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水利厅获悉,四川省2022年重点水利工程集中开工活动在成都举行。
■本次集中开工的12个工程包括亭子口灌区一期、泸州市纳溪区城乡供水一体化、中江县北部片区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天全县始阳水厂二期、万源市黑宝山水库、资阳市雁江区双石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黄河干流若尔盖段应急处置工程、通江县青峪口水库、成都市久隆水库、达州市达川区斑竹沟水库、万源市李家梁水库、旺苍县三合水库,涉及成都等11个市(州)。
■据了解,本次集中开工的12个工程分为大型灌区1个,大中小型水库6个,乡村水务供水工程3个,其他工程2个。12个工程总投资为268亿元,投资额最大的为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154.7亿元,创造了四川省单次开工重点水利工程数量和投资规模新纪录。上述工程建成后,总库容及年均供水能力7亿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54万亩,受益人口517万人,对保障四川全省防汛抗旱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这12个重点水利工程
亭子口灌区一期
项目类型为大型灌区,涉及广元、南充、广安、达州4市,将新建总干渠、东干渠、西干渠、营山分干渠等17条渠道和2座泵站以及建筑物,设计灌溉面积为135.94万亩。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强川东北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条件,抗御自然灾害,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久隆水库
项目类型为中型水库,位于成都市东部新区,总库容7892万立方米,建成后可保障成都“东进”区域空港新城和简州新城的城市综合生活用水,兼顾简阳城区和龙泉驿区城区应急备用水源。
青峪口水库
工程位于巴中市通江县,是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发电的大(2)型水利工程。工程总投资43.62亿元,建成后,能有效保障通江县城免受洪灾侵袭,大幅削减洪峰流量,减轻渠江流域防洪压力。
斑竹沟水库
工程位于达州市达川区,将新建一座总库容1166.8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工程设计灌溉面积5.68万亩,供水人口13.36万人。
李家梁水库
项目是一座中型水库,位于达州万源市,总库容1157万立方米,设计灌面6.85万亩,供水人口6.09万人。
黑宝山水库
工程位于达州万源市,为小(1)型水库,总库容185万立方米,建成后,可有效解决3万余人的饮水问题,可同时解决4个村1万亩农田耕地的灌溉问题。
三合水库
该工程位于广元市旺苍县,将新建小(1)型水库一座及灌区工程,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594.50米,总库容371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14万亩。
泸州市纳溪区城乡供水一体化
该项目类型为乡村水务供水,供水规模4.97万立方米/天,供水范围包含11个镇(街道),供水人口39.1万人。
中江县北部片区
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
该项目类型为乡村水务供水,总计解决8个乡镇共计287371人饮水问题。
天全县始阳水厂二期
该项目类型为乡村水务供水,建成后,将覆盖周边高山区域群众用水,解决川藏铁路天全客货运站、川藏物流园区、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实际用水难题。
黄河干流若尔盖段应急处置工程
该工程项目将新建黄河护岸5.06千米,完工后,可强化河势稳定,减轻河势摆动,避免水流淘刷引起的滩地和高岸坍塌;保护草场、道路及通信线路等基础设施免受威胁。
双石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该工程位于资阳市雁江区,除险加固后,依据灌区技术经济分析,改善灌区灌溉年效益为260元/亩,由此增加的灌溉效益为847.6万元,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灌溉效益每年预计增长3%。
重民生
突出乡村水务抓“新农水”
当天集中开工的主会场设在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久隆水库建设现场,工程建成后,可服务成都“东进”区域空港新城和简州新城的城市综合生活用水。
翻看开工名单,与久隆水库发挥的效益有所不同,泸州市纳溪区城乡供水一体化、中江县北部片区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天全县始阳水厂二期……以上3个项目均是服务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工程。
从3个工程涉及范围看,基本都是一县一区内的供水项目;从投资看,5.5亿元、5.4亿元、2.7亿元的投资,即便三者相加,都无法跟一同开工的亭子口灌区一期的155亿元“大手笔”相比。
可以看出,能够进入集中开工项目名单,靠的绝对不是“块头”,而是背后所代表的重要意义。
记者梳理后发现,上述3个供水项目服务的人口近72万,其背后有着显著的民生效益。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四川省农村供水工程共计164.2万处,覆盖农村人口5658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达57%。
