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huiProvincialPeople'sgovernmentpressrelease
1月9日下午,全省政法机关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暨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推进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
会场
郑明武: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
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郑明武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全省政法机关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暨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推进工作情况,非常重要。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有: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董桂文同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郭磊同志,省高院党组成员、一级高级法官朱兆法同志,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一级高级检察官陶芳德同志,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一级警务专员刘海石同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张国安同志。欢迎各位领导出席发布会。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也很丰富,共有五项议程,第一项议程请董桂文同志通报全省政法机关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暨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推进工作思路举措;第二项议程是请董桂文同志介绍《关于全省政法机关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深做实知识产权政法保护15项重点举措服务保障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第三项议程请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负责同志结合各自职能分别发布2023年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推进工作的思路举措;第四项议程是郭磊同志发布2023年全省政法机关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第五项议程是记者提问。下面,依次进行。
下面,首先进行第一项议程,请董桂文同志通报全省政法机关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暨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推进工作思路举措。
董桂文:
记者朋友们:
安徽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董桂文
大家下午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出台《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安徽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办法》《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文件。2023年3月15日,省委书记韩俊在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上要求做到“四个坚决”,并强调:“政法系统有一个很大的责任,就是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省委政法委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把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聚力六个活动、实现六个一批”为主要内容,组织推动全省政法机关开展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落细落实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举措,让企业和企业家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舒心发展、顺心成长,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全国排名显著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数保持“五大环境”前列,为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树牢“重商”理念,积极响应企业司法期盼
二、加大“安商”力度,依法打击侵企犯罪
坚持平等保护,依法打击侵害企业和企业家利益的违法犯罪,净化市场环境,让企业和企业家专心创业。一是打击侵企突出犯罪。重点惩治垄断经营、欺行霸市、强揽工程、制假售假、敲诈勒索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行为,对涉企警情集中接处、涉企案件“有案必受”,全省破获侵企违法犯罪案件2846件。二是打击企业内部职务犯罪。对企业关键岗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等侵害企业利益犯罪,既从严打击,又追溯源头。全省起诉民营企业内部职务犯罪案件255件326人,发出检察建议60件。三是打击知识产权领域犯罪。主动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建立易受知识产权犯罪侵害企业名录,加大对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成果等的司法保护力度,全省审结涉知识产权领域刑事案件545件,同比上升160.8%。
三、优化“亲商”服务,营造一流法治环境
四、落细“暖商”举措,用心为企纾困解难
坚持谦抑审慎,严格规范涉企执法司法行为,积极帮助困难企业和企业家走出困境、重返市场,让企业和企业家舒心发展。一是加强执法司法检查。坚决防止刑事手段介入经济纠纷,开展涉企案件执法司法规范化专项检查,评查检查各类涉企案件27608件;对企业经营性资产“活封活扣”,有效释放价值64亿余元财物的使用价值和融资功能;简化涉企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审批流程,依法保障8314人次外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全面清理涉企“挂案”。全面摸清底数,逐一“解剖麻雀”,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坚决撤销处理,坚决不让一个企业和企业家“负罪经营”。全省涉企“挂案”清理率100%,实现应清尽清、不留死角。三是正向激励改过自新。助力企业信用修复,为主动履行义务或纠正失信行为的企业出具自动履行证明,覆盖企业12596家,依法撤销、删除失信8843件,累计出具信用恢复证明1468件。出台《关于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扩大市场主体受惠面,推出轻罚、免罚清单事项236项,办理“轻罚免罚”案件8600件,免罚金额1.55亿元。
五、健全“护商”机制,完善长效制度矩阵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政法委、省委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大举措,贯彻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为抓手,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为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实现“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谢谢大家!
