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一、现代农业及其特点

二十世纪20年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逐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形成了根本的区别,现代农业的特点是:(1)高投入高产出,农业单产水平较高,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较快;(2)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生产规模大型化,农业生产技术日趋先进,农业专业化和社会集约程度高;(3)广泛地利用生物技术,如杂交技术、转基因技术等;(4)大量使用以石油为原料的化肥、农药和以石油为能源的农业机械。

二、现代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地球上几乎没有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生态系统。农业活动是人类最早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活动,它不但改变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使之成为人工生态系统,而且有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二十世纪20年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大量使用石油产品、高投入高产出为特征的石油农业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传统农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其影响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方面:(1)引起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2)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3)农业生产控制有害生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4)农业用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和能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农业活动引起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

(二)农业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总称。判断一个区域、一个生态系统保护得是否完整,很大程度上要以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是否合理来决定。

虽然物种在其长期进化、发展和对其环境变化的适应过程中,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自从人类出现以后,应用日益增长的科技知识来操纵自然,在此过程中,人为的活动势必会或多或少影响到某些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或减少。引起物种减少甚至灭绝的人为因素主要有:过度捕猎、生境破坏、人工引种等,同时生态破坏和人工引种通常是为了农业生产,所以农业生产是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大面积的森林、草原、湿地被采伐、火烧、垦殖,草场被过度放牧,这些农业活动对野生物种来说是毁灭性的。目前,在草原和荒漠地区,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草地垦殖,使得大量的原生草地植被遭到破坏,沙化和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展,导致许多野生物种灭绝。干旱地区的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极难恢复,物种灭绝的速度要比森林地区更快。大区域的生境常被农业生产或其他发展切割成小块,减少了生境总面积,增加了生境斑块之间的距离。生境质量在小片断中恶化,边缘相对于斑块的面积增加,边缘与斑块的面积比增大,没有受干扰的“内部”生境减少。许多物种不能在片断生境中保持最低限度种群,首先遭受灭绝的危险。

农业生产中的人工引种直接影响本地区的生态系统。外来物种可能通过捕食或竞争直接威胁当地的动植物区系,或者通过改变自然生境对当地的生产发生间接的影响。

(三)农业生产中控制有害生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控制害虫、杂草,提高农作物产量,杀虫剂和除莠剂被广泛运用于迅速发展的农业中。但杀虫剂的毒性,对昆虫、水体中的鱼类和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大多数广谱杀虫剂对蜜蜂都是高毒的,蜜蜂会因杀虫剂而丧失,杀虫剂还可通过喷洒源流和农业废水影响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导致鸟类、鱼类、人和野生哺乳动物受害,每年有一定数量的人就因直接接触杀虫剂而死亡。杀虫剂对生物放大作用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别是在有氯化烃存在的情况下。杀虫剂中的有害物质在生物体组织中不能变性或不能代谢,导致有毒物质的浓度在食物链中逐级增加,这就是生物放大作用。它是广泛使用杀虫剂引发的一个严重问题,它直接威胁着食物链中顶级捕食者的生命,也可能威胁人类的食物链。

(四)农业用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农业生产用水会对生态问题造成一定的影响:(1)农业废水污染水系统,大量的杀虫剂和化肥中的磷、氮进入水体,使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2)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直接威胁湿地和淡水生境,并可引起地面沉降。(3)在蒸发率高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灌溉引发的关键问题是土壤次生盐渍化(盐分在土壤表面积累),从而导致生境恶化、产量下降。排水不畅时,灌溉会使地下水位上升,使地下水直接参与土壤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水去盐留”,地下水带来的盐分在土表积累,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五)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能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现代农业的实质是用高能量来换取高产量,即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以石油为原料或燃料的化肥、农药、机械等来获得高产量。由于现代农业的高能量投入,其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1)以石油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加之耕作、灌溉、加工、运输都需要石油,因而加大了能源需求。(2)大量使用机械操作,加剧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3)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薄膜,不仅造成了能源的紧张,而且也造成了环境问题。首先是所施用的化肥和农药,有一部分都进入了农田生态系统,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污染;此外,化肥中的磷、氮和农药中的有毒物质还会通过农业径流、空气流等进入水系统和大气,使水体、大气受污染,使江河、湖泊富营养化加速,进而影响水生生物、鸟类、人和其他生物。其次大量使用化肥,忽视有机肥料及覆盖物的作用,造成土壤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和土壤侵蚀(风蚀和水蚀)。第三,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害虫产生了抗药能力,从而刺激农药施用剂量和频率的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加剧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第四,农用塑料薄膜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农业生产,每年有大量的废弃农用塑料薄膜进入农田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已成为巨大的“白色污染”源。

