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钟帆实习生张荣刘美希)人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刘德才便是如此。他是国网龙泉驿区供电公司柏合供电所的一名农电工,入行25年来,走烂了数百双布鞋,他的足迹遍布龙泉山的每个山头。乡亲们唤他“刘乡长”,他是农村电网发展的见证人。
作为一名拥有20年党龄的基层党员,工作中他以用户方便为先,生活中他总是积极帮助困难群众。他的贴心服务,也赢得了老百姓最大的尊重和信任。因此,工作25年来,他一直保持着抄表零差错、客户零投诉、电费零欠交的纪录。
图片由天府新区供电公司提供
25年坚守他是农村电网发展的见证人
见到刘德才时,是个下雨天,身着蓝色工装的他正准备去辖区用户家一趟。他今年44岁,中等个子、言语不多,是个勤快、本分的人。
据刘德才介绍,他与电网的缘分始于少年时代,那时的他还是个初二的学生,“当时,我堂哥从部队转业回村当了电工,但他眼睛不好,就老叫上我陪他去抄表。”刘德才说,直到1992年,他便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农电工,负责着龙泉山周边的宝狮、长松、元宝等3个村的1800多户村民用电。
早年,他负责的3个村子很多地方都未通水泥路,刘德才只能将摩托车停在村口,再绕山路挨家挨户地抄电表。一身工装、一个工具包、一根棍子、一本明账、一双沾满泥巴的布鞋,便是他工作时的标配。“单位每年都给发了胶鞋的,但布鞋走山路更轻巧些。”刘德才说,由于山路崎岖、用户分散,20多年来,他平均一个多月穿烂一双布鞋。
“早些时候农村电网也不行,电线又细又乱,电杆也不稳当,大风一吹,电杆就倒了一片,非常危险。”刘德才说,现在国家对农村电网的投入越来越大,以前一个村只有一个变压器,现在每个村都有好几台。据他介绍,在2014年,龙泉驿区经济飞速发展,他负责的每个村都通了水泥路,上山下山都方便了许多。
干一行爱一行这份工作让他收获人情味
入行这25年来,宝狮、长松、元宝等3个村的村干部都换了好几届,只有刘德才是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熟悉、信任的那个人,因此当地村民便送了他“刘乡长”这一外号。
俗话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刘德才的热心也被乡亲们记在心头。好些时候,他的工具包里总被村里老人给悄悄塞些东西,“鸡蛋、面包,什么都有。有次回家,把包往桌上一扔,才发现里面好多鸡蛋,都给打碎了。有年冬天也是,我女儿才5、6岁,跟我一起上山抄表,村民们竟然把放在地窖里的水果都给翻了出来,塞满了我女儿的小背篼。”刘德才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也正是乡亲们这份情谊,让他感受到了工作的价值所在,渐渐体会到“干一行爱一行”的道理。
除了农电工身份外,刘德才还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他看来,他的党员意识便是尽力为用户提供方便,让群众少跑路;生活中,帮扶有困难的乡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