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FAT论坛,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继续秉承了"全球化视野,本地化创新"的核心理念,并以"技术革新,市场领航"为主题,汇聚全球28位业界专家和行业大咖就制剂开发热点难点,高端制剂开发体系,创新助剂及制剂技术、飞防制剂、纳米制剂和生物制剂产品的开发及创新方案,多场景应用技术,以及制剂及助剂行业最新市场动态及法规监管等热点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此外,会议还探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在产品发现、开发及优化中的应用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等,以此来激发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农化制剂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胡异,世界农化网总经理
PART01
农化制剂技术升级策略,市场变革与法规动态
SugataRoy,安道麦全球制剂与递送技术总监
安道麦通过每年约2亿美元的研发投入,优先考虑关键市场和战略活性成分,以增加差异化、高利润产品的市场份额。公司在以色列、中国、印度和巴西设置有研发中心,并通过这些中心更好地满足本地需求和挑战。Sugata重点介绍了公司的创新制剂技术平台及其应用,包括:ASORBITAL,SESGAMA,AYALON,TOV,EffervescentTechnology,RAINFASTNESSTechnology,DESIDRO。并通过系列产品案例,如Maxentis,Forapro,Maganic,Avastel,Almada,Apresa,Edaptis,Agil等,展示了安道麦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农业中的特定挑战,以满足种植者的需求并提高作物产量。
SilvioLuizMachado,安道麦巴西研发经理
马国兰,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
1995年后水稻栽培方式的多样化导致杂草种群结构变得复杂,恶性杂草发生密度逐年增加,对水稻产量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这一发展趋势,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马国兰博士的报告聚焦水稻除草剂的迭代升级与创新防治策略,她指出,我国水稻田除草剂的应用经历了从酰胺类和磺酰脲类为主,到多元时代的茎叶处理剂,再到大品牌时代的复杂变化。近年来抗性杂草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在连续使用某些除草剂20多年后,抗性发展迅速,对农业生产构成挑战。在创新策略方面,马博士提出“一防、二早、三多”的科学防控策略,包括建立除草剂抗性风险评估机制、早期治理、多靶标除草剂应用和多种除草方法结合,以实现精准防控和减量增效,应对杂草抗药性问题,保护水稻产量和环境安全。并重点指出:三唑磺草酮、氟砜草胺、吡唑喹草酯、双环磺草酮、呋喃磺草酮、四氟咯草胺、双唑草腈、苯丙草酮、环苯草酮、二氯喹啉草酮、氯氟吡啶酯等创制新靶标或新作用机理除草剂成为市场重大需求。
Dr.DavidCalvert,英国iFormulate,总经理&联合创始人
JoséLuisGarridoMorales,SynTech研究集团物理化学与分析方法科学专家
SynTech研究集团物理化学与分析方法科学专家JoséLuisGarridoMorales带来了关于全球农药制剂和助剂监管政策的深入分析报告,涵盖了欧洲、美国、巴西及其他拉美国家在农药制剂和助剂方面的法规变化。报告阐述了欧盟对辅料成分的严格审查机制,尤其是新法规574/2023对不可接受辅料成分的识别规则和标准,以及383/2021号条例对助剂中有害物质的限制,和1487/2024号法规对安全剂和增效剂的欧盟层面批准的数据要求等。此外报告也讨论了美国和巴西的助剂监管政策,包括美国环保署对农药制剂成分的审查,以及巴西对助剂的监管态度。Morales强调,面对日益复杂的监管环境,企业必须在产品研发阶段就重视合规性,建立和完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并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此外,选择专业可靠的合作伙伴也是应对监管挑战的关键策略之一。
李娇,南开大学高级工程师
南开大学高级工程师李娇做了题为“农药制剂及助剂质量及性能评价体系及其在助剂、制剂研发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展示了南开大学农药化学研究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农药剂型平台的主要工作,包括飞防助剂研发、高分子助剂设计及其在农药剂型中的应用,以及常规制剂的深入研究。李老师还介绍了团队如何利用一系列先进的表征设备和方法,如高级流变仪、扩散波谱仪等,对农药制剂的稳定性、润湿铺展性能等进行测试,并建立了性能测试评价方法体系和理化性质数据库。这些成果不仅有助于助剂的表征和靶向增效剂的研发,还能指导除草增效剂的选择和桶混助剂的筛选,以及低熔点药物的物理稳定性快速表征。最后,李老师希望将评价体系应用于更广泛的农药剂型研发,并完善数据库,以期建立剂型与助剂、助剂与药物、剂型与作物之间的关系平台,实现从分子设计层面的农药制剂研发。
PART02
创新助剂技术,助力制剂产业迭代升级
JeanJ.Gulka,亚什兰全球农业化学品业务总监
