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又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岔路口,解决广大青年大学毕业生成为了当今面临的头等大事!
近日,《广东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发布。
其中的核心是:
组织10万名青年下乡帮扶
联系服务10万名青年返乡实践
培训服务10万名青年提升兴乡技能
现在的情况不是你年轻人愿不愿意回农村,而是不得不!
下面我们来介绍下当前的新的形势和新的方式。
给大家看几个情况:
一、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
摘自网络,侵删
二、2023年考研录取率创下历年新低仅为16%。
据报道:今年全国864所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的招生名额,不算保送生,共计76万人,今年报考人数是474万人。
近400万考生注定落榜。
三、2022年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其中16-24岁调查失业率19.9%。
四、就连送外卖也开始卷了——广州外卖员招满,想要送外卖还要找人托关系。
某大V表示拿到一个骑手本科率30%的内部数据。
总体来讲,今年的形势比较复杂,有点类似于2019年的市场,但又存在很大的不同。
首先,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目前受疫情影响很大的商贸服务、餐饮、住宿、文旅、交通等行业,都正稳步进入恢复状态。春节期间电影产业观影情况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成;目前各大商业中心餐饮购物等也在逐渐恢复中,国内各地政策已经平稳化,就业市场呈现一定的活跃现象。
但是另外一个方面,现在外部经济环境更加复杂,美联储暴力加息导致全球资本快速回流美国、中美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等等,我们不可避免的面临的外部市场需求收缩,环境可能继续恶化,不确定性上升的问题。
“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
早在1955年,几名北京青年就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他们的这次行动引起了一小股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
后来随着“上山下乡”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离开城市,走上了支援农村和边疆的道路。
放在历史的背景下,上山下乡的本意也是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面临的其实是一个内部经济基础急需完善,外部没有支持反而围困的局面。
在当时,我国虽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局面,但是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城市、工厂城市无法很好的消解这部分劳动力,再加上当时计划生育还没有实施,存在孩子顶班父亲的情况,总体而言城市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
在当时的情况下,过度城市化带来的弊端逐渐显现,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后续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上山下乡”就成为了解决剩余人口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
历史上的“上山下乡“是带着解决我国的“三大差别”问题的任务去到农村和边疆的,“三大差别”即是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体力与脑力劳动差别。
虽然在后面的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情况,但是我还是比较赞成温铁军的说法:
上山下乡”本质上就是城市危机在农村的软着陆,农村解决了中国胜利道路上了一次重大危机。这次上山下乡的实践,虽然有着很多的缺陷,但是确实是当时时代背景压迫下一次比较及时的应对措施。只可惜规模太过于庞大,以至于没有完全地将其中蕴含的知识分子的力量落到实处,这也就是仍有人对这次运动抱有怀疑态度的原因。
在这个国策下,肯定会引导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往农村。
现在时代变化了,乡村本身也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所以大家大可放心自己过去要种地、施肥、插秧干农活。更多的规模化农业的乡村创业。
在网上可以搜到很多乡村创业项目,如果从青年人的角度来看,大都不合适。比如
1、农业数字化
鼓励将农业与数字化结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鼓励“互联网+”农产品工程建设,提高农业工作效率,加快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推动科技带动创新,创新引领发展;
点评:说白点就是直播卖货、拼多多卖货呗,没啥用,规模起不来就是玩一玩。
2、生态循环农业
宣传资源保护理念,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支持社会资本加大对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投资力度,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鼓励优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点评:生态这东西老百姓很难实施的,产量低,劳动量大,没有集体规模,单个农村去做不现实。
3、乡村旅游服务业
鼓励社会资本对乡村旅游热线的开发与投资,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突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鼓励资本对农家乐、民宿、采摘基地等投资建设,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服务点,在资本进入的同时不要破坏乡村的原有风味,打造品质化乡旅服务。
点评:乡村旅游的重点不在乡村,而在旅游。你这个地方要有交通、有特色才有旅游,但是大部分乡村不具有这个。
4、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
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地区优势为支持,打造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将农业与物流结合,促进产业前延后伸、构建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打造乡村产业集群。
点评:说得很好,下次没必要说了,老百姓都听不明白,更没法弄好。
5、现代农业产业园
鼓励开发特色农业农村资源,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开发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具有地区标志的特色农产品。培育新的农业品牌,支持建设规范化乡村生产车间,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和绿色建筑建材等乡村产业;
点评:有点难,厂子投入太大,还要形成品牌,但是是一条路。
6、乡村新型服务
鼓励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如采摘钓一体化休闲体验农家乐、餐饮民宿等,同时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建设服务型农民合作社,打造物流点,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改造传统商铺,服务当地居民的同时为旅游业增色添彩;
点评:没啥用,只适合城乡结合部的农村,而且城市提供的游客很有限,没有普惠价值。
7、特色农产品网购
利用当地特色农产品,可以是吃的,可以是喝的,可以是玩的,也可以是观赏纪念的,最重要的是独特,吸引外地人的注意,引起其兴趣,同时也可结合一些营销,将农产品带火,从而提升乡村知名度;
点评:互联网直播、自媒体没那么简单,99.99%都是没啥人。
8、智慧农村建设项目
将新时代的科技与农村结合,推动新时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结合,推动经营发展。将人工智能等技术化产品带入农村建设,打造完整产业链,提高农村生产效率,推进优质农产品网络销售,带动区域发展。
点评:说得很好,老百姓根本听不懂,下次别再说了。
总体看下来,出去回来当村长,回村创业的出路就两个比较靠谱“种果蔬“和”养牲畜“。
第一种,种大棚,上半年是西瓜,下半年辣椒;或者中葡萄树;或者重点蒜苗之类的。一家人可以租个20~50亩地,有点规模化,然后大概率能挣点辛苦钱。请注意,这里说的是辛苦钱,因为实在是太辛苦了。没种过地的根本感受不到的那种辛苦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目前看来城市居大不易,肯定会造成一批年轻人回流到农村,总之希望大家都好吧,不管如何,眼里都要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