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为例
摘要:本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华乡集体经济发展为例,从主体角度出发分析了集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当地政府层面缺少顶层设计,组织建设不完善且缺乏激励制度,项目的多次失败导致政府公信力不足,难以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村集体层面市场化经验不足,人员素质低,难以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村民层面闭塞保守,公共精神缺位,缺乏内生动力,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此分析基础上试图探究资源匮乏地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研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集体经济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厘清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问题,分析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失败因素,不仅对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的探索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也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案例经验和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具体问题的研究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谢鹏进认为在三权分置的制度下,由于土地利用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会导致土地产权不清等问题出现,进而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王文彬从要素回归的视角认为在城乡发展差距的愈发悬殊的背景下,发展主体、发展资源和农民公共精神等要素缺失正是导致集体经济发展迟滞的根源。余丽娟通过在天津等地的调研发现,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存在政府执持型、组织引领型、市场激励型三种主要路径,虽然不同形态的发展路径具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的特性,但也存在着对政策的惯性依赖、行政权力扩张、拉制权力削弱等潜在风险。
(二)关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研究
三、新华乡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一)新华乡乡情概况
新华乡成立于1984年,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东部。东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大石桥乡、涛圩、河路口等乡镇接壤,南、西、北面分别与富川县莲山、古城、福利等乡镇毗邻,全乡总面积103.6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1个社区、62个自然村192个村民小组。十三五期间,新华乡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财政收入由2015年的483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795.46万元,同比增长64.69%。
(二)新华乡集体经济项目发展概况
自2018年以来,新华乡尝试了多种集体经济模式,先后实施建设了华润厂房、光伏发电、1800多平方米的新华乡村集体经济产业联盟扶贫车间、蛋鸡养殖场、肉鸡养殖场、黑木耳、草珊瑚等集体经济项目,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全乡各村(社区)集体收入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壮举。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风险承受能力差,村集体对项目资金的投资十分谨慎,在集体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如果没有外在资金的扶持,集体经济项目难以起步。
3.集体经济的收益状况。2020年1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112.7万元,每个村(社区)均超过6万元,其中坪源村23.95万元、井湾村16.74万元,盘坝村15.32万元。数据资料显示(见图1),除新华乡产业联盟扶贫车间和先锋村肉鸡养殖项目以外,多数集体经济项目收益无法达到预期水平,资金的使用效益较低。收益是衡量集体经济成败的重要指标,在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新华乡集体经济的收益状况仍不稳定,投入和产出不对等,收益较低,这表明新华乡集体经济在市场化的竞争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四、新华乡集体经济中的问题
(一)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新华乡集体经济发展该何去何从
(一)政府加强统筹规划,加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
邢韵龄认为,东部农村租赁经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明星村、中西部少数旅游村以及产业特色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多依托当地独特、稀缺且难以复制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难以为中西部普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价值。同样对于类似于新华乡这样资源匮乏型的农村来说,发展集体经济必须要因地制宜地转向治理有效和公共服务供给上来,盲目的实行农产品市场化,反而容易遭遇经济波动的风险。之前新华乡集体经济的项目过于分散且在进行过程中过于缺少系统规划,政府过于急于求成反而忽视了市场运行的规律。
(二)引入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与管理人才提升治理效能
政府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优化基层组织建设,让“统”“分”协调起来。首先,要简化日常政务工作,提升行政效率,建立专门的组织或科室负责集体经济的管理;其次,村集体项目管理中要引进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在管理队伍中村要将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有技术、会管理、有能力的人成为致富带头人,同时在用人上要竞聘上岗,坚持在能人中选强人。此外,要加强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由专人专项负责集体经济项目的运营,雇佣的员工应当引入“基本工资+绩效”的薪酬机制,让个人收入和集体经济效益挂钩,建立其基于利益分配的利益关联机制,从而避免“大锅饭”,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三)推动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土地细碎化分散化不仅阻碍了规模化经营,也增加了农民的治理成本。首先,要完善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通过农民自主协商解决内部矛盾和问题,根据本乡实际情况实施“确权确地”或“确权确股不确地”;其次,要充分发掘内生动力,村干部要主动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将集体经济发展的益处挨家挨户宣传到位。除了宣传外,还要尽力打造好成功的集体经济试点,通过实际收益来带动村民参与集体经济的热情和主动性。(文/李颖浩申志怡)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弛.中国特色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理论基础、新特征及发展策略[J].经济纵横,2020(12):44-53.
[2]杨燕霄,康锁倩,张驰,赵迪,于新乐.多样化产业扶贫推动乡村发展机制研究——以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为例[J].现代农村科技,2020(03):113-114.
[3]曾潞潞,康静萍,叶阿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中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基于江西省泰和县的调查[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0(02):85-93.
[4]谢鹏进,刘旭锟,罗旭辉,翁伯琦.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8(04):64-66.
[5]王文彬.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扫描与优化路径研究——基于要素回归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04):192-198.
[6]余丽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内涵特征、实践路径、发展限度——基于天津、山东、湖北三地的实地调查[J].农村经济,2021(06):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