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山亭: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枣庄市山亭区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点,从让返乡秀才成为新农人、手机成为新农具、流量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生态成为新资源入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让返乡秀才成为新农人

清晨浓郁的酱香飘满了整个村庄,经过切丝、翻炒饱经日晒的辣疙瘩,变成了色泽鲜亮、脆嫩咸香的炒咸菜,卷上杂粮煎饼,尝一口便回想到从前,这是所有在外游子记忆深处“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我之前在外地开连锁母婴生活馆,那时候虽然挣钱,但是心里总是放不下家里的老人和我心头最爱的‘风味小咸菜’,2014年我便回到山亭开启炒咸菜之路,现在我的酱菜销量位居各大平台榜首。”“酱菜格格”高利芹向我们自豪地介绍道。

在“返乡秀才”的带动下,山亭区针对返乡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实施精准培训,相继举办电商、乡村建设工匠、石榴种植、非遗传承等培训,累计培训各类人才5100余人,评选山亭籍乡土技能大师、标兵、能手共计180名,新增技能劳动者5711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365人。

把手机电脑和先进技术变为新农具

现在,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返乡创业,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帮助农民在家“卖货”;一块小屏幕,就能汇聚田间地头多种信息;一项深加工技术,就能让农产品增值,农业越来越有“科技范儿”了。

“我现在有5个淘宝店、1个天猫店,并同时入驻拼多多、微店、抖音、视频号等10多个平台,主要销售樱桃、蓝莓、地瓜、紫薯、小米等当地60多种农特产,多年蝉联线上平台农产品销售类目第一。”“返乡秀才”高安勤向我们介绍他的成就。

走进徐庄镇共富工坊,8个直播间正在火热直播,售卖着樱桃、地瓜、杂粮、零食等多个类目的农产品。这是徐庄镇党委、政府和高安勤共同创办的共富工坊,他通过举办乡村电商课堂活动,带动周边20余名青年从事电商,将网店从2家扩大至17家,注册“鲁农人”商标,常年连接本村3个合作社和20余家农户,一年实现销售额约500万元。

据了解,山亭区山多地少,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美誉,村民大多以种植樱桃、山楂、葡萄等果树为主,因为保鲜期较短,往年每到收获季节村民都面临销售难题。对此,山亭区实施电商达人头雁计划,着力培育特色产品直播带货、网红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创新“技能+直播”“人才+电商”模式,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组织电商人才培训18期,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涌现出一批以张月乔、马宝学为优秀电商直播代表的新农人。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电商企业404家,电商店铺2637家,实现电商网零额增幅连续12个月全市第一。

走进桑村镇辛庄村艾草园的生产车间内,阵阵艾草清香扑面而来,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将艾草进行加工,目前主要加工的产品有艾条、艾柱、艾包等,通过线上销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5万元。

“人们只知道金银花珍贵,金银花藤都是当‘杂草’割掉,其实金银花藤同样具有很大的价值,它的藤可以煮水喝或者是煮水洗澡,我们现在将金银花藤加工成沐浴包进行销售,既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又延长了产品链。”徐庄镇“新农人”高安勤介绍道。他通过收买农户新鲜野生金银花藤,做成野生金银花藤沐浴包,通过线上平台年销售约10万斤,销售额达到100万余元,带动周边10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2000余元。

这是山亭区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亭区把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农业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不断延伸产业链,积极探索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产品由低层次的初级产品迈向中高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先后打造了“山亭地瓜枣”“枣店香”系列产品等,让特色农产品“链”出了一片新天地。

整合资产资源成为新的生产关系

如何让新农人、新农具更好发挥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带动村民致富,是山亭区一直在探索的。

“这个火樱桃,清脆多汁、酸甜可口,红红火火的真是好看又好吃……”在水泉镇采摘园,游客们挎着小篮子穿梭在樱桃林中,一边品尝甜美的樱桃果肉,一边享受着采摘的乐趣。眼下,一幅幅从农家小品到大产业的发展画卷,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

走进徐庄镇安上村现代农业产业园,连栋成片的温室大棚内硕果累累。

“在省派第一书记的帮扶支持下,整合帮扶资金、进行土地流转、引入新型农业技术,采用荷兰吊架式无土栽培模式,利用椰糠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立体种植西红柿等蔬果,我们村已经实现长叶香橙、天使草莓、青口蜜小番茄、玉菇蜜瓜等蔬果蔬菜和种苗一年四季不间断供应。”安上村党支部书记张令帅说。