谢谢董桂文书记的通报。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董桂文同志介绍《关于全省政法机关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深做实知识产权政法保护15项重点举措服务保障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
下面,我就《关于全省政法机关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依法护航《指导意见》)和《关于推深做实知识产权政法保护15项重点举措服务保障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15项重点举措《指导意见》)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依法护航《指导意见》
(一)出台背景和过程
去年以来,全省政法机关坚持把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创新开展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抓实“六个活动”,深化“六个一批”,有力推动了法治化营商环境始终保持“五大环境”前列,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做法。省委政法委认真落实省委主要领导要求,提炼经验、巩固成果、健全机制,牵头起草了依法护航《指导意见》,目的是把去年阶段化专项行动成效转化为今后依法护航常态长效化工作机制。依法护航《指导意见》经省委政法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已于2023年12月28日印发实施。
(二)主要考虑
(三)主要内容
二、15项重点举措《指导意见》
一是坚持对表对标,确保于法有据。对照中办、国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及“两高两部”出台的有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文件,结合我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和正在起草的《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等,实化政法保护各项任务,确保上情、下情、实情有机统一。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破解瓶颈短板。针对政法机关在知识产权保护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现象,注重从源头保护、司法保护、协同保护三个层面细化举措,着力破解联动不足、合力不够等问题,构建知识产权政法保护“全链条”体系,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三是坚持顶格保护,激发创新活力。锚定“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这个旗帜性抓手,以建设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为契机,提出知识产权涉企案件司法需求快速响应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快速简易仲裁程序和案件办理“绿色通道”,彰显政法机关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担当。四是坚持系统思维,突出衔接配套。紧密衔接省公检法联合出台的《全省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证据指引》,前置保护关口、贯通保护环节,强化政法单位、创新主体、主管部门等之间的协作配合,坚持依法保护,努力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三)主要内容
第1部分是总体要求,概括阐述了知识产权政法保护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明确了总体方向。第2至第5部分是《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规定了加强知识产权政法保护15项重点举措。一是加强知识产权源头保护。包括优化知识产权综合法律服务、健全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引导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社会面宣传。二是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突出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加强知识产权案件办理法律监督、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质效。三是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做实深化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司法协作、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政法机关协作配合、加强科技应用和专业化支撑等工作。四是完善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深化队伍建设、科学考核评价,为深化知识产权政法保护提供支撑。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上两个《指导意见》是全省政法机关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擦亮安徽“创新”品牌、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着力点、突破口。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强化统筹协调、整体联动、精准发力,持续改进作风抓落实,推动各项措施由“纸上”落到“地上”,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谢谢!
谢谢董桂文书记的介绍。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负责同志结合各自职能分别发布2023年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推进工作的思路举措。首先请省高院朱兆法同志介绍。
朱兆法:
安徽省高院党组成员、一级高级法官朱兆法
大家下午好!护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省法院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六个活动”、落实“六个一批”,共审结、执结涉企案件240507件,执行到位金额534亿元,以优质司法服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现在,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全省法院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全力强化企业合法权益保护
