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收好!农业生产应对低温雪凝气候分类指导技术措施

据气候预测:今冬贵州省以气温偏低、降水偏少的趋势为主。发生区域性、阶段性低温雪凝天气的可能性较高,届时将会对我省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气象局联合发出《关于做好冬季农业生产防范低温雪凝天气工作的通知》,要求扎实做好我省冬季农业生产防范低温雪凝天气工作,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损失,确保秋冬种工作有序推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做好气象精准预报,筑牢农业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一)提高灾害预警信息精准度。各级气象部门要根据我省冬季气象特征、灾害特点和越冬作物生长周期等情况,准确研判灾害发生发展趋势,及时有针对性地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提高区域性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预报精准度,努力提前预测。

(二)建立完善农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大和各级气象部门会商力度,以防范应对低温雪凝等灾害性天气为重点,建立预警应急机制。认真研判灾害性天气防范的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和重点时段,科学分析影响,强化应急调度,做到超前安排、提前预警。根据产业类型和生育进程制定分类防范应对预案,确保防范灾害应对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二、强化技术服务分类指导,落实冬季农业防灾减灾措施

(一)做好农作物低温防冻技术指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根据省级下发的《2020年全省秋冬种生产的指导意见》和《农业生产应对低温雪凝分类指导技术措施》,重点围绕油菜、小麦和特色优势产业,扎实做好粮油、蔬菜作物田管和幼龄茶、果园的冬季管护。露地蔬菜要采用遮阳网、无纺布或稻草浮面覆盖,增强防寒防冻能力。

(二)做好畜禽、渔业防寒保暖技术指导。落实仔畜禽保育、饮水系统防冻以及饲草料、柴油储备调运等措施。指导养殖户适当增加能量饲料配比,提高畜禽抗寒能力。提高养殖池塘水位,适时破冰除雪,尽快将不耐寒养殖品种转移至温棚(室),确保生猪、渔业冬季生产安全。

(三)提前开展防冻防寒保暖基础设施建设。指导畜禽、水产养殖场户全面排查畜禽圈舍及水电设施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水产养殖的电路电器、增氧设备和水泵等保暖设施进行维护,重点对老旧和易倒塌的畜禽圈舍进行加固。加固设施大棚拱棚支架、压紧棚膜,保障抗压抗风能力。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具的维护检修,发挥农机合作社的装备优势。

三、抓好重要农资储备和调度,保障冬季农业生产供应

(一)加强重要农资储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摸清楚辖区种植、养殖业规模和分布情况,全面掌握产业底数建立完善台账,精准测算掌握区域内重要农资总需求和储备情况,提前做好冬季农业生产的种子、种苗、肥料、农膜等农资储备工作,增加豆类、蔬菜等经济作物种子储备量,把好品种关,确保救灾备荒农资“储得进、管得住、调得出”。

(二)强化重要农资调度。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与各级供销部门对接,切实落实责任,建立合理调剂农资储存点和农资调度预案,特别是发生凝冻灾害风险较高地区,要加强农资调剂储备点建设。强化农资调度,掌握各地重要农资市场情况,搞好调剂调运,为灾区恢复生产提供物资保障。

(三)确保重要农资市场供应。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大与发改、交通、公安、市场监管、供销等部门协调配合力度,保障冬季农资储备充足、市场稳定、运输顺畅,确保紧急情况下能迅速保障重要种植、养殖基地生产需要及市场供应。同时,各地要加强对种子集中交易市场、种子企业、乡镇集市、种子经营部门及零散销售网点等进行抽查和质量监测,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确保种子质量。

四、抓好产销对接,确保冬季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好

(二)构建产销稳定衔接机制。加强商务、教育、供销等部门配合,打造产销稳定衔接,持续推进绿色农产品“七进”,重点抓好“农超对接”“校农结合”和机关及企业等团餐配送业务,确保农产品市场价格基本平稳。积极引导基地、合作社等入驻“一码贵州”平台,加强大型电商平台对接力度,做好与电商平台合作,引导优势电商流量推广贵州特色农产品上行,确保冬季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好,促进农民增收。

(三)畅通运输"绿色通道"。加强与商务、交通、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降低冬季低温雪凝灾害对重要农产品运输的影响。落实好鲜活农产品和畜禽、种畜禽、饲料等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保障农产品有效运输,促进农产品有序流通,确保鲜活、畜禽农产品不断档、不脱销。

五、强化灾情调度,抓好灾后恢复生产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应急值守。各级农业农村及气象局部门要把防范应对低温雪凝天气作为冬季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完善部门应急预案,全力做好冬季农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为明年夏食安全生产和农民增收等各项任务做好保障。

(二)进一步强化灾情调度。各级农业农村和气象部门要及时做好灾情调查和评估,全面摸清灾害性天气发生情况。及时准确掌握灾情数据、受灾区域和受灾农作物种类、面积等,科学分析作物受灾程度、灾害损失及影响。

(三)抓好灾后恢复生产。及时组织技术专家指导组深入受灾一线调查了解情况,指导农民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THE END
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2023年,对农资市场而言是分化之年、淬炼之年和成长之年。这一年,随着国家政策不断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实施,对农资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资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一背景下,各项农药管理法规的修订、转基因作物的逐步放开以及https://www.agri.cn/sj/scdt/202402/t20240207_8607957.htm
2.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持续将数字农业建设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连续多年将农业物联网技术纳入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全省涌现了一批创新团队、产业联盟、研究中心、试验区等数字农业新技术推广平台载体。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感器等智能装备已在设施栽培、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大田种植等农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一大批http://law.foodmate.net/show-221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