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市举行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
3月14日上午,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集中销毁假冒伪劣商品活动,涉及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烟酒、日化产品、被装等八大类,35种,共计64.53吨假冒伪劣商品。
燕都融媒体记者李春炜文/图
3月14日,石家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
随着一年一度“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来临,为隆重纪念这一重要节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办公会议各成员单位围绕中消协今年确定的“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投诉受理等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并将今年3月份确定为“消费维权宣传月”。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过去一年做了什么?未来一年将如何做?发布会上,石家庄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办公会议各成员单位给出了答案。
“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去年达1467家
新闻发布会上,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办公会议办公室主任、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尹兵辉介绍了2021年以来全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整体情况和今年省会在加强消费者权益工作方面的安排部署。
去年,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放心消费创建“放心消费示范单位”总量达1467家,成功创建18家省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41家市级“品质食品管理示范超市”、130家省市级校园食品安全标准食堂,餐饮“明厨亮灶”基本实现全覆盖。卫健委紧盯疫情防控,聚焦民生,2021年全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共查处违法案件900多起,严厉打击了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违法行为。
据悉,今年省会还将持续创建消费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在去年创建30家基地的基础上,今年再创建40家,真正把消费教育基地打造成为宣传企业、促进消费、消费者增长消费知识的“亮点”工程;持续建立健全消费者高效便捷快速的投诉调解处理机制,强化投诉分析、受理办结、织密维权网格,形成闭环处置,并接受消费者和社会监督,在全社会构筑起“天天3·15”浓厚氛围。
破获侵权案件553起,涉案金额1.45亿元
2021年,石家庄市公安机关共破获侵权假劣类案件553起,采取强制措施482人,移送起诉440人,涉案金额约1.45亿元。
石家庄市公安局食药支队食品大队大队长刘峰介绍,2021年以来,石家庄市公安局以公安部“昆仑2021”、省公安厅“燕赵-砺剑铸盾2021”专项行动为牵引,统筹开展“农耕保卫战”“金盾风暴”“药安食美-诚信省会”等专项行动。2021年,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侵权假劣类案件553起,采取强制措施482人,移送起诉440人,涉案金额约1.45亿元。侦办大要案24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去年受理旅游类投诉360件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29万元
2021年,石家庄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全年受理旅游类投诉360件,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29万元。
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瑞峰介绍,2021年,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加大执法办案力度,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加大对旅游、出版物、娱乐场所等文旅经营单位的监管,严厉打击零负团费、虚假宣传、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等各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重点打击农资下乡“忽悠团”严查兜售假劣农资坑农行为
2021年,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普法宣传教育等多管齐下,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秩序持续稳定向好。
大力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实现全覆盖,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2%。全市农产品监测总量达42754批次。持续加大整治力度。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大排查”行动及“瘦肉精”专项整治、“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等系列整治行动,检查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种养殖户、定点屠宰企业10490余家次。
同时,针对农业生产资料产销特点和农时季节,对城乡接合部、乡村农资经营门店、省市县交界区农资门店的不规范经营行为,农资下乡“忽悠团”、上门推销式无证经营的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打击。对农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加强巡查监管,严查商贩兜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依法依规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查处了一批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案件,有效净化了农资市场环境,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3234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0896家次,办理执法案件154个。办理各类农安案件137件、动物卫生监督案件431件。
实现1000家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筑牢消费维权网络
发布会上,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科长杨喜荣介绍,去年,12315热线受理投诉案件办结率达到98.99%、举报案件办结率达到99.2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
今年,将持续推动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工作。按照《河北省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指引》要求,通过向乡村、向品牌、向街区延伸,不断扩大承诺企业覆盖面,实现1000家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
加强消费维权体系建设。结合各市场监管所规范化建设,规范高标准消费维权工作站157个,推动大型商场、旅游景区、社区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330个,发展消费维权直通车企业和ODR企业100家,进一步筑牢消费维权网络。积极探索消费体察、消费调查、比较实验、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