把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放在重要位置,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兴业。一是依法严惩侵企突出犯罪,重点打击合同诈骗、职务侵占、破坏生产经营等侵企犯罪,精准打击垄断经营、扰乱市场秩序的黑恶势力犯罪,加大力度打击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犯罪,共审结上述各类案件2015件。二是妥善处理涉企案件,对13641件涉企案件开展专项评查,对12件涉企申诉案件依法再审,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作为犯罪处理。推进涉企合规制度适用,依法办理企业合规案件。全面清理涉企超期未结案件,定期通报进度,确保清理到位。三是深入推进涉企信访攻坚化解,成功化解涉企信访事项306件,化解率达90.8%。
二、立足服务大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理念,把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有力抓手。一是持续优化助企服务保障措施,立足我省实际,制定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21条举措及服务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14条举措。积极参与省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完善全省法院营商环境分析评议指标体系。建立企业司法需求快速响应、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涉企信用及时修复等工作机制。开展惠民暖企集中执行行动,及时兑现企业胜诉权益。二是深化“府院联动”优化企业发展软环境,发布促进政务诚信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典型案例,配合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联动协调解决企业破产中的资产处置、职工安置、费用保障等问题,充分发挥和解、重整作用,帮助企业破茧重生。
三、依法能动履职,不断细化企业司法服务
坚持问需于企、问效于企,千方百计助企稳发展。一是落实“民声呼应”机制,两次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邀请企业代表参加法院开放日活动,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建立院长约见企业家、走访企业制度,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二是优化涉企诉讼服务,设立“一窗通办”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力推行网上立案、在线保全等线上服务,提高企业诉讼效率。加大涉企案件诉前调解力度,与省工商联共同出台推进商会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规定,委派工商联成功调解涉企纠纷21177件,有效降低企业解决矛盾纠纷成本。三是强化善意文明司法,为企业依法“换封”“活封”等854件次,对主观过错较小或诚信记录较好的企业债务人不予惩戒或适用较轻惩戒措施,对12596家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帮助企业重拾发展信心。四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组织“暖企为民”集中走访月活动,登门开展法律服务;针对审判中发现的涉企突出问题向主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促进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下一步,全省法院将按照省委政法委统一部署,持续推动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走深走实,为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是进一步更新司法理念,坚持能动司法,“抓前端、治未病”,强化府院联动,树牢谦抑、审慎、善意、文明、规范的司法理念。二是进一步提升审判执行质效。持续打击侵企突出犯罪,依法惩处企业内部人员腐败,严惩侵企虚假诉讼,加强对企业和企业家人格权的保障,全面推进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做实涉案企业合规全流程适用,持续深化涉企信访攻坚化解。三是进一步完善司法保障举措。深入推进涉企纠纷诉源治理,完善长三角跨区域诉讼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司法大调研等,精准对接企业司法需求。加强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工商联的沟通联系,形成依法护航企业发展合力。
请省检察院陶芳德同志介绍。
陶芳德:
安徽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一级高级检察官陶芳德
自省委政法委部署开展“政法护航专项行动”以来,省检察院精心部署、迅速行动,“一把手”靠前指挥、分管领导牵头抓总,紧盯“开展‘六个活动’、实现‘六个一批’”目标任务,牢固树立“平等保护”和“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司法理念,全面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坚持依法能动履职,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一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扎实推进涉黑涉恶全量线索起底清仓攻坚行动,从严打击强迫交易、寻衅滋事、破坏生产经营等扰乱企业生产秩序、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2023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侵企犯罪案件1182件,提起公诉982件。二是强化涉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推进集中统一履职,完善跨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坚持办案与监督并举,依法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切实保护广大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2023年,全省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嫌疑人165件254人,提起公诉532件1334人。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当严则严、该宽则宽,做到宽严相济、罚当其罪,认真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涉企犯罪,审慎适用羁押强制性措施,减少不必要的羁押。依法行使不诉裁量权,积极稳妥办理涉企犯罪,实现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三、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工作质效。一是畅通涉企诉求表达渠道。积极对接省政府“为企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对涉企“挂案”实行动态清零。始终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决不让证据不足、悬而未决的案件成为企业发展“包袱”。2023年,省检察院会同省公安厅共清理出涉企“挂案”551件,目前已全部清理完毕。三是在“巡回+专项”检察中强化涉企社区矫正监督。认真做好涉企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与社区矫正常规巡回检察、专门巡回检察和专项检察的结合工作。2023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涉企人员减刑42人次,保障社区矫正人员外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2761人次。