据了解,土地托管、流转在山亭区早已屡见不鲜,在城头镇龙潭家庭农场,一座座现代化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红、橙、黄、绿不同颜色的番茄长势喜人,“新农人”袁权在这里流转土地200余亩,建立了番茄品种育繁推基地,先后选育推广了270余个番茄品种,每年开展科技下乡等志愿活动30余次,累计推广种植番茄等蔬菜新品种2.6万余亩,帮助种植户年增收达1200余万元,强村富民成效显著。

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把村内土地、资金、资源、劳动力等整合到一块,带领村民“握成一个拳头”奔小康。

“跨村联建”构筑乡村振兴新图景

“俺村火樱桃品质、口感都和棠棣峪的一样,但就是卖不出去,去年樱桃收入就只有十来万块钱。自从我们开展了‘跨村联建’,在棠棣峪村的带领下,今年我们的樱桃收入突破了20万,供不应求了!”水泉镇赵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洪臣高兴地介绍。

据了解,在水泉镇棠棣峪村周边的赵岭、郑庄、张山头、唐岭4个村地缘相近,都种植火樱桃,但种植技术相对落后,在果树品种引进、技术推广方面缺少交流共享。为了让强村帮弱村、先进带后进,彻底解决村庄规模小、实力弱、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山亭区以水泉镇棠棣峪片区为试点,探索实施村党组织“跨村联建”,以棠棣峪村为领建村,统筹周边赵岭、郑庄、张山头、唐岭4个村组成棠棣峪片区党委,由机关下派的“80后”返乡能人、郑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片区党委书记,90年代起就担任支部书记、德高望重的棠棣峪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副书记,其他3名联建村党支部书记任委员,并整合5个原有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火樱桃种植合作社联合社,推广普及“六统一”生产经营方式,增强林果产业组织化程度,提升经营标准化水平。同时,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推动区域品牌共享、资源平台共用和产品统购统销,2024年火樱桃成熟季,示范片区日均网上销售3000余单,累计销售额达6500余万元。

码头、沙滩、花海、长城、民宿,这些景点同时汇聚在了山亭区岩马湖畔—冯卯镇独古城村。

年轻人想法新,有干劲。山亭区独古城村回引的95后党支部书记、致富能手张越任职后,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深度挖掘“最牛老丈人”独孤信事迹传说,建成村庄西部岭长城2.3公里;坚持因地制宜,因山就势,打造了“九曲花海”和“旱海石林”景观;以“闲置小院复活”工程为抓手,盘活28个独具特色的业态小院,翻修成农家院落式的民宿小院,配套建设道路、水井、花草树木、农家食堂等,使整个村庄有了景观的看头、文化的说头、农民的盼头和游客再来的念头,旅游旺季每天游客突破1万人。

村党组织“跨村联建”,打破条框束缚、区域壁垒,通过联建村党支部优势互补、强弱搭配,推进片区组织联建、产业联营、乡村联治,打造“共建、共治、共富、共享”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目前,山亭区全面推开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全区成立联合党委53个,覆盖261个行政村,各片区党委立足联建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精准策划一批优质产业项目,积极搭建共富平台,由片区党委带动发展产业项目34个、共建项目36个,成立共富公司18家,培育致富带头人121名,累计带动联建村集体经济增收276.5万元,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134个、增收284.7万元。

“乡村来了好青年,开发山里好资源,线上线下好相连,带领群众好赚钱!”山亭区通过实施“榴枣归乡”“归雁兴山”工程让优秀人才回到山村成为新农人,利用智能手机、农业科技等先进技术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并在全区建立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施村党组织“跨村联建”,最大限度整合资产、资金、资源,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构建了乡村振兴新的齐鲁样板。

