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里叫吴家堡,吴育华家过去就是熊尔史的家……”11月28日上午,在雷波县千万贯乡石板滩村村委会会议室里,8张A4纸大小的手绘地图依次铺在桌上,手绘地图作者、四川农业大学派驻石板滩村驻村第一书记韩庆龙指着其中一张向记者说。
每个组一张图,每张图上除了有道路、地名等要素以外,还分别用红色圆点和黑色圆圈详细标注了监测户和脱贫户的名字和具体位置,8张图拼在一起就组成了石板滩村驻村工作队的“入户交通图”。
8个组8张手绘地图,让帮扶工作更加精准。这是韩庆龙与驻村工作队员共同绘制的石板滩村3组地图。
石板滩村地域广阔且地形复杂,辖区面积17.68平方公里,岔路小道如迷宫般纵横交错,8个村民小组,229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分布在各个角落。如何让入户走访和帮扶工作更加高效、更加精准?
“村组干部都是当地村民、都有农活要干,为了不耽误他们劳作,除了专项行动以外,日常的入户工作,驻村工作队都是自行前往。”韩庆龙告诉记者,为了能够顺利找到农户家,我们就想试试自己绘制走访线路图。
从2024年初开始,韩庆龙和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们一道,利用一次次入户走访的机会,一边走一边画、一边画一边改。每一条小路、每一个弯道、每一户人家,都在他们笔下精准标注。“先用铅笔画,再通过村组干部核对或入户核对,核对准确以后再用钢笔画。有些组的道路比较复杂,修改了5、6次才有如今的效果。”
韩庆龙告诉记者,这些手绘地图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粗线条勾勒出的国道与产业路,仿佛是石板滩村通往繁荣的“大动脉”;细线条描绘出的蜿蜒入户小道,就像连接每一个家庭的“毛细血管”。这些手绘地图已经成了驻村工作队日常工作的精准导航,大家在走访和帮扶的道路上不再迷茫。
通过绘制地图,韩庆龙和驻村工作队员们对全村的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指着3组的手绘图介绍道:“3组的脱贫户和监测户虽不多,但是分散在两座山的周围,路上弯道岔路多,很容易走错。阿西阿说家是外村搬来的,因家中突发意外被纳入监测,我们帮他申请兜底政策、进行产业发展指导、帮忙销售农特产品、推荐务工岗位。现在他家养了20多只山羊、种了3亩脐橙,大儿子在外务工,今年修了新房子,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石板滩村党支部书记丰母体告诉记者:“这不仅是导航图,更是民情图。在这一张张地图上,记录的不仅仅是地理位置,更是每一户村民的故事、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一个圆圈、每一根线条,都承载着驻村工作队的心血和付出。”
韩庆龙表示,乡村振兴不断推进,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各类信息不断更新,驻村工作队将继续修改完善手绘地图信息,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准度和效率。(文/图夏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