四、优化监督举措,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一是对涉企案件实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全覆盖。发现不需要继续羁押或羁押期限可能超过将要判处刑期的,依法释放、变更强制措施或向办案机关提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2023年,全省检察机关对涉企案件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69人次,改变羁押强制措施61人,改变率88.41%,着力解决涉企案件因不必要的羁押影响生产经营等突出问题。二是强化涉企民事裁判和执行监督。聚焦民事裁判不公和执行不作为、乱作为,重点对涉企虚假诉讼、法院不当终结本次执行、不依法采取保全措施,或者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违法采取失信或限高等信用惩戒措施等严重侵害市场主体权利的违法行为,及时提出监督意见,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三是扎实开展涉企信访攻坚活动。全省三级院检察机关通过信、访、网、电等不同渠道,准确接收涉企案件线索,清单化、闭环式办理,注重分类甄别、实质化解、跟踪回访,切实提升化解效果。2023年共受理涉企信访攻坚类案件192件,办结179件,办结率93.23%,息诉罢访132件。
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之谋,全省检察机关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作用,全力护航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聚焦“六个活动”,进一步强化检察司法供给,依法维护市场主体的人身、财产合法权益。二是以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督察监督行动为牵引,持续推动执法司法各环节服务市场主体举措落地生根。三是加强与公安、法院、行政执法机关协作配合,进一步健全联席、会商等工作机制,共同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四是常态化做好送法进企业、被害企业回访等工作,强化对下督促检查,加强工作宣传,积极营造“支持发展责无旁贷、服务企业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请省公安厅刘海石同志介绍。
刘海石:
安徽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一级警务专员刘海石
下午好!2023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部署要求,在省委政法委的统筹组织下,深入开展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持续便民惠企,做到全领域优化服务。主动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工作大局,先后研究出台为企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服务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10条”、长三角区域公安机关服务企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12条”、服务民宿业发展“8条”、优化改进公安机关大型活动审批服务“6条”等一系列便民利企措施,受到企业群众一致好评。目前,省公安厅正在研究制定《全省公安系统积极参与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若干举措》,力争让“公安民警干的事”精准对接“企业群众盼的事”,努力以更有力的措施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密切警企联系,做到全方位畅通交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搭建覆盖网上网下的为企服务警务室、警企议事群、皖警为企服务“一点通”、“护企110专席”等载体,深化“警企恳谈会”“警官联系包保企业项目”“规上企业家和公安局长沟通直通车”等联系机制,主动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协调解决企业问题诉求。2023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建成为企服务警务室246个、警企议事群5783个,组织召开“警企恳谈会”1307次、为企业解决难点诉求3200多件,积极回应企业所需所盼。
下一步,全省公安机关将认真学习贯彻省委政法委出台的两个意见,在经济发展大局中找准公安机关的职责,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作风,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推进护航企业工作,努力为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贡献更多公安力量!
请省司法厅张国安同志介绍。
张国安:
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安徽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张国安
根据发布会安排,现将全省司法行政系统2023年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下步思路举措简要通报如下。
去年以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的部署要求,以开展全省政法机关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为抓手,锚定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守法各环节高点摆位、主动作为,奋力推动我省法治环境与沪苏浙等高对接、走在全国前列,省司法厅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2023年全省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季度调查中,市场主体对法治环境满意度保持高位,法治获得感整体呈上升趋势。
一是高质量强化制度供给,让企业更加安心。牵头起草《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组织开展“法治护航·优无止境”企业家访谈活动,将平等对待民营企业、整治“新官不理旧账”等作为重点用地方性法规予以固化,《条例》已于今年1月1日施行。出台《安徽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建成全省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平台,梳理现行有效政府规章316件、省政府部门和市县乡三级行政规范性文件21064件,清理省级层面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有违“放管服”改革精神的政府规章6件、规范性文件47件。深化落实“民声呼应”工作机制,创办《司法民声回应》载体,推动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集中的问题38个;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选聘20名体验官“沉浸式”开展体验行活动7次;梳理公布为企业办实事清单事项7件,发布“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1094个。
