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调集万名建设者组成“还湖大军”。
1985年7月23日,
尚湖开闸放水,
恢复水面12000亩。
1984年2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碧溪乡发展农副工建成新型集镇》一文,介绍碧溪乡成功经验。此后,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常熟、碧溪考察,“碧溪之路”成为20世纪80年代“苏南模式”的典型范例。
1984年元旦,
《常熟市报》正式复刊。
1985年1月4日,
常熟电视台正式建成开播,
成为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
首批建办的县级电视台之一。
1985年初,
琴南乡建办商品交易市场——常熟招商场。
1985年5月10日,
招商场正式开张营业。
1986年12月,
常熟被国务院列入
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江苏省仅有的
两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市之一。
常熟成立新城区工程指挥部,
在古城东北方向启动新城区规划建设。
1988年至1992年,
珠江路、枫林路、海虞北路、
衡山路、北三环路等路网初步形成,
一批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纷纷进驻。
1989年3月12日,
国家计委和林业部同意,
常熟虞山森林公园更名为
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
是全国第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是年5月20日,
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挂牌成立。
1989年5月9日,
常熟市友好访日代表团应邀
赴日本绫部市参加两市
缔结友好城市签字仪式。
1989年起,
芦荡乡依托芦苇荡
开始筹建旅游风景区。
1991年4月19日,
沙家浜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
1993年,
常熟决定重建虞山门,
在原虞山门遗址沿原城墙的墙基走向,
按照明清形制重建了城门及山脊段城墙。
1993年10月8日,
常熟市公安局建立全省首家110报警中心,
接受刑事、治安案件以及交通事故
和自然灾害事故等方面的报警求助。
1993年11月18日,
常通汽渡正式开渡。
1993年11月19日,
经常熟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
日本夏普公司投资的
夏普办公设备(常熟)有限公司成立,
并于1995年2月开业投产。
1993年4月至5月和1994年10月至11月,苏州博物馆与常熟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练塘罗墩村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的双龙联体环形玉饰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在全国出土的9件良渚玉龙当中,经科学测定其绝对年代最早,距今约5000年,故此件玉饰又被誉为“良渚第一龙”。
2000年10月,“2000年中国江苏(常熟)首届服装服饰博览会”举办。服博会期间,招商城签约14家名牌商品总经销、总代理协议,成交额达10亿元。
2001年6月,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2年12月,
途经常熟的苏嘉杭高速公路江苏南段通车,
标志着常熟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2003年5月28日,
常熟市行政服务中心揭牌投用。
2003年9月,
双向八车道的新世纪大道通车。
2004年9月25日,
经改造拓展的新虞山公园
正式实行24小时免费开放,
成为全市最大的开放式公园。
2004年,
常熟市体育中心工程奠基。
2007年9月,
体育中心体育场工程竣工。
2005年5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常熟理工学院的通知》,常熟理工学院正式成立。常熟理工学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位于县级城市的综合性本科高校。
2008年6月,
连接常熟和南通的苏通长江大桥全线通车。
2010年,
常德盛被中宣部选树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
同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江苏省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联合举行常德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自2010年以来,常熟大力推进快速路建设,相继建成三环、昆承、通港、新世纪、苏常等5条高架快速路,“一环八射”的快速路网体系初步形成。截至2022年,总计约70公里的高架快速路里程在全国县级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2013年4月11日,国家旅游局发布公告,常熟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通过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被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4年12月28日,
南湖湿地公园举行开园启动仪式。
201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
常熟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
成为全市第二个国家级开发区。
2016年9月19日至24日,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在常熟举行。这是40年来,这一湿地科学与应用领域中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首次独立在亚洲国家举办。2018年10月25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常熟市正式入选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
2017年10月,
常熟入选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017年11月14日,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揭晓,常熟首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20年11月,常熟不负众望,成功摘下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还成为受到中央文明委通报表扬的10个县级市之一。
2019年,依托常熟服装城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市采通”跨境贸易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是常熟首创的中小微企业免税出口综合服务平台。
2020年,常熟全面启动实施“千村美居”工程。至2022年,“千村美居”工程成为一项农民受益、农村变美的民心工程,赢得了广大百姓的口碑,书写了“美丽常熟”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2020年7月,考古团队在常熟梅李何村发现马家浜文化遗址。2022年6月,常熟市文体旅局正式公布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实验室出具的一份碳十四测试报告,证实该遗址土壤样本中存有距今67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时期遗迹。该鉴定结果将常熟地区人类活动史推至6700年前。
2020年11月30日,苏州·中国声谷全球推介会在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总投资154亿元的20个重点声学项目集中签约,吹响了常熟声学产业发展的集结号。
2022年,常熟积极抢抓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按照“城市向南、产业沿江、老城更新”部署,聚焦苏州市域一体化(常熟)融合创新区建设,构筑“一轴六组团”城市新格局;分别与姑苏区、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市、相城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构建“双城双湖两区两翼”融合创新发展格局。
2022年11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获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常熟历史上首个“三甲”综合医院。
2022年11月,常熟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进入文化和旅游部最新一批15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公示名单,全省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