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茂:联产承包的蜕变和三农问题的症结

所以,今天先给你们提出几个概念,供你们思考,希望你们能够把这几个概念联系起来,再形成一个整体的思路,也许能够形成全新的认识。

农民工夹角示意图

这一农民工群体的基本特征是:离土的脐带割不断,进城的门槛又跨不过,处于城乡之间的两栖状态。他们没有城市居民的各类社会保障和稳定的居所,又不能放弃农村的土地权益和住宅,身份上是农民又不再经营农业,进入二、三产业和城市,又不能转化为城市居民。

产生这一现象的经济原因是解散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体制以后,农民可以自由地进入二三产业和城镇,除少数靠自己创业以外,绝大多数成为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农民工,即雇佣劳动者。而社会政策和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又使他们无力转化为城市居民,只能成为处于城乡之间的两栖群体。这就是我国目前三农问题的症结,也是我国几乎所有社会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

这一现象的社会后果是造成一系列的三农问题和社会问题。最基本的问题是:已经产业转移的农民不能放弃土地,留在农业的农民不能扩大经营规模。农业副业化,农村空心化,留守的儿童、孤独的老人、分居的夫妻等等等等,唯一有利的是资本。其实,中国资本经济形态的快速发展,其秘密和根源就在于农民工夹角现象,所谓改革的红利的秘密也在于此。

先给同学们这样一个概念,不做展开,你们可以自己进行深入思考。当然你们能总结出更科学的概念就更好了。

接下来再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毛泽东的公社工业化发展战略。这是正确分析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可以避免陷入就农业论三农的理论陷阱。

苏联工业化起步时,农村还没有实行集体化。虽然早在列宁在世前就提出合作化,但发展始终处于缓慢停滞状态,到1928年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也只占农户总数的1.7%。从1926年以后,由于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粮食需求增加,以致粮食不能保障供应。国家开始意识到工业化不能建立在农业私有制和富农经济的基础上。1927年到1928年爆发大规模粮食危机,斯大林亲自前往西伯利亚帮助完成粮食收购计划。他对当地干部说:“我们的城市和我们的工业正在发展,并且将一年比一年发展。这对于国家的工业化是必要的。因此,粮食的需求将一年比一年增加,也就是说,粮食收购计划将扩大。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工业任凭富农摆布。”所以,1929年,苏共通过了《关于集体农庄建设的总结和今后的任务》的决议,开始对农村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30年1月苏共作出了《关于在全盘集体化地区消灭富农户的措施》的决定以后,很快在全国实现了农业集体化,保障了国家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关于国家的工业化,这里不再讨论。关于人民公社工业化,毛泽东都有哪些论述呢这里举几个例子。农村工业化、公社工业化都是毛泽东的讲话和中央正式文件中的提法。1958年,毛泽东就指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深远意义,在于农村工业化。他说:“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发展,还有更为深远的意义。这就是,它为我国人民指出了农村逐步工业化的道路,农业中的集体所有制逐步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道路。”

他说:“每个公社将来都要有经济中心,要按照统一计划,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公社要有高等学校,培养自己所需要的高级知识分子。做到了这一些,农村的人口就不会再向城市盲目流动。”

他还在1959年2月郑州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由不完全的公社所有制走向完全的、单一的公社所有制,是一个把较穷的生产队提高到较富裕的生产队的生产水平的过程,又是一个扩大公社的积累,发展公社的工业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实现公社工业化和国家工业化的过程。目前公社直接所有的东西还不多,如社办企业、社办事业,由社支配的公积金、公益金等。虽然如此,我们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也就在这里。”

1965年,毛主席在阅读了中共中央调查研究室上报的华西村大队书记吴仁宝创办集体企业的报告上批示:“这是农村伟大光明灿烂的希望。”1966年5月7日,毛主席在著名的“五·七指示”中再明确次提出:“农民以农为主”,“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

