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何国彩)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抓乡村振兴。国家给予了大力扶持,为农村兴修道路,兴修水利,环境整治常抓不懈,改变了农村的面貌。确实给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路宽了,灯(路灯)亮了,沿公路美化在日新月异,使有的地方逐步迈入城镇化的公园式乡村。让人们体会到了幸福感。
然而,这只是形象上的变化。关健还是要发展经济,使农村能自己造血强身健身。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要想在有限的土地上取得增产增收,就得改变常规种植经营模式。在保证粮食生产稳步前行的前题下,必须开动脑筋,开发新的转型项目。不一定非得种粮食,将一部分贫瘠土地改建生产效益高,增收快的其他科技农业项目。比如:养殖场(养鸡、鸭、鹅等禽类),大棚蔬菜,大棚菌菇,种甘蔗,种药材等,有条件的地方虾稻连作。实行产业转型,提高土地产出率。不过多数村探路无门,举步维艰。
黄梅县分路镇郭湾村“华航无公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产业转型的成功范例。这个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10月,注册(自筹)资金60万元。经过10多年的打磨经营,现在挤身于“省级市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合作社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运作经营。
他们利用原来农业产能低的土地100亩,建造大小温棚80余座,大小冷库5座,购制配套的机械设施,生产无公害食用菌产品,成立食用菌生产合作社。
这个合作社吸收当地农民102户入股(其中农民100个),在100亩地皮上建基地3个,注册了“华航食用菌”品牌。先后共投入资金230万元购制固定资产。由47岁的郭尚虎社长全盘规划,稳健经营。招收常年不能外出打工的中老年男女劳力30余人(其中贫困户12人),平时每天一般有10多人在场内做工。既适合场内生产的季节性劳动,又使在家的劳力做工务农两不误,随叫随到。所做的工活技术不高,人人会做,早出晚归,出勤方便,做工收入有保障,无拖欠现象。
他们租用的100亩土地按商定的价格给土地户交付租金每年2万多元。让农户得到租金,让附近中老年劳力有工可做,为他们家庭增收,还帮扶了贫困户,一举多得。让原本贫瘠的土地收入翻了无数倍。
不仅如此,郭社长还为附近村民免费提供食用菌栽培技术,提供必要的服务,让他的菌菇生产模式幅射到周边村民,带动大家勤劳务实而致富。真正实现了上级政府早就提倡的发展产业一村一品计划,达到富甲一方的目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黄梅文学》媒体平台作家一行于2024年11月30日乘着微寒的冬风,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驱车来到郭湾村食用菌基地参观采风。热情迎接我们的是一位中等身材,结实健壮的中年小伙一一郭尚虎社长。几位中老年工人正在娴熟地干拆吐失效废弃的菌包,将废料作农业有机肥用于农作物基肥和追肥,毫无环境污染。
我们眼前展现一排排黑色的旧菌棚和一排排白色的新菌棚。走进新大棚,地上整齐地摆放着满地灰色的菌包,像国庆阅兵的队伍,整装待发,迎接我们来检阅。它们将在这棚里静坐一个多月发酵,慢慢从圆圆的菌包身上生长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一一平菇、姬菇、秀珍菇、茶树菇。这些菌包分批次入棚入列摆放,待时机成熟就会吐出鲜嫩的菇芽,像美丽的花簇鲜艳怒放,长到一定规模到成熟期就可分批次采摘上市销售。这样的鲜菇年产量40多万斤,畅销本地及外省外县。亦有烘焙的干货(易于保存储运和销售),属无污染的纯绿色安全食品,都深受消费者欢迎。这个合作社的产品产销两望,事业风声水起,名利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