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疫情反复,封惯了的人们疯不起来了,安安静静的城市和社区,像极了消费互联网的发展,从风风火火到忐忑不安,再到不惊不诈,从大平台到小地方,所有企业都在不断地换着活法。17年痴心不改,在忙碌的空隙间偷窥行业,透过晋城电商现状,思考广大县域电商的发展。
太多的县域经济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殊性,但是却又对外无法呈现出特有的品牌独特性,当体能和规模不够大的时候,区域经济更需要自身品牌和力量。
疫情反复肆虐,县域新经济该如何面对?
----写在前面的话
那我们,就看看一些当下吧。
一、部分生态现象:
1.集聚:创业者易聚难留。
电商园区、创业孵化园、电商小镇扎堆儿不死不活,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真正做的有亮点和特色的,大多数运营企业忙于招商充数,政府购买的主要是房屋租赁和格式化参数,很少能看到产业化的运营主线。
2.理念:各级领导重视不一,观念和认知良莠不齐,本地化电商交流难以深入,难以接地气。
电商数字化不只是开店铺卖货,认知决定了新经济发展态势。一二三产与电商融合,让部分地方领导和管理部门开展深感乏力。
3.公共服务:宣传与群众感受有差距,信任不够,合力受限。公共服务体系整体运营品牌张力弱化。
市县两级的电商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做了不少工作,活动不断、新闻不断,但普遍设施过硬,变相成了新“商超”,运营和服务缺失。没有“尽在不言中”的三生一体与当地产业深度融合新生态。
另外,部分公共服务中心和协会负责人优先享受政府政策,为自己谋福利多一些,真正帮助和引领带动乏力,宣传与老百姓得实惠真实体验不匹配,宣传夸大功利化和老百姓真实的内心感受体验有差距,影响资源整合和行业合力。
4.上行:政府主导被动、群众积极性不足,带头人引领乏力
这里需要抛开强制性指定消费的类似的扶贫电商消费平台。
基因决定运营。传统企业和创业者在没有清晰思路的情况下,盲目跟着号召开展电商活动,长期很难坚持,更不用说再影响身边人。
免费培训效果不一,多数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都面临挑战和打击,疫情肆虐,后劲不足。
晋城电商起步晚,基础弱,部分集聚缺乏深度挖掘,部分宣传与实际脱节,过于注重点,缺乏系统性,发展电商氛围不够浓厚和持久。
5.从新看物流:高层次的文旅农创电商整合力度不足,导致过度依赖初级产品电商;农产品上线度不够,导致初级产品电商规模不够;从而导致物流的劣势成为制约电商发展的瓶颈。
并不是所有的电商都被物流卡脖子。
农村物流快递上行和下行发展不均衡,规模效应无法显现,物流配送亟待提升布局。一方面物流快递成本高,另一方面物流快递代理商利润较高,形成两级分化和恶性循环,“有本事的吃了市场吃补贴”,而老百姓和经营者并未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利好。
6.培训:开店低层次培训已普及,运营实战跟不上,高层次培训需提升,运营水平迫切提高。
短暂而非系统的培训,只能蜻蜓点水,简单技能。
据调查,现有培训、创业培训;大多数停留在给初级创业开店的简单理论和实践的培训,而真正如何低成本变现的运营和市场实战培训却非常少,即使有也只是“半抱琵琶”,对于实际需要预期的投入产出等问题,以及真正的经验和规律等帮扶实际效果不佳。
7.电商服务业:电商服务业不发达,纯商贸或者电商快递盈利快,既做生产又做电商运营的企业困难重重
8.高层次人才:电商人才聚集不够,务实见效的高层次运营人才短缺,高质量综合型运营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没有高层次生态就没有好的电商业态,高质量人才短缺是制约发展的短板。很多企业和网店,专业水平低、综合运营弱,效果不佳。
9.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培育体系匮乏;高质量的市场主体倍增低效。产业不稳健,啥都想搞,啥也不能搞的现象亟待解决
文旅产业规模生态没有形成,营商环境需优化,合作供应产业链缺乏,电商协会共享缺失,专项补贴资金碎渣分散。
需要在所有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将电商有机地融合进去,真正实现电商e镇的成功打造。
文旅产业基础需要逐步夯实,做好顶层设计,需要有规则推出面向本地化精准的文旅产品;以及分步设计出能够站得更高的视角和空间的文旅农创康养服务产品和品牌体系,只有能够变现的产品闭环,才能真正促进电商的繁荣,只有电商助力到真真实实的产业中去,电商和供应链的价值才能显现出来。
10.公共品牌:有商标无体系,有想法无标准
大品牌没有,小品牌匮乏。错误的认为:注册个本地概念的商标就是品牌,有了商标和设计又无从下手。没有完整的品牌建设创意立项机制、以及完善的推广打造体系;没有商品标准等系统,怎么能称为公共品牌呢?
