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通讯员刘菲菲晏飞李泵)2007年7月,刚入职南方电网贵州六盘水盘县供电局的张丰不会想到14年后自己会成为省公司级的领军技能专家,享受到22岗的待遇,因为此时的张丰还只是一名农电工身份,属于最基层的三级初级作业员岗位。
身份之变“外人”变成“主人”
“农电工”一词曾是六盘水供电局乃至贵州电网数千名县供电局基层员工的代名词。也有人将“农电工”解释为农村电工,由于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实际工作中需要依赖于大量的农村工作人员,由于用工形式常采用劳务派遣、业务外包等形式,所以没有编制待遇。
张丰(右一)开展配电电缆技术现场培训
2011年,南方电网公司启动理顺县级供电企业资产管理农电体制改革,重点理顺县局农电用工管理模式和薪酬关系,实现体系统一、要求规范,贵州电网公司认真分析农电用工存在的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工作,张丰是“农电工”制度改革的第一批受益人。六盘水供电局一千多名“农电工”经过3次培训及模拟考试的锻炼之后,在2013年贵州电网公司“理论+实操+组织测评”的考评环节全部通过,以张丰为代表的“农电工”以勤恳工作积累的实际本领,让自己完成了身份之变,从供电企业的“外人”变成“主人”。
成为真正的“主人”,自家的田地岂有荒废之理,完成身份之变后,张丰等原农电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大幅提升,工作热情高涨。据统计,在六盘水供电局,共计1130名农电工签订劳动合同,100%通过岗位胜任力评价,其中,10名获得高级技师,85人获得技师,109人获评中级职称。一支集热情与技能于一体的职工队伍正在迅速成长。
成长之变山区开出“创新之花”
肥沃的土壤才能孕育参天大树,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良好环境,让一颗颗不甘平凡的心再次发光发亮,创新的树苗在西部山区里正慢慢萌芽。
“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编写贵州电网作业指导书及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学习地图13份,省部级以上职工创新奖励11次、厅局级以上职工创新奖励12次。”这组数据来自由张丰带头筹建的“盘州供电局动力思维创新工作室”,完成身份之变后,价值追求和薪酬待遇的双向驱动,让张丰在内训师、技能专家、创新创效的征途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
张丰(中间)获得贵州电网公司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
培养输电专业新员工230人、电缆技能人员400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12人、高级工20人、助理技能专家9人,张丰先后荣获“贵州省优秀培训师”“贵州电网公司四星级内训师”等荣誉。为满足电网数字化转型和精益化巡视的需求,张丰带头学习无人机巡视技术,成为六盘水供电局首批“飞手”,六盘水供电局首次输电线路多旋翼无人机技能比武中包揽了一半的奖项,冠亚军尽收囊中。
张丰等“农电工”仅仅是六盘水供电局企业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
改革进程中,六盘水供电局建立起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人才薪酬制度,以三项制度改革为契机,为人才成长搭新路。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管理,大力实施“依岗议薪、一人一薪”,加强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关键岗位、“苦脏险累”岗位倾斜,福利管理的激励保障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像张丰一样,通过内训师、技能专家、创新创效等途径迅速成长成才的一线职工,成为支持企业改革发展的坚实力量。
2020年至今,六盘水供电局新增技术专家44名、技能专家52名,技术专家、技能专家县区局覆盖率达100%,高技能人才占比85.17%,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占比6.12%。
角色之变他们正站在“舞台中央”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现状作出的全面性部署。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六盘水供电局改革行动任务已基本完成,其中,三项制度改革不仅盘活了人力资源,更基层人才成长铺就了新路径,张丰等一批技能专家、人才正站在舞台中央。
通过实施技术技能人才三年培养规划的,六盘水供电局已经搭建起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沟通平台,并不断优化完善技术技能专家培养考核机制,培养推荐技能竞赛、科技创新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人才参加公司直聘选拔。
六盘水供电局青年员工在变电站开展技术学习
人才如鱼,企业如水,水大则鱼多。六盘水供电局以“三项制度改革”为契机,通过价值认同、薪酬激励等实际举措,为基层人才成长铺新路、搭舞台,昔日的“农电工”变身领军专家,他们聚焦职工新创创效,聚焦生产运维、营销服务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集思广益、刻苦专研,努力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贡献积极力量,为自己和企业的共同成长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