关于公社工业化的论述有很多。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就指出:“人民公社必须大办工业”。毛泽东的许多讲话、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和笔记等文献,都有很多关于公社工业化问题的记载,同学们可以自己查。大家想一想,如果当初人民公社不被解散,如果乡镇集体企业不被私有化,那么,在社队企业或后来乡镇企业保持三十多年健康发展并不断产业升级的话,我们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第三个概念。请同学们注意,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想不明白,后面的问题就说不清楚。这个问题是:既然建立人民公社制度是为了实现农村的工业化,那么,在农村实现公社化之后,能不能马上大规模发展农村社队企业呢历史告诉我们,不行。为什么

大家知道,58年确实出现了“左”的倾向,急躁冒进,打破平衡。还出现了“共产风”、“浮夸风”,原因大家都知道。结果,造成后来的三年困难时期。根本问题是什么是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过关,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发展产生的新的需求,特别是粮食。可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国家再不敢放松粮食生产。这个曲折的过程,恰恰说明国家的工业化和公社工业化不可能同时起步,因为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太低。所以,人民公社在一定时期内必须首先解决农业问题,坚持以粮为纲,这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农业是基础,没有农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的工业化也难以实现,这是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所以,毛泽东在1966年的“五·七指示”才说“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办集体企业。

这说明,毛泽东所规划的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必须分阶段、分步走的。这个工业化战略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将其称为三部曲:

第一阶段:国家建设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农村则在组织起来的基础上,大搞农业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

第二阶段:粮食问题基本解决后,农村开始起步公社工业化,进入国家和公社工业化两条腿走路的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公社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带动农村城镇化,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如图:

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图

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国家的相对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建成,一是农业特别是粮食问题基本解决。而这两个条件在毛泽东逝世前后的70年代中后期已经基本具备。我国农村社队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

现实中按照这个三部曲进行实践的最完美的代表是江苏的华西,是河南刘庄和南街村,是黑龙江的兴十四村,是河北的周家庄公社等一大批坚持集体经济的典型。他们的成功,验证了毛泽东工业化战略的远见卓识。华西老书记吴仁宝说,“七十年代造田,八十年代造厂,九十年代造城”。这句话是对毛泽东工业化战略三部曲最精辟的概括,比我国任何学者、官员都看的明白,看的深刻。

在这一阶段,农村在公社化、集体化的基础上组织起来,利用组织起来的力量开展农业基本建设,学习大寨精神,靠农民的劳动积累,改造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既保障国家工业化发展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供应,使农业特别是粮食问题基本过关。这既是农业支持国家工业的阶段,又是农业自身发展的阶段。到70年代中后期,农业,特别是粮食问题,从全国整体上讲已经基本解决,绝对不是什么“崩溃的边缘”。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在毛主席的号召下,我国农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为国家奉献一切的正能量充分发扬广大的时代。这一代组织起来的农民,是共和国的脊梁。他们为共和国的长子----大型国有企业作出了自己的牺牲和贡献。所以,有些抱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用吃了二十多年返销粮的小岗村的十几个手印,来颠覆这个伟大的时代,却是极不光彩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

改革后的乡镇体制

最后,人民公社社队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两个趋势,一是产业和技术上的不断升级换代,提高工业化的质量水平,一个是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布局,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园区或基地,使公社成为毛泽东所希望的农村本土的经济中心,同时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为农村的城镇化集聚提供产业支撑。

工业化的发展,必然带动传统农村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所以,在一般意义上,工业化的社会结果是农业人口和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这种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向城镇集聚,必然导致很多传统自然村落的萎缩和减少。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背景下,这一过程就是资本剥夺小农和农村衰落的过程,是农民由小私有者沦为雇佣劳动者的过程。中国的问题在于,因为农业人口的基数太大,靠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解决不了农民的城市化转移问题,在农村土地大量被资本兼并的情况下,必然出现即失去土地,又难以在城镇立足的失业大军,从而破坏社会结构的稳定性,使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断,这已被民国时期的历史所证明。而毛泽东开拓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不但要从根本上避免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的陷阱,而且,也是避免走资本主义的城市化道路的正确选择,并最终解决农民和农村问题,完成传统农业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

简单说,毛泽东开拓的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带动的是两种形式的城镇化,即国家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公社工业化带动农村城镇化转型。

