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0月28日第10版)
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一处绿植销售基地,带货主播正在推介销售绿植。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澳大利亚“对话”网站近日报道称,在宁静的云南偏僻山村,董梅华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她把中国农村的质朴田园展现出来,让数百万人为之着迷。精通数字技术的农民和农村居民用怀旧和真实赢得了中国社交媒体的青睐。这种社媒现象的中文说法是“新农人”。它展现了农村名人的崛起,他们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记录生活,并获得收益。
近年来,农村直播电商(“村播”)作为直播电商的一个细分品类,在中国日益火热。越来越多农村商户通过直播电商销售农产品或其他特色产品,日渐获得广大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
据《2024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统计,2023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870.3亿元,约为2014年的5倍。中国商务部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显示,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9.4%。随着中国进入新的经济和消费周期,数字农产品电商也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呈现出东中西部竞相发展、各类农产品加速覆盖的良好态势。
当前,中国农村直播电商呈现出本土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得益于直播带货场景化更强、互动性更加充分的优势,中国农村商户通过直播销售农产品,能够更好地实现“所见即所得”,更好地适应许多农产品非标准化的产品特点。另一方面,农村直播带货让产品销售更加贴近农村原产地,能够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和信任感。田间地头、加工车间、冷链仓库等直播场景具有农村本土特色,能够带给消费者不一样的消费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农村直播电商整体仍面临突出的人才瓶颈、产品瓶颈、供应链瓶颈以及同质化竞争导致利润下滑等问题。解决“村播”发展瓶颈,一方面需要中国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资源投入力度,促进全国不同区域间农村直播电商的平衡发展;另一方面需要电商平台继续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流量扶持及各方面投入,引导“村播”商户更加注重内容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激活潜在市场增量空间;此外,“村播”商家应紧抓电商新业态发展的机遇,立足自身资源特点,注重从农村产业及产品端发力,突出产品和服务特色,打造独特的竞争能力。可以预见,在各级政府、电商平台、农村商户等多主体的合力推动下,农村直播电商将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