二是深层次推进践约守诺,让企业始终放心。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政府不能带头当老赖”工作要求,接续实施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2023年全省摸排发现新增存量问题631件,已兑现或达成履行协议557件,兑现资金18.26亿元。建成并运行公共政策兑现应用平台,细化惠企政策“颗粒度”拆解和“皖企通”录入,省市县三级现行惠企政策颗粒化拆解9361项,兑付财政资金70.1亿元,惠及企业超3.3万家;完成减税降费226亿元,惠及企业160万家次。将涉企政策能否实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作为合法性审查重要内容,累计审查新出台涉企政策82件,我省“免申即享”机制入选国办“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和中组部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开通涉企行政复议调解“绿色通道”,推行“繁简分流”审理模式,加大监督纠错力度,各级行政复议机构撤销、变更或确认违法的涉企复议案件24件。
三是多途径优化执法方式,让企业感到暖心。印发实施《安徽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坚决防止任性执法、类案不同罚、过度处罚等问题。出台《关于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的指导意见》,推行“一业一查”模式,对60个行业实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深化跨部门监管,部门联合抽查1.1万批次,联合抽查率提升至92%,重复检查率降低至2.3%。制定《关于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推出轻罚、免罚清单事项236项,办理“轻罚免罚”案件8600件,免罚金额达1.55亿元。试点开展“无证明城市”建设,推动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系统业务协同和公共数据共享,全省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10219个,为群众和市场主体减交免交证明材料219.24万件次,推动从“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升级。
四是全方位提升服务能级,让企业发展顺心。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建设的指导意见》,采取省市共建模式,强化法商产业融合,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谋划建设法务区,确保今年5月底前正式揭牌。常态化实施“法律服务进万企”,组建专业化法律服务团队1400余支,开展“惠企暖企·普法先行”“贸法皖企行”等活动,实地走访企业12928家,撰写法治体检报告3833份,梳理法律风险点11316个,普法宣传5040余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3万件,为200余家外资外贸企业提供涉外商事法律服务。在全省评选“百佳法治民企”,选树95家“法治民企”建设先进典型;指导民营企业开展公司律师试点,为17家民营企业的92名工作人员颁发公司律师证书;编制《律师从事合规法律服务业务指引》,遴选70名律师入选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业人员库,协同推进涉案企业合规工作。创新构建“一站式”特色解纷体系,集中开展“人民调解为人民”专项活动,全年调处涉民营企业、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等方面矛盾纠纷50373件。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省司法厅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部署要求,坚持把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想企业之所想、之将想、之未想,持续深化“府院”“府检”联动,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我省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通报完毕。谢谢大家!
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请省政法委郭磊同志发布2023年全省政法机关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
郭磊:
安徽省委政法委副书记郭磊
案例是经验的系统总结、成果的高度凝练、生动的法治教材。为指导和推动全省政法机关深化执法司法理念转变、统一办案标准、依法能动履职,充分发挥“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的示范作用,我们收集甄选了全省政法机关依法护航工作2023年度十大典型案例。这些案例聚焦企业高质量发展,涵盖了助企纾困解难、化解涉企纠纷、推进合规整改、打击侵企犯罪等,体现了依法平等保护、宽严相济等司法政策和理念,实现了打击与保护、治罪与治理、法度与温度相统一,彰显了政法机关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案例具体情况已发给大家,这些只是全省政法机关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将其进行发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是聚焦依法严惩侵企犯罪,有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对侵犯企业和企业家权益的犯罪案件,坚持重拳出击,依法快侦快破,同时指导企业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比如,案例三,芜湖市公安机关通过循线深挖,一举打掉了敲诈勒索食品生产企业的犯罪团伙,并指导企业建立“食品行业品牌维权联盟”。案例四,蚌埠市公安机关通过合成作战快速侦破了公安部挂牌督办的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彰显了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保护的决心,提供了打击跨区域网络犯罪、深化行刑衔接的样板。案例六,马鞍山市检察机关在办理企业内部人员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时,坚持快捕快诉,促使该企业收回欠款34.16亿元,同时通过建立驻企工作站、制发检察建议等指导企业完善管理制度。
二是聚焦发挥良法善治作用,着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牢固树立“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健全完善困难企业救治与破产企业退出机制,支持“有挽救价值企业”通过合规整改等司法挽救措施实现新生,以司法案件的高效办理促进企业重回良性发展轨道。比如,案例一,滁州天长市法院通过府院联动开展“自救式”重整,帮助企业及时走出债务困境,打造了新三板企业破产重整复牌上市的成功样本。案例五,芜湖市中院在二审阶段精准指导涉案企业完成合规整改,最大限度降低了对企业生产经营不利影响,为推动审判阶段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作了有益探索。