国家的工业化带动城市的发展和扩张,发展大、中城市,靠国有经济带动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和人口进入城市并转为城市居民。这是一种本来意义上的农民城市化,这一进程实际上在改革前已经开始。70年代国家就已经开始从农村招工,很多最初是合同工,几年以后大量转为正式职工。这种城市化的基础是国家工业化和国有经济的发展,本质上是农民从农村集体经济进入城市国有经济的进程。

人民公社的工业化带动的农村城镇化,具体表现为农村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这一进程的基础是公社一级企业和事业的发展,社一级经济总量的增长,使公社的中心地区形成工业相对集中的产业园区,并通过对传统村庄的改造建设城镇化社区,成为农村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科技文化中心。所以公社工业化的结果,使社办的企事业成为农民本土非农产业转移和城镇化集聚的载体。随着公社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和人口转移以后,原有的传统村庄必然面临整合集并的问题,那时,根据农业生产的区域规模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传统村落进行整合,建设规模适宜的新型农村社区,与中心区小城镇形成一体化格局,这就是传统农村在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城镇化过程。

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城镇化图解

好了,上面介绍了五组概念:农民工夹角现象、公社工业化战略、工业化发展阶段性、公社体制的改革和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把这一组概念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弄清楚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我们再过过头来谈一谈农业的联产承包问题。

首先,大家要搞明白联产承包制的本来含义是什么最初的联产承包是一个人民公社生产队集体经济劳动管理和分配方式改革的概念,是由集中劳动和统一分配改为承包制,可以将农业生产活动承包到作业组,也可以承包到每个劳动力,后来发展到承包到家庭,然后按照每个作业组或劳动力或家庭的产量多少,由生产队统一计算劳动报酬进行分配。所以,当时的联产承包是“联系产量计算报酬”,是一个集体经济的概念,是生产队劳动管理和分配方式上的一种改革。主体是谁是农村集体。没有主体,也就无所谓承包。如果真是坚持当时这个初衷,也许我国的三农问题就根本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但是,这并不是发明这个概念的人的本来目的,只是一个障眼法的过渡而已。因为毛泽东曾几次反对包产到户,人们印象很深刻。发明个新名词,可以绕开很多麻烦。后来的发展演变也很快证明了这一点。因为“联系产量计算报酬”的集体统一分配的特征很快就消失了,联产承包变成了按人均分土地的分田到户的“大包干”,既不联产,也不承包了。所以,联产承包的概念很快就被偷换了,变成了分田单干的小农家庭经济。

这还不够,还不算完。因为承包总是两方的事,要有发包方和承包方才能成立。所以,集体的存在,仍然是个威胁,要严加限制。于是,农户的承包期被延长了、长久不变了,土地承包被固化了,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承包关系的调整权就这样被被剥夺了,双层经营变成了家庭一层经营。至此,联产承包最终变成了土地承包,土地承包又变成了永佃制,接下来的是自由化流转、兼并和土地集中。这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重复过无数次的由均田制到土地兼并集中的历史再循环,只是现实需要面对的却是资本对小农的剥夺和改造了。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们以联产承包为理由,解散了人民公社。要知道,毛泽东的人民公社不仅是解决农业的现代化问题,而且是解决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问题的体制安排。你要解散人民公社,至少要向人们证明人民公社不但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而且也不能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既没有听到这样的解释,也没有在后来的实践中看到任何一个小农经济的村庄能够实现这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现实所有的只是农村的衰落。相反,到是那些坚持集体经济的农村,不但完成了农业现代化,而且实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这说明,用农业适合家庭经营来否定人民公社的整体功能,在逻辑上是一种不对称的关系,是用不对称的局部否定整体和全局,这叫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而这在道义上又叫做不择手段。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我国农村8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本来是毛泽东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战略的自然延续,因为社队企业已经在公社解散前发展起来了。但是,我们的决策者没有这个战略眼光,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异军突起,说是“意外地抱了一个金娃娃”。但是,这种意外的收获不但没有使他们重新认识毛泽东的战略远见,相反,却助长了他们加快私有化、市场化改革的自信。因为他们认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农村体制改革的结果,而不是毛泽东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战略的必然趋势。于是,90年代的颠覆开始了,农村集体企业改制了、私有化了,结果是农村工业化进程中断,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断。本来80年代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城乡差别已成缩小之势,但是,在90年代以后却迅速地拉大了。“三农”逐渐问题成为老大难,现在又要靠资本下乡来救命了。所以,大家想一想,联产承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只是一块敲门砖,是为了敲掉集体经济,这个使命完成了,它也就被丢掉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联产承包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那把钥匙。