THE END
1.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为美好生活添彩做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工作,离不开健全的制度机制。各地要加大政策和制度供给,健全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统筹用好各类资金项目,创新财政、金融、人才、用地等支持政策,引导各类资源要素支持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工作,加快构建起正面激励与负面约束相得益彰的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保障体系。 http://nync.gansu.gov.cn/nync/c107987/202412/174032995.shtml
2.农业机械研究所新闻动态农民日报长文报道农机所木薯生产机械化11月30日,中央级综合性大报——农民日报,以“聚焦热作技术创新 以产业急需为导向加快攻关——木薯宽窄双行起垄种植及配套全程机械化技术探访”为题目,长文报道了农机所薯类生产装备研究室、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牵头研发的木薯生产机械化技术,并在农民日报客端同步推送了对邓干然研究员的现场专访视频和木薯https://www.catasamri.cn/contents/1640/216219.html
3.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全省93个涉农县(市、区),开展“四下基层、四访四传”包片指导服务工作;推动相关部门降低大米加工企业电价,每家企业用电成本平均降低近60万元……今年以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干部主动深入基层了解市场、衔接供需,建立政企常态化交流渠道,积极帮助各类涉农主体解决产业化过程中的实际难题,掀起了一阵阵农业https://www.agri.cn/zx/xxlb/202412/t20241204_8695586.htm
4.农技推广范文8篇(全文)重庆市万盛经开区被确定为2013—2014年农技推广“特岗计划”试点区县, 2年来共吸收了20名农业院校大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落实,减少了氮肥的施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且减轻了病虫危害,减少了农药用量,农机新技术、新农具项目的引进、推广应用等工作, 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负责辖区水产业养殖新技术推广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24u1oss.html
5.四川三农新闻网近年来,四川结合省情实际,明确“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利用为先、尊重习俗,注重实效、经济适用”的治理思路,并以资源化利用为主,推广“低成本、易管护、可持续、效果好”的治理模式,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提升至目前的73.51%,居全国前列。因地制宜,破解农村散户污水治理难题 高店子社区地处丘陵地区,人口相对http://sc3n.com/index/news/topics?page=58
6.续写春天的故事河南周口:农资市场新变化手机成为新农具,网购农资比品牌,问诊配方选肥料,不买农资买服务……春耕、春播、春管农忙时节,在有“中原粮仓”之称的河南省周口市,农民选购农资、农具出现新变化,市场变得“潮”起来。今年他托管两户在外务工村民的10多亩地,种上强筯小麦。目前,该县已成立农机专业https://m.gmw.cn/2022-04/04/content_1302882161.htm
7.大数据能为乡村振兴做什么?——中国青年网用好大数据,更好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现在农民们说,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了新农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说。 大数据如何更好赋能乡村振兴?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彭南峰认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大数据可以为农产品插上数字的翅膀,让农产品拥有“千里眼”“顺风耳”,卖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gn/202105/t20210529_12979964.htm
8.东方烟草报清新福建,清甜翠碧。福建省局(公司)表示,将继续以品牌需求为导向,在基地建设、科技创新、配方使用等方面与工业企业深化合作,不断改进和彰显“翠碧一号”品质特色,为中式卷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特色优质原料保障。 原料应用破题篇 用好每一片烟叶 本报记者 朱文娟 https://epaper.eastobacco.com/html5/2024-04/26/content_2_1.htm
9.万兽战神最新章节万兽战神无弹窗第2562章 得到配方 第2563章 出事了 第2564章 发动群众 第2565章 闹大了 第2566章 收不住 第2567第3281章 新农具 第3282章 想法不同 第3283章 灵粮 第3284章 龙五 第3285章 争取位置 第3286章 https://www.bswtan.com/32/32174/
10.《我与政哥同母异父!》樱飞雪^第17章^最新更新:202406语气依旧嫌弃,雍月眼神狐疑,“再说你回来都晚了,新铸的曲辕犁都已经用上了,现在的炉子都是准备烧青瓷用的。” “什么!?铁你们都已经炼完了!” 刚才还面带笑容安抚雍月的吕不韦瞬间跳了起来,炼铁是这么快的吗?自己从雍城到咸阳,又从咸阳到雍城满打满算才几天,他们连新农具都已经用上了!昔年,欧冶子铸造太阿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8884692&chapterid=17
11.极品恶婆婆暴富后,女主她后悔了最新章节列表赵喜春:行,分家!分家后,剩下的儿子女儿不是偷奸耍滑就是胆小如鼠!赵喜春:呵,欠揍!多年后,手握咸鱼系统,带着全家致富后的赵喜春正在躺椅上晒太阳。原书女主:娘,分家是我错了,您能不能原谅我——某男人:娘子,孩子们都大了,不用你操心了,该关心下为夫了吧! https://www.lingyutxt.net/book_53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