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的大埔峡能100MW农光互补项目建设现场,连绵不断的山坡上,一排排光伏电池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电池板下,一垄垄红彤彤的指天椒长势喜人。村民一边熟练采摘辣椒,一边连连称赞辣椒“红得太漂亮了”。
村民在光伏面板下熟练采摘辣椒,连连称赞辣椒“红得太漂亮了”。
大埔峡能100MW农光互补项目是梅州市大埔县政府全面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基于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大力支持,广东峡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峡能公司”)的大埔峡能100MW农光互补项目应运而生,成为我市目前在建最大的农光互补光伏项目。
该项目立足当地实际、科学高效推进“农光互补”在广袤乡村的实践,推行“公司+电站+辣椒”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延伸“农光互补”产业链,致力打造“寿乡”特色“农光互补”梅州样板。峡能公司在大埔成功备案交流侧410MW全面建成后,可有效盘活农村撂荒弃管、劳动力跟不上、效益不好的果园地、未利用地近万亩,年总产值可达约2.98亿元,年均纳税可达约3839万元,惠及1500-1800家农户,实现企业、百姓、社会“三赢”的局面。
响应号召顺势而为
在“双碳”新形势下,“光伏+农业”是实现我国“十四五”能源发展、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发展目标的创新模式之一。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场景融合开发,鼓励农(牧)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复合开发模式,实现太阳能发电与生态修复、农林牧渔业等协同发展。
峡能公司洞悉光伏业发展的蓝海,矢志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号召,深耕新能源产业,发展绿色新经济,践行“土地综合利用、板上板下协同、持续辐射三农”的理念,为加快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2022年6月,峡能公司首个项目“大埔峡能100MW农光互补项目”启动,总投资6.1亿元,全容投产后,年发电量达1.6亿度,年产值7200万元,年均纳税1060万元,每年节约标准煤量40825吨、减少碳粉尘排放量33855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734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186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4095吨,符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经过连续多月的紧张施工,项目已于2022年12月实现首批并网发电,目前正进行剩余光伏组件施工,计划在2023年底全部建成投产。”峡能公司项目负责人谢立群介绍说。
规范引领全链融合
农光互补项目农业种植专家评审会议现场。
“这里的土壤适合种辣椒,我们在每排光伏板的下面种植辣椒,持续采收期长达7个月,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双层效益。”该项目经理邹毅辉告诉笔者。
不忘初心反哺乡村
峡能公司不忘初心,牢记乡村振兴使命,以扎根乡村、深耕产业的决心,致力打造“寿乡”特色“农光互补”梅州样板。推行“公司+电站+辣椒”模式,此举农户不仅获得25年土地租金和青苗补偿,后续种植和光伏场区运维还解决了上百户“40、50、60”年龄段在村人员的就业问题。
三河镇梓里村村民黄丽群便是受益农户之一,“现在村民可以来这里上班,帮基地采辣椒,为家庭增加收入之余,也不耽误准时下班做饭、照顾小孩。”
该项目负责人谢立群介绍,项目建成投产后,后续将投资打造辣椒产品加工厂,结合大埔“世界长寿乡”、全县15个镇场遍布优质富硒土壤的实际,提炼“寿乡”产品特质,建大建强辣椒深加工产业链,使纯辣椒销售的单一模式,升级为涵盖辣椒粉、辣椒酱、辣椒红色素、辣椒火锅底料等产品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加工模式,以实际行动助推“百千万工程”,为乡村振兴赋能。
此外,该项目带动改善了当地田间道、排灌渠、运输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峡能公司还在梓里村捐赠一栋使用面积约900平方米的行政办公大楼,总造价约280万元,其他各项美丽乡村建设捐资超上百万,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