最后,再给大家提出一个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发展集体经济体制下的农业产业化还是资本主导下的产业化

当然,这一农业的产业化过程,本来应该在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体制下有组织地实现。因为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以外的各个环节,在社一级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如供销社、信用社、收购站、粮站、农机站、技术推广站、兽医站以及水利、电力、植保、种子等一系列服务部门都已齐备,只要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以适当的改革,按产业化要求整合这些环节,很快就能成为农业产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人民公中现代农业的组织体系。但是,解散了人民公社,不但使农业在生产环节上退到小农经济,更重要的是使农业产业化的这些环节退化了、私有化了、市场化了,使些环节基本上都已经被资本所主导。分散的小农面对资本掌控的各个产业环节,农业产业化就必然是“公司加农户”甚至连农户也不要的公司直接雇工经营,走上资本改造小农的产业化道路。所以,在反思集体经济失败的教训中,不但要看到解散人民公社是对社区集体经济的瓦解,同时也是对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的瓦解。重建农村集体经济,既有重新组织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问题,也有按产业化发展的要求重建农业的产业化组织体系的问题。

前一段曾看到一个报道报道,今年7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讲起一段往事,说他10多年前去加拿大考察现代农业,特别注意到对方介绍情况时从不简单地说“农业”(Agriculture),而是始终用一个完整的词组“农业产业”(AgricultureIndustry,直译为“农业工业”)。李克强说:“我当时听得很奇怪,怎么又是农业又是工业他们带我看了一圈后我明白了:从选种、种植、收割、仓储,到加工、营销,完全是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打通了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最终的产品销往全世界!”当天的会议部署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绿色发展之路。李克强指出,纵观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普遍都是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农业不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农业现代化就失去了支撑;反过来说,也只有根本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农民增收增效才有保障。李总理现在能有这样的认识,也算难能可贵了。但是,仍不清楚这样的农业产业化如果没有集体经济体制的支撑,如果不把农民按社区、按产业(包括比乡镇更大的层面上)组织起来,是不是最终还是资本下乡,走公司加农户或干脆由公司圈地雇工经营的路子

同学们,今天的广大农村哪里还有真的联产承包早就没有了,有的只是岌岌可危、难以为继的类似“永佃制”小农经济。这就是所谓的“农村改革之父”及其继承者们的历史杰作!他们真的要搞联产承包吗绝对不是,无非是退回到家庭小农经济而已。

所以,三农问题并不在三农本身,而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道路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从这样的高度来思考问题,不要局限在农业本身的圈子里。我们的三农问题,需要重新进行顶层设计。