三、持续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总趋势

在能源危机、淡水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和失业人口增加等的压力下,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发展可持续发展农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走持续农业之路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举行了由100多个国家参加的世界“农业环境会议”,发表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宣言,提出了农业发展的三个战略目标,即粮食、经济收入与资源环境,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了如下定义:“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改革,以保证当代和未来人类的持续需求。这种可持续发展(包括农业、林业、采渔业)应使土地、水和动植物基因资源得到保护,它是一种无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宜、经济上可行,并能为社会接受的发展道路。”持续农业是在总结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态农业等替代型农业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综合农业模式,兼顾了环境与经济同时稳步发展。持续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宏观战略,允许针对自己的情况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THE END
1.2025年,生物肥将成为绿色农业的重要推动力!2、某投资公司拟寻东南沿海省份合适的地方落地投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该公司在粪便处理方面,拥有除臭技术,生产菌肥的技术,还有一个做蚯蚓养殖及有机肥的合作方和做黑水牤养殖的合作方;如条件合适,或者对提供的地块有税收要求,还可以做桑蚕“种植+养殖+加工+新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jg5MDM5NA==&mid=2247686605&idx=1&sn=fc30a1ea033efc5cc2639c1c141deaf3&chksm=e850762f17c1306b853db04fe26f8d1874093abae23fd91a09a3d38c04ed1b711ae454468ce6&scene=27
2.能源农业的英文能源农业翻译能源农业英语怎么说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能源农业的英文,能源农业翻译,能源农业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深刻。http://dict.cn/%E8%83%BD%E6%BA%90%E5%86%9C%E4%B8%9A
3.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发展能源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发展能源农业 拓展农业功能 农业部副部长 尹成杰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开发生物质能源。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拓展出许多新的重要功能,能源农业便是其中一项。能源农业是缓解能源紧缺、保护生态环境与综合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结合点,发展能源农业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https://www.gov.cn/zwhd/2006-04/12/content_251851.htm
4.开发生物质能发展能源农业三、实施能源农业的重大工程 (一)沼气计划 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生成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沼气发酵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不产甲烷阶段和产甲烷阶段。沼气发酵产生的三种物质,一是沼气,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能源;二是消化液(沼液),含可溶性N、P、K,是优质肥料;三是消化污泥(沼渣),主要https://www.fwsir.com/ligong/html/ligong_20070127174703_24639.html
5.农业能源有哪几种农业能源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动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业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农业能源的主要种类。 一、太阳能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农民可以将太阳能https://b2b.baidu.com/q/aland?q=0C601B7C0D151D7D1A190D0D75711F1F&id=qid7b2da4428afb5bfa4626530e1697d762&answer=4456312383026271109&utype=2
6.082803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涉及设施农业、沼气工程、生物质能源工程、以及新能源开发规划与评价等研究方向,它的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对于发展循环型农业、能源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化,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为可控环境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保障https://ieda.caas.cn/yjsjy/xkzy/a7b19da8f3ca45ffa32f35fd44e57b55.htm
7.农业生物质能源与农业综合开发(上)二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实施能源农业开发的重大意义能源农业的提出,是时代赋予农业的新功能。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实施能源农业开发具有 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可以通过农业资源的深度综合开发利用,开辟新的能源途径;缓解我国能源短缺, 保证能源安全。 农作物中的生物质能蕴藏量巨大。生物质能就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于植物中的能量https://doc.mbalib.com/view/5805030c6222589710069d79962726ce.html
8.智能能源在农业中的应用智能能源在农业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智能能源如何应用于农业,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的转化技术,智能农业的传感器、机器人和大数据运用,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数学模型。文章还讨论了智能能源在农业中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背景介绍https://blog.csdn.net/universsky2015/article/details/135804643
9.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新能源分会成立大会暨新能源+农业学术分别围绕新一代农业光伏技术、碳中和目标下的新能源农业发展路线图、太阳能在日光温室上的转化与应用模式、电动智能园艺动力机械发展关键技术、新能源+农业:碳减排贡献与环境权益补偿机制、光伏+渔业空间耦合、面向设施农业与光伏电池的光谱调控材料与应用技术、苏北地区光伏经济作物高效种植模式、光伏农业产业模式及创新实践http://home.jaas.ac.cn/xww/xsky/art/2024/art_b954952683a54954b2e75708f98bcc10.html
10.新能源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分享.pptx农业发展与能源需求01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能源供应方式已无法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新能源技术助力农业转型02新能源技术以其清洁、高效、可再生的特点,为农业领域提供了新的能源解决方案,有助于推动农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发展。农业领域新能源技术应用前景广阔03新能源技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209/7105013155006040.shtm
11.智慧农业能源同行原标题:智慧农业 能源同行 本报讯(申勇 宋健)“智慧农业,电力同行。可靠的电力供应和优质的供电服务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国家兰陵农业公园一位员工说。 位于山东省兰陵县代村的国家兰陵农业公园,是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庆期间,国网兰陵县供电公司组织工作人员上门对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景区内用电设施、https://news.sina.cn/2021-10-15/detail-iktzscyx9738908.d.html