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品牌化;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千万工程
1浙江省乡村品牌化建设的历史沿革
1.1村民自发建设阶段
1.2政府主导建设阶段
1.3乡村品牌化阶段
2浙江乡村品牌化前期做法与经验
2.1规划制定强调因地制宜
2.2美丽乡村建设强调标准化
2.3产业集聚平台体现特色理念
3乡村品牌化的问题
近年来,作为“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换的重要方法和路径,浙江各地已经就乡村经营、乡村品牌化开展争先恐后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成绩,积累了经验,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发展做出了引领性的贡献。但其中也难免存在诸多问题,值得引起高度警惕。
3.1乡村品牌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4加快推进浙江乡村品牌化的对策
4.1切实提高对乡村品牌化重要性的认识
品牌就是个性,就是特色,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是标准,是服务质量,是综合竞争力。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已经提出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并设计推出了“万村景区化”的载体和抓手,迫切需要“乡村品牌化”的概念加以引领。品牌化是市场经营的必然产物。乡村品牌化,不仅是浙江美丽乡村从建设向经营转型的必然要求,是浙江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更是美丽乡村发展的终极目标。抓住了乡村品牌化,就抓住了乡村发展的根本,就抓住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的密钥。对此,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品牌化经营的理念,要将乡村品牌化作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抓手,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宣传。要在行动上做到以品牌化理念指导美丽乡村建设,以品牌化思路营销美丽乡村、发展乡村,将品牌化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要求。
4.2加快构建乡村品牌化理论体系
与历史上我国农村展开的集体经营大相径庭,当前的乡村品牌化具有全新特点:是在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背景下,在政府大量投入资金完善了乡村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在城乡融合发展、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下,在文化消费、旅游消费、体验消费、多元消费大行其道的市场需求下展开的全新的经营,其中经营的条件、主体、内容,经营面向的市场消费环境,经营的规范性和所需要达到的目标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超前谋划,避免走弯路,应该由政府出面,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高校、科研机构等专业团队,由农业农村政策、活动策划、市场营销、品牌传播等专业人员加盟,加快研究进度,争取尽快形成理论体系,以此指导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乡村品牌化伴着乡村经营而生,与乡村经营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将乡村作为一个产品推向市场,这在中国乡村发展史上,也是破天荒第一次。势必将碰到许多政策法规方面的制约,我们要加强研究,制订出台系统、规范的政策举措,在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经费处理等一系列问题上予以明确。比如:明确建设资金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经营费用;明确乡村规划中应包含品牌规划的内容;明确乡村品牌化指导服务的具体职能部门;明确将乡村品牌化经营列入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等。社会层面,针对已经展开或计划展开经营的村镇干部、运营公司人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加快专业培训。利用浙江农民大学覆盖全省的教育资源,设置“乡村品牌化”专训班。
4.4挖掘文脉,提炼价值,强化品牌顶层设计
作者:李闯胡晓云蒋文龙朱海洋单位: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农民日报浙江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