三是聚焦实质化解扰企纠纷,聚力推动企业轻装上阵。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和外延,坚持办信访就是办民生、解纠纷就是解民忧,深入推进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质化解,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比如,案例二,阜阳市两级审判机关面对涉及“一房二卖”,集合房屋买卖合同之诉、排除妨碍之诉、侵权责任之诉、执行异议之诉等多达480起民商事诉讼纠纷案件,坚持能动司法,均衡各方利益,推动实质性化解历时8年的信访积案,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案例九,亳州市谯城区法院坚持“抓前端、诊未病、治顽疾”,创设“大药行”调解工作室,打造“一站式”调解服务平台,妥善化解中药材交易纠纷,有效预防中药材企业交易风险,有力服务当地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四是聚焦落实落细护企政策,全力助推企业健康发展。推动建立全环节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深入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推动护企、惠企政策直达市场主体。比如,案例七,阜阳市检察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协作配合,通过经济影响评估、优化审批流程,在履行对涉企社区矫正对象监管责任的同时,保障了矫正对象在一定区域内外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传递了司法温度与善意。案例八,铜陵市检察机关深入落实“企业家约见检察长”制度,通过府检联动服务公司上市,进一步升级服务保障层级、提升助企发展平台。案例十,岳西县深入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向企业兑现奖补资金321.6万元,促进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助推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下一步,全省政法机关将秉持“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以强化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实践应用为抓手,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为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面进行第五项议程,回答媒体记者提问,记者朋友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媒体名称。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如何理解政法机关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3个关键词“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谢谢您的提问。政法系统有一个很大的责任,就是推进营商环境建设,这需要政法各单位之间依法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做好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必须做到遵循司法规律与市场规律并重,坚持平等对待、平等保护,坚持依法办案、依法办事,坚持服务保障、综合治理,强化顶格推进、精准服务,着力为企业打造“无事不扰、有事必应、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指导意见》提出了23项重点任务和3条保障措施,重点是做到“三个强化”。
二是强化成果运用,确保机制化。聚焦把阶段化专项行动成效转化为常态长效化工作机制,全面总结重商、安商、护商、亲商、暖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科学论证评估,及时推动点上“盆景”变成面上“风景”,在省直政法单位已制定有关措施的基础上,省委政法委进一步提炼升级了6项护企利企惠企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依法护航举措不断档、不缺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机制化、高水平、全方位的法治保障和服务。
三是强化常治长效,确保常态化。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持续改进作风、一抓到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在去年将专项行动纳入平安考核的基础上,常态化将护航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并增加赋权分值。同时,将护航工作作为政法机关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和开展政治督察、执法检查、案件评查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人民监督员等作用,对不担当、不作为,有错不纠、有瑕疵不补正,企业合理合法诉求该解决不解决等问题,依规依纪依法问责,充分彰显政法机关的使命担当和良好形象。
安徽经济报记者:
请问此次出台知识产权政法保护15项重点举措《指导意见》有哪些特色亮点?
安徽经济报记者提问
谢谢您的提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省委将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旗帜性抓手。我省科技创新实力强,产业发展势头好,“创新”已成为安徽的“金色名片”。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从而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发社会创新动力、创造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指导意见》15项重点举措中,主要有三个突出亮点。
一是突出“防源头”。聚焦源头治理、源头预防,充分发挥调解机制前置防线作用,最大程度减少知识产权纠纷转入诉讼程序。在纠纷形成之初,提出“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投诉与调解对接、诉调对接、仲调对接等工作机制,支持各类调解组织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在进入诉讼环节之后,提出“推进诉讼阶段先行调解、委派调解、特邀调解,鼓励当事人通过诉前调解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在强化企业防范意识方面,提出“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法务机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内控机制,开展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活动,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二是突出“快保护”。针对知识产权案件可能存在的“久侦不结”“久拖不决”等问题,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质效,及时回应企业诉求、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从“优先高效”角度,提出“建立和畅通知识产权案件办理‘绿色通道’,依法快立、快侦、快诉、快审、快执;从“民声呼应”角度,提出“建立知识产权涉企案件司法需求快速响应机制,一般问题在7日内答复办理结果,难点问题在30日内答复办理结果”,切实做到企业有所呼、政法有所应。