11.农村电商:各自为阵,简单认为“小而杂”优势为瓶颈;
有个误区:本土产品在网货化的过程中依然以小、土、杂作为自身产品的瓶颈,缺乏整体市场竞争格局。
“小而杂”未必就是瓶颈,做好了就是品牌。“走出去”和“走的好”是电商e镇的核心目标。
12.三链合一:只重销售额,缺乏多元化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整合
需要明白的是:市场竞争是局面竞争,而不只是销售数据竞争。是产业、供应链、人才链的竞争。没有这些,就形不成真正的品牌航空母舰,就无法开展高纬度对低纬度的竞争。长期优势发挥不出来,产业链形不成,产业融合生态无法形成,再努力也会白费。
13.产业升级:过度依赖传统电商,局面受限,需全面数字化引领
市县官方做的是局面,受疫情等多因素影响,形态只是以1-2个网红作为布局实施,这样是非常局限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包括产品销售之外的全方位互联网推广营销和数字化、电商化的全面新经济。
从电商生态上包括店铺电商、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短视频电商、社交电商、私域电商等均在范围内。
二、当前343契机:
依旧以晋城为例,这个343同样适用于大多数县域新经济发展。
从互联网在电商应用的崛起,到山西晋城这样的4-5线小城市普及,再到电商上行与一二三四产整体的深度融合发展,我们需要看到整个电商行业的宽泛和博大。电商店铺的销售和网红直播带货的交易,都只是整个电商产业的一部分。我们需要认真并审视自己城市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能长期停留在产业的最低端等待被薅羊毛被割韭菜。很多人说那必须被搁置,这是一个对电商发展的误解和无知。太原成为全国数字化产业生态的新黑马就是最好的嘲讽,晋城只要研究分析清楚,照样有希望。
基于多年的认知和对家乡的了解,我想343就是最基础的希望。
1.补足三大方向:
②从传统电商向兴趣电商和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发展;新业态一定是融合型业态,不是单一店铺或者直播,更不是传统产业的独立自主的生产和营销,而是新型业态的整合传播和营销,数字化的管理和运营。晋城新业态,需要从文旅做局,工业做交易,数据做赋能开始。
2.布局四个抓手:
②开展文旅、农创等接地气的系列公共品牌整合研发;区域公共品牌,不局限于农产品,让品牌的能量和内涵赋予更为完善强健的产业生命力。要想办法打造具有代表性和市场生命力的晋城本土区域品牌,同时扶持和催生县域公共品牌的系列文化,完备基于新电商基因的本土产业生态品牌和建设标准,达到未来5-10年不落后的新型业态新经济品牌打造样本。
③加强地市级电商生态和产业生态顶层设计的可视化、文本化、数据化,打造乡村e镇全省样本。
3.抓住三处契机(样板):
乡村e镇的样本引领;具体做法三步走,单独另外专题撰写方案。
数商兴农的品牌和县域农村电商上行;具体做法3各阶段6个策略,另外单独撰写方案。
三、梳理定位,重辟晓径,高起点再出发
经过电商初级发展的数年,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县域和非一线城市,在新经济新业态方面都需要再次调整定位,梳理发展路径。我们依旧以晋城电商发展为例,来看全国的县域电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