就讲这些,谢谢同学们。

2015-11-8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THE END
1.农产品供应农产品产地价格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供应 搜索 免费开店卖货 柑桔牛副产品猪副产品苹果鸡牛肉橙子鸡蛋 下载惠农网APP 手机询价,沟通更方便 首页 供应大厅 采购大厅 惠农大数据 行情大厅 行业资讯 农技学堂 严选商城 农批通 土流网 最新成交 2024-12-11 地区 卖家名称 出售品类 滨州市阳信县 阳新牧夏清真食品有限公司 牛肉 宁德市古田https://www.cnhnb.com/supply/
2.供销物语:12.3新鲜上市,省心省力,价格美丽!点击观看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SHOPPING —日用百货专场— 久亮强光手电筒400W 康铭LED充电迷你儿童强光手电筒规格:一把装到店自提/送货上门 专享价:¥8.5 立即购买 犀牛真皮速亮油 大瓦房小二黑高级鞋油净重:一支装到店自提/送货上门 券后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M4NzgzOQ==&mid=2650957917&idx=1&sn=9549aac6dda1640989d747cd9f1896db&chksm=8abccb2a97c6e83b2395bcb3eac8139bab8805cd8cdff36de72d23fb20a85fb0a4e69f02bacc&scene=27
3.农村房子的买卖流程是什么?一、农村房子的买卖流程是什么? 1、需经村集体以及村民委员会书面同意; 2、如系共有房屋,必须征得其他共有人同意; 3、应提交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及土地证、房产证等相关材料的原件; 4、到产权登记部门查看房屋产权是否存在瑕疵:如是否存在抵押等担保、是否有人民法院采取查封等财产保全措施。 5、应订立书面买卖合同https://mip.64365.com/zs/1209770.aspx
4.在乡镇农村创业开什么店比较有市场?在乡镇农村创业开什么店比较有市场? 现在有很多的乡镇发展都还是非常不错的,对于想要创业致富的人来说,想要在乡镇做生意,就一定要选择好的项目。那么在乡镇开什么店比较有市场?接下来,我们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在乡镇开什么店比较有市场?帮大家整理了4个比较适合乡镇开的店,供大家参考哈~ 1、蔬菜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143243309?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5.记者回乡记一个供销社,几乎成为计划经济时期农村乡镇的国营百货超市。 张连甫回忆,当年供销社地方不够用,在当时公社政府的调解下,人和供销社在京广铁路西侧购买了人和村第四生产队的10亩地,一亩90块钱。他们在那里设立了供销社仓库、办公区、供销社收购门市部,收购烟叶、萝卜、白菜等农副产品,然后通过火车运往外地,鼎盛的时候https://www.ceweekly.cn/2019/0218/249210.shtml
6.把产品卖到农村去的十个有效营销方法现代管理资讯城市的市场,只要花个把星期你也就了解个大概了,但农村,往往面积是城区的几十倍上百倍,农村人才能对农村熟悉,不相信,你问问杭州的城区人,记得余杭下面的的哪个乡镇?但农村人他们对农村太熟悉了。 第二、找对产品系列 有的人会问,公司定了什么产品,我就去卖什么产品得了,不对,中国太大模块国的农村习俗太多,https://m.lab168.com/news/show-30291.html
7.乡下开店卖什么利润大随着农村不断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创业,而在农村创业,想要发展得好,那么找对行业很重要。现在很多农村的乡镇经济发展已经很好了,因此有不少商机也显现出来。那么,乡下开店卖什么利润大?下面就介绍几个农村镇上开店利润高的项目。 1、小吃店 民以食为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吃越来越重要。不管是在南方,还是https://jiameng.baidu.com/m/content/detail/84255171207?from=search
8.张家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2.以工代赈项目业主单位是什么单位? 答:以工代赈项目业主单位一般为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 23.以工代赈项目招投标方面有什么具体规定? 答:按照招标投标法和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有关规定要求,以工代赈项目可以不进行招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要求招标,不得另行制定必须招标的范https://www.zjk.gov.cn/content/bwbd/198461.html
9.乡镇户口属于什么户口律师普法乡镇户口属于什么户口 普法内容 没有乡镇户口的,只有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一般城镇户口都属于非农业户口。镇户口是指在城市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集镇注册登记的户口。拥有城镇户口、享有粮油肉等配给、招工等权利的居民,即城镇定量户口的居民,也简称“市民”。城镇户口又叫城镇户籍,是指过去计划经济年代、我国实行二元体https://www.110ask.com/tuwen/10498482607035358026.html
10.现在农村做什么生意赚钱?40个农村最火的小买卖如今农村市场一片大好,只要你在农村选择了好的生意项目,想不赚钱都很难。现在很多人在农村做起了小买卖,生意都很火!小编就为大家准备了40个农村生意最火的小买卖,想赚钱的你就来看看吧。 特色小吃店 如果你有吃苦城耐劳的好品格,手中拥有一万元资金,可以考虑在城里闹市或乡镇政府所在地开一家特色小吃部,经营的https://www.jianshu.com/p/e61b25d5b0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