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现代农业“打开方式”新观察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现代农业“打开方式”新观察

新华社长春12月20日电题:现代农业“打开方式”新观察

新华社记者陈俊、孟含琪、薛钦峰

2021年年末,黑土地上传来好消息——吉林粮食产量首次突破800亿斤大关。业内人士说,农业现代化新探索是产粮破纪录背后的重要原因。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指出,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

种好地有什么新诀窍?现代农业有哪些新的“打开方式”?新华社记者走访多位东北老把式,听他们讲述拥抱新科技的故事。

【镜头一】农技老把式遇到科技新生代

在吉林省大安市海坨乡三业村,67岁的韩富熟练地演示如何用手机对田地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

“网络时代种田得靠高科技!”这位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把式,在遇到一群大学毕业生后,被科技的力量征服了。

以前韩富在吉林省西部包地种水稻,长年累月积累了一套丰富经验。谁家种地遇到难事,总会找他请教一番。

“勤劳才能种好地。”这是老韩种好地的诀窍。每到备耕时,上千亩的稻田需要手动拉闸灌溉。“摇把子”很沉,得铆足了劲儿才摇得动。在开关闸门的10多个小时里,还必须有人看护,以防田地返碱返盐。老韩和十几个村民排班,每人看一个小时。起早贪黑有点遭罪。有时老韩也发愁:“以后干不动了,这地可咋整,年轻人谁愿意吃这份苦?”

2017年,一群大学生来到村里,建了现代化农场,老韩被雇为田间管理员。但他觉得,这些大学生没有经过风吹雨淋、摸爬滚打,大多是摆摆花架子就打道回府了。

他没想到,这些小年轻在地里安装了一套“云”灌渠管理系统,将卫星和田里感应设备结合,地区形貌、水渠方向就能通过影像方式呈现。

更让老把式意外的是,田里缺水时,系统自动预警,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远程发送开关水闸指令,实现全自动化管理。这套智能化应用已经在农场普及,老韩也告别了靠人力排班、手动开关闸的时代。小年轻们又在地里配置了水位传感器等设备,实现节水灌溉、精准灌溉。一番操作,老韩尝到了科技带来的效率和便捷,对这些新生代服气了!

图为吉林省乾安县大遐农场田间滴灌设备,每公顷平均增产30%。(新华社记者徐子恒摄)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吉林考察时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各地布局农业现代化的蓝图中,一批批新生代走进泥土里,成为种地的生力军,在与积累数十年传统农耕经验的老把式碰撞中,激发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镜头二】八位老汉为啥轻松种好万亩田?

吉林省松原市大洼镇民乐村,一望无际的农田被皑皑白雪覆盖,一片寂静。另一侧的春峰种植专业合作社却十分热闹,大家正从合作社领取今年的分红钱。

“粮食增产了,收入提高了。”民乐村村民梁永年告诉记者。问及增产增收的秘诀,他的答案竟然是——不再下地干活!

原来,村里的一万多亩土地集中流转承包给合作社的八个负责人。这八位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汉,将过去1000多人才能完成的农活,轻松搞定。

松原位于吉林西部半干旱区,过去这里的村民种地总被缺水绊住脚,家家户户还得出人出力。一年到头忙下来,一亩地才打约1000斤粮食。大家日子过得紧巴巴。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村子,留下老人继续种地。“都这么大岁数了,以后没人种地了,这地不得撂荒啊?”民乐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峰一想起这事就不由地叹气。

转机出现了。吉林农业大学和吉林省农科院相继来村里建立了工作站,流转土地,试验现代农业技术。秋天到了,试验田产量显著提高。

八老汉中年龄最大的王起生很羡慕,他拉着几位老汉跟着专家学习。测土配方、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一来二去都成了行家。但当时村里维持着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大型机械用不上,很多技术无用武之地。

张志峰看出其中门道。2017年,村集体成立农民合作社,他到处跟村民们算账讲道理,动员大家入社。在磨破了嘴皮子,也拍了无数次胸脯后,大家纷纷加入合作社,全村土地实现了集中经营,交由八老汉管理。

春天,大型播种机上场,几天就播种完毕;夏天,查看病虫害,无人机洒药;秋天,联合收割机摆开阵势,现场边收割边脱粒,顺便将秸秆深翻还田……在八老汉的带领下,专业合作社发挥着大作用,带领村民们奔向好日子。

2020年在吉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模式。

数据表明,在吉林,合作社进行的土地流转率已接近50%。以合作社为标志的现代化农业正形成势头。当土地经过规模化流转,大型农机奏响“协奏曲”,种地不再靠体力。即便是满头银发的老翁,也可以在农田里大展拳脚,带领村民们实现增产、增收,农业高效集约发展。

图为吉林省松原市大洼镇民乐村春峰种植专业合作社秋收场景。(新华社记者徐子恒摄)

【镜头三】爱折腾的老稻农“踩准”事业新风口

东北正值农民“猫冬”时节,但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东村,加工大米,打包装,给客户发货……稻农刘淑香更忙了。

刘淑香和老伴年过六十,依靠种地,日子还算过得去。但刘淑香天生闲不住、不服老,不肯停下来享清福,总琢磨着干点啥。

光东村地处长白山区,因山美水好,盛产高品质大米。又因山高水远,好吃的大米运不出、不出名,卖着白菜价,村民普遍收入很低。

这几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品牌农业等三产,光东村逐渐打响了知名度,村民的钱袋子渐渐鼓了。