三是突出“优服务”。紧扣政法机关职能,找准安商惠企着力点和切入点,在简易便捷方面,提出“加强知识产权类纠纷调解、行政、仲裁、司法‘一站式’法律服务”,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快速仲裁简易程序;在靠前服务方面,提出“完善政法单位负责人会见企业家制度,组建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团,常态化组织开展为企‘法治体检’,推进知识产权涉案企业合规整改工作”;在高端优质方面,提出“推进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建设,提供高端法律服务,打造一流法律服务高地”等。这些举措将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综合法律服务,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保障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
请问在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中,安徽法院有那些好的实招硬招?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提问
安徽日报记者:
关于检察机关推深做实在押企业家约见检察长工作,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安徽日报记者提问
省院《指导意见》下发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目前已有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比如企业负责人张某某,其实际控制几家纺织品企业从事纺织品生产,企业注册资本一亿余元,用工数200余人。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张某某于2020年被采取羁押强制措施,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4年5个月,并于2021年11月投送九成监狱服刑。九成坂检察院检察长在九成监狱接访张某某时,其反映了企业经营困难的现实情况。九成坂院经调查张某某服刑期间表现,评估其再犯罪风险后,联合地方检察院实地走访张某某实控的企业,征求税务部门意见建议,并邀请人大代表召开听证会。经综合评估,九成坂检察院认为张某某符合假释条件,主动向九成监狱发函,建议九成监狱启动提请张某某假释的程序。目前,法院已经裁定假释张某某。张某某假释案就是检察机关落实“在押企业家约见检察长”工作制度的典型案例。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新华社记者:
我们也都知道,公安机关的重中之重是打击违法犯罪、维护安全稳定,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公安机关在打击涉企犯罪方面的工作情况呢?
新华社记者提问
下一步,我们将在涉企犯罪打击和案件高效侦办等方面拿出更多实打实的措施,更加有力地保障企业及企业家安心发展、舒心经营。
法治日报记者:
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法律服务不可或缺。请问省司法厅在优化法律服务、为企纾困解难方面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
法治日报记者提问
感谢您的提问。如何让法律服务更好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一直探究的课题。近年来,省司法厅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聚焦法治民企建设,高标准组建专项法律服务团队,为企业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一是常态化实施法治体检。聚焦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分析企业法律需求和风险点,帮助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从专业角度提出合规应对措施或合理化建议,为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化解矛盾纠纷“把脉问诊、出具良方”,2023年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1.3万次,梳理法律风险点1.1万个。二是系统化推进普法宣传。会同省委宣传部等12家单位开展“惠企暖企·普法先行”主题普法活动,分类别、分行业、分时段为企业宣传平等保护、公平竞争、防范风险等方面法律法规,累计组织普法宣讲5040余场次,开展“以案释法”等送法进企活动80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册页3.6万份。三是机制化开展恳谈交流。落实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面对面倾听企业法治诉求和真实想法,推动解决反映集中、涉及面广、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实打实地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去年以来,线上线下办理企业反映问题322个。
下一步,省司法厅将立足全面依法治省和司法行政职能,锚定为企服务的使命坐标、功能坐标和价值坐标,为我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一是在“均等普惠”上做实功。深入拓展“法律服务进万企”“贸法皖企行”等服务载体,常态化推动“法治体检”,重点加强中小微企业普惠性法律服务,一视同仁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二是在“智能精准”上谋实策。以智慧法治平台建设为牵引,强化数字赋能、跨前服务,推动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仲裁等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切实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在“专业高端”上求实效。全方位对标学习沪苏浙,发挥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平台辐射作用,加强与省外及海外头部法律服务机构协作,培育一批国内一流的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法律服务新高地。
各位记者朋友,安徽近年来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其中,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刚才,几位领导同志全面介绍了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主要成果、典型案例和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希望在座的媒体朋友充分报道、广泛传播、扩大影响,形成宣传声势,向全社会积极传递正面的安徽发展信息。众所周知,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最后希望各新闻媒体与全省政法机关共同努力,继续浓墨重彩地宣传好我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情况,为进一步推动安徽法治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