息的展示。
反观麦当劳,你会发现,他们一般都会把最重要的信息,好比新品信息,恰好放在收银机上面,或是制作成收银台背后上方的灯箱。
好比,以前麦当劳会把其他产品信息以及优惠券放在收银台旁边,这样根据消费者的购买动线,他们在购买后,如果想了解更多信息,就可以随手拿取。不过,现在麦当劳的优惠券,已经大都被电子券取代。
去年6月,巴西麦当劳还和Spotify合作推出薯条歌单。在托盘纸上设定“薯条代码”,只需把薯条按餐垫纸上的代码暗号排列,打开Spotify扫一扫就能解锁麦当劳给你准备的薯条歌单。
1一是满足了更多人群的用餐需求;
不知道大家去优衣库卖衣服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不管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以在优衣库买到衣服。
“满足全人群”的定位,看似与现代营销学理论完全背道而驰,然而当其他品牌都在过度差异化时,面向所有人的定位,就反而成为了独特的优势。因为面向所有人的市场出现得太早,或者说一直存在着,反而会成为其他公司的盲点。
麦当劳也是这样,它通过能够满足全人群的店面区域设置,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体验,让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在麦当劳,得到合适、舒适的体验。
△单人用餐区
△儿童娱乐区2除此之外,丰富的分区设计,也为每一个细分人群提供了更多层次的体验。
体验是一种感觉上的东西,它由:感知、期待、情感,三种不同的感觉组成。并且,我们可以由此得出一个公式:体验=(感知-期待)x情感。
消费者不仅可以把麦当劳当成他们获取美食的地方,还可以把它当做办公、会议、甚至娱乐场所。使每一种细分人群,都可以得到多样化的、超越期待的需求的满足。
餐厅里坐满漂亮女性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被誉为“直男癌经济学家”的泰勒·考恩曾经得出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结论:餐厅里坐满漂亮女性,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因为美女的诉求是拍照、发朋友圈、标明位置,俊男的诉求是美女。因此这样的餐厅,基于社交为主要目的,而并非餐饮。
餐厅里的顾客,实际上就是“知情消费者”,对餐厅情况不甚了解的顾客,可以根据餐厅里坐着的“知情消费者”,对餐厅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CNN》报导,这项研究是由非营利组织、国际青少年商会(JuniorChamberInternational,JCI)所进行,调查发现在今年6、7月间,共有334人长期在香港麦当劳过夜,比2013年仅有的57人还要增加了不少。
诚然,大家选择在麦当劳过夜,离不开其24小时营业的性质,但更离不开麦当劳极致的体验的打造。毕竟前面已经说过,大部分留宿麦当劳的人,其实都有过夜的地方。他们只是不想回家而已。凭借着卓越的符合人体生物学机理的体验打造,麦当劳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朋友,也让这家1940年成立、至今全球已拓点逾3万5000家门市的速食店,成了各国民众聚会、读书、休憩之首选。
就算来麦当劳留宿的人一开始并不是为了购买餐食,麦当劳所打造的一切贴心的体验,相对便宜的餐点、方便快速的特性,全天候冷气暖气,多层次多感官用餐体验…都会在我们的心里留下痕迹。并终有一天,吸引着他们走进店里,点一杯温暖人心的饮品,吃一口热气腾腾的汉堡,收获一份暖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