2021年7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东村稻田景色。(新华社记者薛钦峰摄)

刘淑香发现,村里不少人转型种植绿色有机水稻,提高附加值。“便宜的大米都不好卖,贵的会有人买?”可没想到,只要村里有游客来,都会买上几包绿色有机大米,销路逐渐打开。

刘淑香跃跃欲试,“我要种绿色有机水稻,注册自己的品牌”。但种了一辈子地的刘淑香,对如何种植绿色有机水稻却一窍不通。她和老伴请来当地农技专家,科学调配有机化肥,挑选优质水稻品种,学习科学栽培技术,购置专业农机,又搭建“稻蟹共存”养殖模式……

这两年,刘淑香老两口事业越干越大,种植面积从最初20多公顷增加到近百公顷,大米销量也日益走高。爱折腾的刘淑香又忙叨起来,她又邀请农业专家前来,尝试引入各种新技术,提高产量之余还能增强水稻抗病能力,让水稻更健康茁壮成长。

2020年在吉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村三产融合。

一直以来,中国人在端牢中国碗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如何让碗中装精粮。绿色有机种植、打造种养结合模式、打品牌……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业、培育观光农业的过程中,很多人找到了农业现代化的新答案。

THE END
1.新华三农首都乡村展现振兴新气象 2024-10-31 “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工作会在陕西眉县召开 2024-10-30 建构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大会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70周年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4-10-29 首届全国农业无人机遥感创新论坛在西安举行 http://www.xinhuanet.com/food/sn/index.htm?seekname=zo4ck
2.中国三农发布新闻媒体 政府网站 部机关子站 各省(区市)农业网站 中国网信网 人民政协网 法制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央视网 国新办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法制日报 学习时报网 光明网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中国农网 求是网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经济网 央视网 党建网 国际在线 中国军网 中https://www.ntv.cn/content/1/381/991381820.html
3.[朝闻天下]聚焦两会两会新观察·新闻解读转方式调结构现代农业[朝闻天下]聚焦两会·两会新观察:现代农业打造新春耕2016-03-08 06:31:06 [朝闻天下]聚焦两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答记者问 “十三五”期间不追求粮食连续增产2016-03-08 06:29:05 [朝闻天下]聚焦两会 两会新观察·新闻解读 转方式调结构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2016-03-08 06:29:05 [朝闻天下]聚焦两会 见证履职https://tv.cctv.com/2016/03/08/VIDEGzVYOGqJr9Pl8zhxhPEU160308.shtml
4.新华三农首都乡村展现振兴新气象 2024-10-31 “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工作会在陕西眉县召开 2024-10-30 建构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大会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70周年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4-10-29 首届全国农业无人机遥感创新论坛在西安举行 https://www.news.cn/food/sn/index.htm
5.新观察——锄禾网,锄禾,中国锄禾网,锄禾日当午,有机农业的发展新观察 绿色绘就活力东港 “大国农匠”朱思浩的特色功能性瓜菜在内蒙创纪录! 产自临沂优质农产品推荐 甘南“90后新农人”的返乡致富路 金融监管总局 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草局发布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12-04 15:21http://www.chuhe.com/_chuheguanzhu/
6.(川观新闻)牢记嘱托履职有我①丨新质生产力激发新动能四川产业今年我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月21日至23日,省人大常委会聚焦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组织17名在川全国人大代表赴绵阳、成都等地开展集中视察。“新质生产力”已然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话题。 “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催生及发展?”吴德正在思考这一问题。在他https://news.sicau.edu.cn/info/1133/75319.htm
7.外电评我1966香港《新晚报》今天报道,中华总商会会长高卓雄说,中国这次爆炸氢弹,比以前试爆成功的原子弹又进了一步,我国有了这么强大的核武器,国防更加巩固,对世界和平更有保障。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该会副会长王宽诚说,我们中国过去是既贫困又落后的国家,在解放后,短短十几年却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3-05-01/5093.html
8.希望田野谱新篇西安农业产业发展彰显新“智”慧新品种带来好“丰”光 “这个新品种的番茄口感鲜美,产量还高,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因此种植户收入提高了很多。”在杨凌揉谷产业路西安海纳森农业试验基地,西安海纳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深告诉记者。 这红彤彤的番茄果实,正是由西安海纳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海纳森8号”。该品种番茄植株健壮,果实颜色鲜亮、粉红https://www.ishaanxi.com/c/2024/0425/3128687.shtml
9.专家评审2024中国上市公司经典品牌案例品牌经济时代来临,需要寻找品牌价值成长的动力与榜样。2022年起,依托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和每经品牌100指数,每日经济新闻设立中国上市公司“经典品牌案例”与“首席品牌官”系列奖项,旨在揭示优秀品牌的成长之道,彰显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成长的榜样力量。 https://www.wjx.cn/xz/262391789.aspx
10.江珊汤镇宗点击查看电视节目时间(组图)18:05 今日农村(2003--227)18:30农民之友(2003--202)19:00农业教育(371)宠物犬的饲养与训练(1(2)20:30西部新闻:2003.9.221:30西部音画:2003—38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1:40老片新看:2003—30 国际观察 2003.09.0221:55天气.资讯2003.09.0222:00 晚间新闻 2003.09.0222:30 央视论坛2003.09.http://interface.sina.cn/pc_to_wap.d.html?ref=http%3A%2F%2Fent.sina.com.cn%2F2003-09-05%2F151119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