不可否认,经过长期建设和大量投入,四川省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但与此同时,随着乡村振兴事业不断推进,农村群众对更安全、更优质水的需求成为必然。
而“新农水”的一大抓手,正是围绕乡村振兴,突出乡村水务工作,开展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此次开工的泸州市纳溪区城乡供水一体化、中江县北部片区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天全县始阳水厂二期都是四川省推进乡村水务工作中的典型项目,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效果。
稳粮仓
让粮食安全的支撑更强
在当天的重点水利工程集中开工现场,一块“工程项目表”的实物展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展板上,在亭子口灌区一期、斑竹沟水库、李家梁水库、黑宝山水库以及三合水库的项目名称后面,都有一个设计灌面的统计。灌面即灌溉面积,是一个农田水利术语。把灌面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展示,其背后的农业考量不言而喻。
农民朋友常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由此可见水对农业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观察上述5个项目,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基本上都位于川东北地区。
川东北地区是四川省“老旱区”,也基本与四川省“一主四片”水生产力布局中的“秦巴山片”大抵一致。在这一区域,水利建设欠账较大,水资源一直是制约农业生产的“瓶颈”。
与此同时,川东北也是四川省粮食的重要产区之一。以达州市为例,2021年达州全市粮食总产量324.2万吨,连续9年稳居全省第一。
在上述5个开工项目中,斑竹沟水库、李家梁水库、黑宝山水库均位于达州市境内,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受益范围也涉及达州。这些工程建成后,将为这个“第一产粮大市”稳粮增收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保障。
而据四川省水利发展集团董事长钟杰介绍,亭子口灌区一期建成后,将惠及川东北4市11县69个乡镇,灌溉面积136万亩,促进粮食产量由亩产549公斤提高到680公斤。
正所谓“人靠饭养,苗靠水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此次集中开工的12个重点水利工程总投资达268亿元,涉及成都等11个市(州)。全部工程建成后,将增加7亿立方米的年引水量,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54万亩,相当于3个大型灌区的面积,进一步夯实了粮仓的水利根基,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增添了底气!
护安澜
让防洪工程体系更牢固
就在今年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才批复了通江县青峪口水库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青峪口水库工程正式获得国家立项批复。仅仅3个月后,青峪口水库就顺利实现开工,可谓进展顺利。
作为渠江流域规划的防洪控制性水库,青峪口水库也是渠江流域防洪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回望历史上的渠江,它曾是长江上游最凶猛水患之一。在2003年至2011年,渠江流域几乎连年发生特大洪灾。在2021年汛期,暴雨更是“七袭”渠江,造成了流域内的严重汛情。
过去的渠江,给人们留下的另一个记忆是:没有控制型骨干水利工程,仅靠江口水电站等来拦蓄部分洪水。如今,随着青峪口水库以及流域内其他骨干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上述情况将不复存在。
据了解,青峪口水库总库容为1.47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在下游城镇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清障的基础上,可使通江县城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与位于澌滩河中游的江家口水库联合运用,可使平昌县城及下游沿河乡镇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
除了青峪口水库,出现在名单中的黄河干流若尔盖段应急处置工程将建设生态护岸5.06千米,旨在保护母亲河岸线免受侵蚀;双石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则是对这座修建于1971年的中型水库进行大坝削坡培厚、新增防渗措施、新建下游河道护岸等除险加固措施,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平安度汛。
综上,以上3个项目均是四川省守护江河水库安澜的水利工程代表,充分体现了水利工程在保障水安全、防汛减灾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原标题:单次开工重点水利工程数量和投资规模创纪录四川12个重点水利工程福泽51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