亚什兰全球农业化学品业务总监JeanJ.Gulka做了题为“可生物降解的多功能超级润湿剂,助力可持续农业”的报告。其重点介绍了该公司的超级润湿剂创新平台,以及其可生物降解的多功能超级湿润剂easy-wet300n,这是一种非离子、可生物降解、无硅、无APEO(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非植物毒性的多功能超级湿润剂。报告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田间试验数据,展示了该产品在降低水表面张力、提高农药在叶面上的铺展和覆盖性能、以及减少飘移及提高农药效果方面的显著优势。特别是在草甘膦除草剂的试验中,添加0.1%的easy-wet300n后,杂草叶片的黄化效果更为显著。该产品不仅与多种作物保护和营养产品兼容,而且已通过OECD方法301F认证为可生物降解产品,充分支持可持续农业实践。
李增亮,IndoramaVentures(银都拉玛)技术经理
秦敦忠博士,擎宇科技CTO&创始人
擎宇科技CTO&创始人秦敦忠博士做了“高浓度油悬浮剂OD粒径优化和促稳关键分散剂开发”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油悬浮剂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包括高浓度OD砂磨粘度大,原药质量变化、配方统一难,高浓度制剂流动性差,以及制剂晶体易析出等问题。强调开发高效、稳定的分散剂对于提高油悬浮剂性能的重要性,并针对性提出了高浓度油悬浮剂分散剂的设计思路,详细探讨了分散剂对颗粒的吸附、悬浮液体系各相相互关系、助剂与颗粒间的作用和油悬浮剂与水悬浮剂差异等技术问题。报告介绍了一款具有空间位阻分散机理的全新高效丙烯酸酯聚合物超分散剂SP-OF3497,该助剂在降低粘度、优化粒径和提高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显著增强了油悬剂的稳定性和药效。
NickGooch,PangaeaBiosciences总经理
针对全球性农用化学品的抗性问题,英国PangaeaBiosciences公司总经理NickGooch重点介绍了其公司所开发的两大平台技术:Booster和Enigma,这些技术旨在通过使用食品级、环保成分克服农业化学品抗性,提高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伤害。Booster技术旨在通过独特的递送系统Tardis来克服杀虫剂的抗性问题,该技术通过抑制害虫体内的P450代谢系统,有效提升害虫对传统农药的敏感性,从而恢复农药的防治效力。害虫对Booster技术产生抗性的风险较低,这为农药抗性管理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解决途径。目前,Booster已在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罗马尼亚、捷克、丹麦和英国登记,并正在亚洲和澳大利亚进行登记。而Enigma提供了一种环保的草甘膦配方,减少表面活性剂使用,可以更好的提高除草效果。
报告还展示了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超过300次的独立试验结果,证明了其产品在控制抗性害虫和杂草方面的效果,并概述了公司的全球专利情况、市场估值(1.12亿至6.3亿英镑之间)以及产品线,最后提出了公司寻求全球分销合作伙伴和投资者以推广其产品组合的计划。
CédricErnenwein,RovensaNext全球科学技术经理
PART03
飞防制剂&助剂的创新方案及升级迭代策略
张龙,诺普信研发主任
廖科超,无锡颐景丰科技有限公司应用研发总监
PART04
种子处理创新解决方案,积极应对全球微塑料问题
PolinaPodobed,味之素农业解决方案研发项目主管
GabrielOnaga,盈可泰研发科学家
盈可泰研发科学家GabrielL.Onaga做了题为“种子处理技术中的聚合物和微塑料问题”的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了聚合物的基本特性,如成膜性、附着性、快速干燥和耐物理损伤等,以及这些特性如何使聚合物成为种子处理的理想选择。特别提到了DISCOTM技术,它通过增加混合浆料中的粘合剂负载来改进种子处理,同时为纳入其他技术留有空间,改善种子上活性成分的均匀分布,并提升外观。此外,报告还探讨了微塑料的环境问题,包括它们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和对生态系统的潜在毒性,以及ECHA提出的关于限制微塑料使用的法规。最后,报告介绍了盈可泰提供的无微塑料解决方案,旨在实现种子处理技术的可持续性。
PART05
创新制剂技术:发色团农药分子,无微塑料封装技术,农药制剂中的晶型设计
Dr.MichaelBerkovitch,MICHBERK.COM农化制剂专家
MartaBonaconsa,意大利Nanomnia公司总经理
杨景翔,南开大学研究员
南开大学杨景翔研究员就农药制剂中的晶型设计的创新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指出,晶型作为农药制剂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对药效、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显著影响。表示制剂难点并非仅指技术上的难度,而是许多尝试后仍难以解决的问题。报告通过分析农药制剂开发中的关键难点,如药效不稳定、晶体生长、原药膏化和原药分解等制剂难点,针对性提出了通过热力学稳定的晶型、通过共晶提高熔点以及通过晶体结构调控来增强分子间作用和保护反应位点的解决方案。报告最后总结了通过理解晶型问题背景、探究本质原理、创新设计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晶型控制和设计来提高农药制剂的效果和稳定性。
PART06
生物制剂:公牛藻、信号分子、腐植酸、合成生物学、生物化学、OD生物制剂
CarltonHeres,澳大利亚布勒姆公司生产经理
澳大利亚布勒姆公司的生产经理CarltonHeres介绍了布勒姆公司特有的公牛藻制剂——海普乐,该制剂是一种源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寒冷海域的公牛藻的复合酶解制剂,具有耐寒性、快速生长和富含海洋营养质的特性,同时作为生物肥料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品质和增强抗逆能力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Carlton在报告中还详细介绍了布勒姆公司的复合酶解生产工艺,该工艺在温和条件下精确降解细胞壁,在释放活性物质的同时能够保留其功能的完整性。此外,Carlton还深入阐述了“海普乐”在生物刺激、系统抗性诱导、营养供应和微生物群落构造等共生协同机制,并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海普乐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方面的潜力。
Dr.LucieReiniová,Fyteko制剂科学家
Fyteko制剂科学家Dr.LucieReiniová做了题为“生物刺激素制剂的开发挑战及应对方案”的报告。报告概述了生物刺激素所面临的挑战,比如原材料的多样性、属性不一致、无法保证化学稳定性以及监管框架不明确等。报告展示了Fyteko的信号分子技术,这是一种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具有全球80多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并且与微生物和生物分子具有优异的兼容性,对人类和环境安全,符合美国有机农业标准。Fyteko的制剂能够通过其独特的单分子方法、高性能定制制剂、卓越的兼容性与稳定性、以及提高全球作物产量的可持续和安全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挑战。报告还介绍了Fyteko的产品线,包括Nurspray、NursprayHC、NurseedHC、NurseedMAX等,这些产品在降低表面张力、提高润湿性和稳定性,以及卓越的兼容性方面表现出色。田间实验结果表明,这些产品在提高作物产量和性能方面效果显著,特别是在玉米、大豆、番茄和辣椒上的应用,凸显了Fyteko制剂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作物产量和性能方面具有优秀潜力。
童雷霆,西安田本农用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总监
龚道勇,重庆大学博士,广西科学院汉和生物合成生物学课题组组长
汉和生物龚道勇博士做了关于“合成生物学开发功能性氨基酸以及寡糖助力制剂创新”的主题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汉和生物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包括5-氨基乙酰丙酸(5-ALA)、褐藻寡糖(AOS)、γ-氨基丁酸(GABA)和β-氨基丁酸(BABA)等生物活性分子的生物合成路径、生产工艺、功能研究以及在农业上的应用。强调了这些生物制品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肥料和农药利用率、增强作物抗逆性以及提升农产品品质方面的显著效果,并展示了公司在微生物工程、酶工程和基因编辑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产业应用。
AntoineLevy,Abellio公司制剂咨询师及创始人
BrittanyNordmark,CertisBiologicals高级制剂科学家
PART07
大数据、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等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AmitNoam,LavieBio公司总经理
曹冲,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
PART08
纳米农药新剂型、质量表征体系,及产业化应用与发展路径
王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杜凤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杜凤沛教授深入剖析了纳米农药的质量表征与产业化发展路径。杜教授提到,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在纳米农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已跻身世界前列。他同时也指出,纳米农药领域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理化控制指标的精确确定、释放完整性的保障、缓释效果的优化以及施药技术的创新。在剂型评价方面,杜教授认为纳米农药首先应满足传统农药制剂的标准,其次要确定其粒径符合纳米级别,并确认活性成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在产业化方向上,杜教授认为纳米水悬浮剂、纳米水分散剂、纳米乳等剂型是未来产业化的可行方向,并强调了提高剂量传递效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